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開
飛播造林具有速度快、工效高、成本低,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遼西大部分條件較好的地塊已基本綠化,剩余宜林地的多為高山遠山石質山,人工造林難度大,成本高,可通過飛播造林,加快這些荒山綠化,本研究主要尋求多種技術方法提高飛播造林成活率與保存率。
一、項目區基本概況
遼西地區由于風沙、干旱、水土流失等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生態機能較差。植被類型為半干旱闊葉落葉林帶,屬華北植物區系向北過渡為半干旱草原類型,有較多的蒙古區系植物侵入。南部植被條件較好,有華北植物區系特點,北部由于風沙、干旱、水土流失等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生態機能較差,內蒙干旱草原類型較多。主要氣候特點為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溫差大,積溫高,日照長,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二、飛播區域
2018年6月9日開始進行飛播造林,至6月26日結束,共完成宜播區造林17萬畝,播撒油松種子17萬斤。其中北票市6月9日開始飛播,11日結束,設計八大播區,涉及南八家、章吉營、上園、巴圖營、下府、長皋六個鄉(鎮);喀左縣22日飛播,24日完成,設計三大播區,涉及平房子、草場、南哨、大城子、六官、尤杖子、十二德堡七個鄉(鎮);朝陽縣25日飛播,26日完成,設計兩大大播區,涉及柳城、西營子、七道嶺三個鄉(鎮)。從近期初步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地塊出苗率較好。
三、提高飛播成效方法
一是提早準備。項目實施工程地區需在5月份前完成飛播油松種子的采購,保證種子質量,并按照相關要求,經過省級檢查驗收。5月30日前組織相關專家,完成全省飛播造林實施方案評審工作,即完成了飛播作業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保持與氣象部門加強溝通聯系,選擇雨季到來之前(6月份之前)開始全面進行飛播造林施工。
二是選擇適合的飛行器。過去,飛播造林都采用蜜蜂4固定翼飛機,載種量少(每架次100-150公斤),且需要在無風、晴天的情況下飛行,每天飛行時間為無風天的早晨5點-9點,晚上的4點-8點,飛行效率低,作業時間長(每個縣需要十來天播完)。作業時還需要封路等措施,占用勞力較多,由于導航能力差,也容易造成漏播等現象。今年,我們選用直升機作業,每架次載種量在400-500公斤,且不受風天雨天限制,飛行效率較高。由于直升機靈活,起降點選擇也較為容易,選擇距離飛播項目區較近的地方起降,這樣縮小了飛機航程,同時,直升機導航能力強、且由于螺旋槳形成的向下風力和吊桶所具有的向下拋灑力,飛播種子播撒均勻,落地率高。
三是選擇好播區。今年,飛播造林選擇了幾種類型的造林地塊,即完成整地的未造林地、整地造林的未成林地、播前使用鎬頭摟溝的宜林地、灌木林地、高山遠山宜林地。通過苗情調查,我們認為,飛播造林地塊應盡可能進行播前整地或摟溝,為種子出苗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同時可以有效避免水沖使種子集中到低洼處。幾種形式的地塊出苗率較好的是完成整地的未造林地和整地造林的未成林地,其余依次為播前使用鎬頭摟溝的宜林地、灌木林地、高山遠山宜林地。
四是搞好種子處理。選擇優良種子,播前對種子進行包衣,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鼠、兔、鳥等搶食飛播種子。包層要達到一定的厚度,厚度達到了,不僅為種子發芽后提供一定的營養,同時還使種子在雨量較小的情況下不發芽,避免發芽后高溫天將幼苗燙死,只有達到一定的降雨量,種子才能發芽,并在土壤保持足夠含水量的情況下順利成長。另外,包衣后的種子即使當年由于降水少不能發芽,也有很多種子可以在第二年降雨量較好的情況下發芽。
五是搞好播前氣象咨詢。我市飛播造林都安排在6月份進行(最好在6月中下旬),這樣可有效利用7、8、9月我市進入雨季的氣象特點,促使種子發芽,并在入冬前達到一定程度的木質化,以便于越冬。此外,飛播前與氣象部門搞好氣象咨詢,最好在中到大雨前播種。由于今年7、8月份我市降水較多,整體上看,飛播造林效果較好。
六播后科學管理。飛播結束后,造林護林的工作才真正開始,封山育林對鞏固和穩定飛播成效,保證飛播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在封山育林的基礎上,采取人工造林和加強管護相結合的方法是近年來飛播造林的經驗總結。就是在播區內先實施封山育林,封育期5-7年,需要在飛播區進行禁止人畜進入、砍伐、破壞,而且還應時時關注林區的長勢對林木的生長密度,觀察飛播種子的發芽和生長情況等。飛播造林地塊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苗木的密度和質量肯定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移栽、補栽、疏密。同時還要加強林區的管護工作,用刺絲沿邊線進行圍欄封禁等,以保證飛播固沙的成效。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加強監督、劃定播區界限,制定管護措施、明確產權、實現管護到人。此外要對周圍群眾做好林區保護和法律法規進行宣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