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笑語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3-0-01
阿·托爾斯泰說:“我在生活中到處找細節,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編織好的生活的網,那么細節就是網中的結點。”詩詞,也是詩人編織生活的網,這網雖比小說的網小,同樣需要有結點,有細節。在一般情況下,有細節,詩篇就顯得結實、緊湊;無細節,詩篇就可能顯得虛泛、松散。好的細節,又好像人的眼睛,眼睛出神采。有細節,有恰當生動的細節,詩篇頓然形象鮮活,全篇靈動,意豐味永,讓人過目不忘。筆者就有這樣的深深體會,我記住了從前誦讀的好些詩篇,主要是記住了那些描寫細節的語句,想忘也忘不了。
細節描寫可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關于人物細節,就是對于人物言行舉止、神態心情的細節描寫。人物多種多樣,士農工商,男女老少,悲歡離合,詩詞中的細節描寫也多種多樣。動態的多,靜態的少。
寫平民階層的,如南宋詩人范成大的《田家》:“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給人印象最深的細節,是童孫也學種瓜。在父母勞動、哥姐們也當家理事的影響下,兒童自動學著干起農活來。為什么要“傍桑陰”學種?初夏陽光灼人,兒童怕曬,大人也怕他們曬壞了。雖然他們學著種瓜的操作不到位,不合格,父母要呵止,但是童孫還那么認真地刨土打窩,下瓜籽。多么可愛的兒童!使人由此回味全詩,看到農村農忙的景象,看到那時那個地區淳樸勤勞的民風,充滿生氣的農村。細節使全篇充實,生動,優美。
寫士紳階層的,如南宋楊萬里離職家居時所寫的《初夏睡起》:“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詩里最動人的細節,無疑是結句“閑看兒童捉柳花”。既表現兒童的天真活潑,渾身活力,又反映詩人的閑居無聊,雖是閑適恬淡,心里卻隱有所動,所以后來又出仕了。結句的“閑看兒童”,聯結了首句的“閑吃”梅子,次句的“閑看”芭蕉,真像詩篇的眼睛,神采奕奕。讓人看了,覺得全篇氣血暢通,詩意盎然。
寫男女情愛的,如北宋學界宗師歐陽修的《南歌子》:“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良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工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通過對人物裝飾、行動、言語的細節描寫,表現詞中這位女郎的多情、溫柔、美麗。這首詞處處是細節描寫,節點多,主要的是上下片的兩個尾句,特別是全詞結句“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更顯示她的聰慧和二分狡黠,欲說還休,半明半隱地表示相愛,使人更覺得這女郎的不同凡俗。細節如一串珍珠,閃閃發光。
寫憂時感事、復雜人事的,如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作者不是簡單地抽象地說自己南渡以后未受到朝廷的重視,他最苦惱的是沒有人了解他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虛度年華。詞里寫“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個細節形象鮮明。他看劍而不能用劍殺敵立功,報國無路,連拍欄桿而徒喚奈何,他十分抑郁不平,使讀者如聞如見。這首詞下片全是心理活動,借寫三個古人的事,“休說鱸魚堪鲙”,羞見劉郎才氣,桓溫傷感“樹猶如此”,表明他與世俗人不同。最后是痛苦到極點,心中禁不住問道:“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這個心理細節,化靜態為動態,更是全篇精神的凝聚,使讀者跟詞人一樣,心潮劇烈翻滾,久久難平。
第二類,關于景物細節的描寫。景物包括天象、地貌、動植物、樓臺建筑,以及加入人物的風景,林林總總。這類細節描寫有兩種情況:一,純寫景物,無人物出現。二,大多是景物,人物(通常即作者自己)隱約出現,或一筆帶過。例如:
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不見人,全是自然景物。有什么意義呢?從后兩句的細節描寫,可以看出詩人杜甫的愉快心情。燕子銜泥做窩,沙暖鴛鴦貪睡,這不有似作者自己曾經求朋友送材料建草堂,堂成后舒心安眠的狀態嗎?“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寫景終歸是寫人、表現人。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對景物細節作多維度的描寫,有三個結點。始則如進桃源,聞犬聲知有人;繼則林深見鹿不見人,連中午鐘聲也聽不著,寺廟里當是無人。疊加一鏡頭,山巒竹立,峰頭瀑流,仍是有水聲而無人影。最后才是人物“我”的出現,訪人不遇,由希望而失望,“愁倚兩三松”,作品主題完成。前邊六句的景物描寫,都在暗示那位道士的高逸,“我”對他的景慕和尋訪。
再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個熱鬧的元宵燈會,由多種景物編織而成,“一夜魚龍舞”是結點之一。繁華景象在反襯詞中人的孤高,“我”所追尋的不同世俗,意外地見到“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而不勝驚喜。最后這個細節,使全詞上升到一個清高的新境界,意味無窮。前邊種種景物細節的描寫,既是一種鋪墊,更是一種映襯。寫景還是為了寫人。
由上可知,細節描寫在詩詞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能更完美地表達題旨,使作品吸引讀者,感染世人。細節是網中的結點,沒有細節,有些作品難以成篇。細節是詩詞中的亮點,沒有細節,不少作品可能缺乏神采。
細節是形象的表現。好的細節描寫,是抵制作品概念化的有力手段,是醫治浮泛平庸的一劑良藥。
作品的主題是綱,細節是目。細節的選擇和描寫,自然要服從題旨的需要,要為表現和深化主題服務。如南朝劉勰所說:“附辭會義,務總綱領,驅萬途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文心雕龍·附會》)細節不能游離于主題之外。再者,細節描寫要符合生活的真實。如已故作家唐弢所言,“故事可以虛構,細節不能捏造。”對于細節描寫的真假優劣,讀者是最敏感的。細節描寫關系到創作的成敗。我希望讀到更多有好的細節描寫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