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才 鐘震 楊欣茹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重要民生工程,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實力與國際形象有直接關聯,因此國家有關部門紛紛加大了對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關注力度,并開始展開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通過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可以對農產品質量形成有效監督與管理,能夠切實提升國內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對于農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而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目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極為迅速,整體農業結構得到了科學調整,效益農業發展效果極為喜人,有效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產量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在產量問題得到基本解決后,農產品質量提升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關鍵點。農產品生產需要按照市場需求,對產品質量水平進行提升,以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生產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所以實施保障體系建設極為必要。
一、實施產品生產到銷售全覆蓋監督管理
在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實施從產品生產到產品銷售全過程監督管理模式。主要是因為,現階段國內農業生產仍然以一家一戶格局為主,農戶是農產品主要提供者與生產者。由于利益驅使,個別農戶為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很容易會選擇價格低廉農藥或者非法添加各種激素等,會使產品質量安全大打折扣,是影響農產品質量的源頭,而產品包裝、運輸以及儲存等環節如果出現問題,會造成產品二次污染,所以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督與管理極為重要。
有關部門應按照國家所出臺各項監測標準與政策,借鑒國際先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經驗,對農產品市場銷售、產地環境以及產品加工等環節展開嚴格管控,要積極推行、改進農產品溯源機制以及市場準入制。要對市場交易環節實施動態化管理,及時處理不合格產品,同時還要通過溯源制度,將產品生產信息透明化,確保整條生產鏈生產情況可以直觀呈現出來,以便及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并保證消費者知情權,確保其可以真正參與到產品監督之中,從而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力度。
二、保障體系與執法監督體系
我國現行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主要由執法監督體系、誠信體系、法律法規體系、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認證體系、示范推廣體系以及信息支持體系八部分內容所組成。其中執法監督體系一直處于不斷完善的狀態,根據國家所出臺一系列規章制度與法律條款,農業部在2000年開始進行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點跟蹤監測機制,并啟動了監控計劃、農藥殘留以及獸藥殘留等計劃,整體執法監督體系變得更加完善,為基層執法部門執法,提供了可靠依據。
三、體系執法團隊建設
由于執法團隊建設質量會對保障體系落實與農產品質量監管效果形成直接影響,所以各基層組織應做好執法團隊建設工作,打造出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保障體系執法團隊。
在進行執法團隊建設與優化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按照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指導思想,根據習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展開農業執法體制改革工作,要加強對團隊執法水平提升的關注力度,構建起權責明確且指揮暢通的綜合執法體系,以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執法保障。
地方農業部門在具體進行保障體系執法團隊建設時,首先應做好機構設置。要根據精簡統一效能原則,構建起行政性質的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并由機構同級農業農村部門對其進行管理,且要設置鄉鎮農業執法協管團隊,主要負責協助調查取證、受理投訴舉報以及日常巡查等工作;其次應按照實際工作需求,對人員權責進行明確劃分,要保證能夠細化到個人,以對整體工作開展效率進行保障;最后應積極推行“雙正職”管理,要在設置行政正職的前提下,設立政治委員,專門負責執法團隊干部隊伍、黨組織以及思想政治等建設工作。同時做好執法人員準入篩選工作,要定期組織執法人員進行考試,應通過創新工作機制以及強化執法保障等手段,為執法團隊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進而打造出一支綜合能力水平較高的農業綜合執法團隊。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相對內容的論述,使我們對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及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強化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有關部門應加大對保障體系構建的研究力度,要結合國內農產品生產實際情況,通過實施產品生產全過程監管以及完善質量監管標準等手段,有效構建起與我國國情相符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以利用體系優勢對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形成有效輔助,確保該項工作開展效率與質量可以得到切實提升,以為民眾農產品食用安全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