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愛容
我國大力打造綠色生態環境建設,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尤其重視對生態環境的整體建設,綠化種植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此,探究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法,這點很重要。分析了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希望為林業苗木種提供必要的參考。
林業資源是社會資源的關鍵組成部分,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深受人們的重視。林業資源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具有改善生態環境、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對改善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從各個層面重視林業種植方面的工作。相關工作人員仔細研究苗木種植死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而確保林業苗木的成活率。因此有必要分析林業苗木種植的死亡原因及應對方案。
一、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原因
1.苗木品種選擇不當
有些單位選擇樹種不當,一旦聽說某地某品種不錯,就立刻去考察;有的將苗木地選在貧瘠土壤、鹽堿或澇洼地上。選擇的苗木品種不適合本地自然環境條件。在移栽中,根部受損,未補充充足的營養,最終導致枯萎死亡。
2.苗木移植技術不當
移植技術普遍偏低,苗木品種研發能力偏弱。人力物力的浪費,許多苗木移植人員并不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因此對移植苗木的生長習性不了解,不能及時發現苗木問題,移植時,未妥善處理苗木,如未修剪樹冠、劈裂的根系。
3.后期苗木養護不當
后期養護不到位,許多施工單位不重視苗木移植以后的管理,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拖延灌溉、支撐和養護。苗木起挖和運輸時,根系受到極大的破壞,多時候對植物根系保濕不到位,后期管養手段不當,防凍等技術應用較少。
二、林業苗木種植死亡的應對方法
1.選擇適當的林業苗木品種
我們需要先對將要種植苗木的生長環境進行調研,充分認識栽植地環境,保障苗木種植環境,按照苗木種植要求,高溫或低溫時種植,通常選擇在入冬前或早春。做好苗木種植項目調研報告,搞好土方回填工作。選擇符合苗木生長的優質客土,分析苗木生長的土質、溫度、濕度等,接著選取滿足要求的苗木品種。同時政府出臺具體的管理措施,處罰提供劣質苗木的供應商。了解與其相配套的鋪草坪、建造花壇等有關工程,移植前,檢測苗木,挑出劣質的苗木。填寫苗木種植樣品檢查記錄表,必須是檢驗合格的種子,通過檢查才能確認苗木是否成活。要做好種子、幼苗的防病滅菌,同時搞好鳥獸危害。在選取苗木中,選取適合當地氣候特征的苗木,特別是選取環境適應性較高的苗木。且人們更熟悉常見的一些苗木,便于后續更好地管理。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選擇適于生產栽培的樹種,特別是在鹽堿地區綠化中,選擇本地綠化苗木更為重要。此外,引入新品種,開展苗木試種,農技推廣部門要積極開展苗木技術服務,認真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考察與評估,引進雜交構樹種子開展苗木培育試驗,讓苗木更好地成活。
2.選擇適宜的林業苗木移植技術
一方面,可以選擇合適的移植方法。正確選擇移栽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移栽苗木。移植前準備中包括苗木準備,選擇適當的苗木,將適當的苗木做好記號,在栽植處附近選擇合適的地點,最好是選用穴植法。一般是前3天澆灌苗木。在起挖過程中,土球為樹木胸徑的6倍多,同時土球不要亂。按照苗木種類和土壤,選取種植穴規則。運輸過程中需要固定苗木,避免避免車身與樹干,樹干與樹干之間碰撞,尤其需要埋置水泥來固定高大喬木,按照苗木形狀和景觀的需求,選取合適的栽種角度,填土后,設立支架或綁扎,固定苗木。另外一方面,可以改良移植環境。苗木移栽后,應調整包括通氣性、土壤肥沃程度及排水等在內的環境,如可以施撒有機肥,將一些粗砂、碎樹葉等添加到土壤當中。
3.重視林業苗木移植后的養護
①增加土壤的營養物質。完成苗木移植后,要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豐富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改良土壤物理性狀。要將肥料施撒到樹穴中,達到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明確最合適的施肥時間、種類及深度等,使之排水良好,土壤疏松。②調節土壤的水分。苗木移植完成后,馬上灌水。及時扶正或固定澆水當中移動的苗木。按照土壤墑情,決定灌溉次數。③土壤的通氣。定植前,一定要深翻土壤,然后再用旋耕機打細。結合澆水、除草。種植時,增加有機肥的施用,為土壤補充有機質,施撒一些有機物質,如砂粒、肥料等。種植之后,接著實施機械性碾壓,盡量采用新技術和機械化施工。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苗木成活率一直較低,當前我們還不能保障林業苗木成活率百分之百。而通過分析林業苗木種植死亡存在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應對方法。針對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實施有效的控制和預防,讓林業苗木更容易成活,踐行林業建設職責,較好地服務生產環境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