王搏童
摘? 要:《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作者當年明月從朱元璋出生寫起,到崇禎皇帝殉國,講述了明朝近三百年精彩傳奇的歷史,是迄今為止唯一全本白話正說明朝歷史的大型史學讀本。筆者通過于對《明朝那些事兒》的深入研讀,對明朝歷史的人物剪影進行了綜合闡述,并分析了明朝歷史的權謀大戲,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明朝歷史;人物剪影;文學剪影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3-0-01
前言:
明是一個英雄迭出的時代,本朝既有洪武之治、萬歷中興的輝煌時刻,又有土木之變、閹黨專權這般的紅羊劫年,近三百年的歷史錯綜復雜。因此,深入研讀明朝名學作品,對厘清明朝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明朝歷史的人物剪影
筆者通過對《明朝那些事兒》這部作品進行研讀發(fā)現(xiàn),歷史的發(fā)展具有較強的相似性:歷史的真相很難被追溯,但歷史的發(fā)展路徑卻如出一轍。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會在不同的歷史人物身上再次上演,這也是對萬物守恒定律和因果定律的驗證。例如:《明朝那些事兒》中,作者在描寫朱元璋人物性格的過程中寫道:“要么不做,要么做絕”。通過這句描述,讀者們能夠直接了解朱元璋果斷、極端的人物性格,明確成大事者需要克服中庸之態(tài),養(yǎng)成果斷的品格。再如,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但他似乎不是一個好人,歷史的發(fā)展過程符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論,朱棣的成者為王顯然是適者生存的重要體現(xiàn),與戰(zhàn)斗力較弱的朱允炆相比,朱棣在運氣頗佳的基礎上,也兼具仁慈和兇狠的兩面性。朱棣的處事方式與現(xiàn)代社會的人際交往觀念具有異曲同工之處,針對敵人,則心狠手辣,針對朋友則無比仁慈。基于這一層面進行審視,朱允炆只能被看作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朱棣則可被視為一朵“霸王花”。
盡管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期間對制衡機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但仍無法實現(xiàn)內閣權力和宦官權力的制衡 。實際上,基于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目標進行分析,明朝權力制衡機制 有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領導者,而是在于社會公眾,俗話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民眾的權利有限,盡管能夠實現(xiàn)領導階層之間權利的制約,仍無法形成對政局的有效干預。民族英雄于謙曾經(jīng)挽救明朝于危亡,但仍無法避免被奸人迫害的命運。治國能才崇禎皇帝從朱由檢手里接過明朝的“爛攤子”后勵精圖治,但即便如此,也不過是無謂的掙扎,仍無法阻止明王朝衰敗的命運。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他拒當俘虜而自盡,也深深體現(xiàn)了他作為明王朝最后一代統(tǒng)治者最后的尊嚴。
二、明朝歷史的權謀大戲
明朝有將近三百余年的發(fā)展歷史,其中能臣輩出,如王守仁,徐階,張居正,海瑞等。他們的權傾得勢,過功得失,在明朝的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他們或飛黃騰達或步履艱難的人生經(jīng)歷均有所記敘。唐太宗李世民指出:“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筆者在熟讀明朝文學作品后發(fā)現(xiàn),若劉瑾和魏忠賢能夠借鑒歷史的教訓,也不會落得凌遲和自縊的下場。實際上,人性的弱點在明朝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受自私和貪婪等人性弱點的影響,太監(jiān)和大臣相互勾結,一旦某一方倒臺,則權利網(wǎng)絡也會迅速崩塌,若能夠借鑒歷史的教訓,則這部分人群不會慘淡收場。《明朝那些事兒》中所記載的明朝歷史,反饋出來的權利與欲望,充分體現(xiàn)了領導者對權利的無法自拔[1]。
若將明朝比作是一個企業(yè),則其發(fā)展歷史就是一個企業(yè)的經(jīng)營發(fā)展歷史,皇帝是企業(yè)戰(zhàn)略決策的董事長,在明朝初期,也就是朱元璋和朱棣時期,實行的是董事長專權制度,皇帝占據(jù)著萬人之上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制衡機制的出臺,皇帝的權力 逐漸被內閣大學士和太監(jiān)分散,在此過程中,權利之間的制衡則涉及到 “度”的問題,例如,明末武將袁崇煥在未征得皇帝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斬殺了毛文龍,并將軍隊駐扎在北京城外,這種行為的產生表明了袁崇煥未能認清君主和臣民的角色,這也使其在與敵人進行斗爭的過程中,占據(jù)了弱勢,容易被敵人抓住弱點設計陷阱[2]。
在明朝發(fā)展的過程中,權謀大戲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盡管作者對這一做法提出了異議,但也充分肯定朱元璋和朱棣身上所具有的果斷氣質,這也是其成為君王理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明朝的王守仁在道德,正義和欲望,權力的權衡過程中,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認為道德和欲望應全部得到滿足,徐階正是這一準則的實踐者。徐階認為,暫時屈服于敵人和暫時放棄自尊,都是為了最終實現(xiàn)理想所具備的前提條件。《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對這種人生觀持肯定態(tài)度,轉過頭來細想朱元璋,朱棣等人出臺的政策以及所做出的種種行為,雖然極具侵略性的氣場,但也真實的反饋了明朝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他們高瞻遠矚的計策權謀。
結論:
綜上所述,明朝歷史借助文學作品反饋出來,因此,應借助于對所處朝代文學作品的研讀,實現(xiàn)對該朝代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厘清,形成以史為鑒的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天植.文學作品中明朝休閑體育剖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6,7(06):191-192
[2]呂雪菊,趙迎華.從《明朝那些事兒》與《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透視當下史學作品語言[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07):6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