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
2017年12月15日,“紀念張學津先生暨京劇馬派藝術研討會”于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北戲”)召開。來自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河北省藝術研究所、中國戲曲學院、張君秋藝術研究會、馬連良藝術研究會等京劇表演、教育及研究機構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研討會研究總結了張學津先生對馬派藝術的貢獻, 深入探討了京劇馬派藝術人才培養的現狀及未來,積極推進了張學津先生及馬派藝術理論的研究工作,對提升北戲教育教學水平、戲曲人才培養質量以及促進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北戲副院長黃珊珊在研討會上表示,張學津先生作為優秀的校友,與北戲有著深厚的情誼。先生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贈予母校的藝術資料,北戲始終保留著,這些資料無論對于教學的師生傳承,還是對于馬派藝術的研究來說,都是極為珍貴的。
研討會現場,與會專家就張學津先生對馬派藝術所做出的貢獻、京劇馬派藝術的特色以及人才培養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張學津先生的表演深得馬派精髓,又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張先生臺風瀟灑大方、演唱細膩舒展,不但傳承了《群英會·借東風》《蘇武牧羊》《趙氏孤兒》《龍鳳呈祥》等馬派代表劇目,對《擊鼓罵曹》《捉放曹》等余派風格的劇目也十分擅長。除了藝術實踐之外,張學津先生還致力于藝術的傳承——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張先生的許多徒弟和學生,都已作為全國主要院團的骨干力量,為京劇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研討會最后,北戲院長劉侗總結講話。劉院長代表學院向與會專家表示感謝,并在三個層面上闡述了學院舉辦此次研討會的意義。深切緬懷張學津先生,是北戲對京劇藝術、京劇藝術家和京劇藝術文化的尊重以及傳承的態度。北戲將學習并繼承藝術家們常年藝術實踐所積累和創造的優秀文化財富,并在學院的藝術教學、藝術實踐中將其發揚光大,產生更久遠的生命力。“紀念張學津先生暨京劇馬派藝術研討會”的舉辦,更深層的立意是馬派藝術人才培養。張學津先生代表了馬派藝術傳承發展的一個高度,但是他并不是終結。馬派藝術在北戲代代相傳,學院將肩負使命,砥礪前行,繼續以研究和弘揚京劇馬派藝術為己任,全面提升戲曲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研究水平。最后劉院長表示,預祝北戲與北京京劇院、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共同承擔的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京劇馬派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班”圓滿成功,取得豐碩的成果,為京劇馬派藝術的發展與創新做出貢獻。
(編輯·張子樂)
kelemyt@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