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楊樹大苗主要用于營造農田防護林和速生豐產林,要求有通直良好的主干和發達的根系,無蟲無害。楊樹大苗的一級苗標準為2.5--3.5m,胸徑2--3cm,根長20--30cm。
一、培育方法
為了尋求比較好的培育楊樹大苗的方法,2017年,我們在苗圃做了以下對比實驗:(1)移植一年生小苗;(2)直接扦插定向培育。
選擇土壤肥力好,有灌溉條件的10畝圃地作為試驗田,先扦插5畝楊樹苗,品種為白城系列。為了培育大苗,2016年春季把一部分苗木移植到另外5畝地里培育大苗,其余苗木留床做對比實驗,在撫育管理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將床苗與移植苗挖出用于造林,用隨機抽樣法抽取留苗床與移植苗各200株檢測,結果如下: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經過移植的苗木,高生長量減少,而直徑生長量增加,根量也增加,側、須根較發達、而主根較短。留床苗因為營養面積小,光照不足,通風不良,地上部分枝葉少,苗干雖高但細弱,側、須根不發達,地下根量小,而主根過長。
重新生出較多側根和須根,促進了側根、須根的生長發育,根系發達,并抑制苗木高生長,降低了莖根比值,苗木質量得以提高。合理利用土地和促進苗木側根、須根的生長,以形成良好的根系,我們一般提倡采用移植技術來培育楊樹大苗。
二、移植技術
1.移植時間。早春土壤解凍后,樹木開始生長前,即可開始移植,一般與造林時間同步,如果秋季土壤墑情好,也可在秋季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后至土壤凍結前進行。
2.作業方式及移植密度。以壟作為宜,壟寬60cm。培育2年生大苗,株距30cm,每公頃移植5.5萬株左右。培育3年生大苗,株距40cm ,每公頃移植4.2萬株左右。
3.移植前的準備。首先要對進行移植的苗木進行分級,然后進行適當修剪,剪掉過長和受損的根系,以促進其發生大量須根,一般根系保留長度在12~20cm,過短影響苗木成活和生長,過長不便于栽植。地上部分要剪掉多余的側枝,以形成通直而圓滿的主干。準備好的苗木要及時栽植,一時栽不完的苗木,在背陰濕潤的地方進行假植,防止苗木失水干枯。
4.移植方法。穴植法。在苗壟上按預定株距挖穴栽植,栽植時要使根系舒展,并與土壤密接。
三、苗期管理
培育楊樹大苗的苗期管理工作包括中耕除草、灌水、追肥、防治病蟲害和整形修剪等。移植后適時灌水是提高成活率的關鍵。生長期內結合灌水及時進行中耕和追肥,同時要注意及時發現和防治苗木病蟲害,對于楊樹大苗,整形修剪是苗期管理的關鍵,特別是截干移植的木。整形修剪的技術有以下幾種:
1.修枝。為了保證所培育的大苗具有一定的高度的主干,在苗木生長過程中應及時去掉苗冠下部的側枝、競爭枝、病蟲枝條,保證主枝正常生長。
2. 定干。對于截干移植的苗木,待萌條長到15—30厘米高時,選留一個健壯直立的萌條作為主干,其余的全部除掉。
3.打頭。如果苗木不能直立向上生長,達不到要求的高度時,在苗干通直有飽滿芽處剪去彎曲、細弱的梢部,去掉剪口芽以下的4—5個芽或側枝,促進剪口芽萌發成新梢,延續形成直立向上的干。
4.平茬。如果所培育的大苗干形成不合要求,長勢不旺,或地上部分遭到嚴重損傷,可在春季發芽前,齊地面進行平茬,以使重新長出端直強壯的主干。平茬時要求切口光滑,有利于傷口愈合和萌生枝條。平茬后覆蓋3—5厘米的土,以防止水分蒸發和傷口干燥,當萌條長出后,要及時定干。
四、苗木出圃
起苗是培育大苗的最后一個生產環節。其好壞直接關系到苗木的質量。起苗前要灌足水,起苗時要注意保持根系的完整性,做到隨起苗、隨包裝、隨運輸、隨造林。不能及時運輸或造林的要及時進行臨時假植,在起苗、包裝和運輸過程中注意不要造成根系和苗干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