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蕾
一、重農固本,安民之基
黨的十九大以來,堅持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點工作,持續加大強農富農政策力度,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的成就,發展歷史性的改革,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農村發展面臨很多突出問題,正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農業粗放生產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村基礎設施不全,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升,城鄉差距很大,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后勁不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增強緊迫感,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動農業全面升級,促進農村進步,實現農民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總結了農業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鄉發展一體化等黨的“三農”工作的成果和經驗,應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將振興鄉村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和全黨的共同意志,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好頭、起好步、做扎實,把這個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戰略實施好,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三、 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一些農村基層組織紀律渙散,不注重對農村群眾進行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引導,導致我國農村特別是偏遠山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力度較為薄弱。應該采取符合農村特點的有效方式,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發掘農村的傳統美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深入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要加大對農村優質文化產品的供給力度,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多創作一些農民群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優秀文化作品,豐富廣大農村的文化生活。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對于長期存在于農村的一些陳規陋習,應該注重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倡導文明新風,積極傳播科學健康生活方式,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我國是農業古國,擁有著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鄉村文明的載體,提升和傳承農耕文明就是保護我們的文化根脈。近年來,農業部先后制定出臺包括《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認定標準》在內的一系列有關標準和管理制度,規范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并且對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展示,這些方式都對傳承中華農耕文明,弘揚優秀農業文化大有裨益。
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應不斷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重點增加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農村改革的基礎。該制度對于推動農村農業發展,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黨十九大報告指出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不變,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給農民增加很大的信心,推動各項生產的平穩有序進行。應不斷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盤活現有宅基地,實現資源的配置,有利于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推動鄉村的振興。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積累大量的資產,應保證農民利益不受侵害,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利于盤活集體資產,確保資產安全。
五、匯聚全社會力量,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
人才問題是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制約因素,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時長期困擾我國發展的重要問題,由于城市與鄉村資源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優質的要素流向城市,大量優秀人才流向城市,鄉村人才匱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各領域、各方面的人才支持。塑造鄉士人才應注重對當地人才進行發掘培養,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注重人才引進,納四方賢才。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鼓勵社會各界投入鄉村建設。
六、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做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提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意義的認識,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將當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實。應健全農村工作領導體制,確保有人領導、有人負責、有人落實。隨著我國農村事業不斷變化,農村工作日趨復雜化,對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提出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干部缺乏專業知識或工作經驗不足,對農村實際情況不了解,嚴重影響工作的開展。所以應將懂農村、愛農村、愛農民為基本要求,加強干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農村工作管理人員應走出辦公室,來到田野間,真正了解農村,尊重農村發展規律,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利益。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涵蓋農村“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鄉村“五大振興”,涉及領域廣、目標要求高,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只有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工作的寶貴傳統,堅持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原則,精心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才能凝聚起實施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才能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闊步前進,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