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從醫夢
1987年出生的宿遷小伙兒耿直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中心的醫生,同時也是南醫大二附院“心佑工程”的組織者之 。
耿直直記得,小時候家中租住著一戶房客,房客家有兩個女兒。小女兒活蹦亂跳,大女兒卻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整天感冒。后來大女兒離開了人世,耿直很痛惜,大概就是在那時,長大了要當一名醫生的理想就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種子。
初中二年級時,耿直的姥爺因為感冒,到縣醫院去看病,可也不知怎么治的,姥爺竟然因為 場感冒就去世了。高中二年級時,耿直的爺爺因為生病去醫院掛水治療,病情出現了危急情況,耿直家人請求醫生搶救,可是耿直卻發現醫生們正在辦公室里翻書尋找搶救方案。那刻,耿直要學醫的決心更加堅定了,他深刻意識到縣醫院的治療水平是多么低下,他要成為 名醫生,改變這種狀況
高考結束,耿直被南京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專業錄取,開始踏上艱辛的學醫之路。
在大學里,耿直不僅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還熱心參與醫療相關的公益活動。暑假,他和同學們深入蘇北地區鄉村,去走訪、調查鄉村的基本醫療保障情況。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耿直連續參與了三年,每年他都會獲得先進個人的榮譽。對于耿直耒說,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帶給他的認識是,越是貧困地區,越需要好的醫生。
耿直是在讀研階段確立了自己具體的職業方向的。那時候,他看了兩部電視劇《醫龍》和《白色巨塔》,這兩部電視劇中都有講到心臟外科醫生讓嚴重心臟病患者起死回生的故事情節,看得耿直熱血沸騰,他立志要做名心外科醫生。耿直也知道,要成為 名心外科醫生要求很高,成長慢。在醫學界有這樣種說法,如果說外科是皇冠,那么心外科就是皇冠上的那顆明珠。可耿直終究實現了他的理想。
“心佑工程”公益行
2014年7月,一入職南醫大二附院的耿直,就在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慶國的帶領下開始籌備、實施“心佑工程”,他不僅走上了從醫道路,也開始了他的公益之旅。
根據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的精神和號召,江蘇省與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迅速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2014年2月,南醫大二附院也派出醫療隊伍入疆,開啟了醫療援疆之路,并與新疆克州人民醫院成為了對口共建單位。
在援疆期間,南醫大二附院的醫生發現,在克州三縣市范圍內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下簡稱先心病)的兒童比例遠超內地,且多數來自貧困家庭。他們了解到,因為克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地處帕米爾高原,最高海拔7719米,空氣稀薄,含氧量較低,因此使得兒童先心病成為這里的常見病、高發病。并且,由于克州醫療水平有限和家庭貧困,這些先心病患兒都未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就我國目前的醫療水平,90%以上的患兒是完全可以通過手術得到治療的。
因此,這年的7月18日,在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克州人民醫院援疆醫療隊伍的聯合發起下,“心佑工程”——免費醫療救助新疆克州先心病患兒計劃正式啟動。“心佑工程”這個名字,還是李慶國主任和耿直等幾位同事共同討論確定的。
12歲的小姑娘阿麗娜,家住克州哈拉峻鄉,她從小身體就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幾乎天天要流鼻血。因為當地氣候干燥,流鼻血對這里的很鄉孩子來說很常見,所以阿麗娜的父母也沒有特別重視。直到11歲時,阿麗娜的身體突然出現個巨大變化,走得稍快點了,或者跑步了,或者稍提點東西,阿麗娜就累得不行。阿麗娜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父母坐不住了,帶她到醫院去做檢查。沒想到,這查就查出了阿麗娜患有先心病。這個消息對于阿麗娜的父母不啻個晴天霹靂,因為阿麗娜的病在當地醫院無法治療,必須要去外地,可是去外地治療的路費和醫藥費都是阿麗娜的家庭無法承受的。
就在阿麗娜的父母陷入絕望的時候,他們在電視上看到了“心佑工程”的消息。阿麗娜的母親費盡周折聯系上了“心佑工程”在克州當地醫院的負責人。
當南醫大二附院的李慶國主任接到阿麗娜的病情消息時,“心佑工程”在新疆已經開展了3期活動,救助了8個小孩。這3期活動都是把先心病患兒從新疆接到南京來做的手術,但是阿麗娜的病情比較緊急,因為她的年紀已超過先心病最佳手術的年齡,不能再拖延了。李主任帶領耿直等醫生從南京趕到了克州,為阿麗娜進行了手術。阿麗娜的手術十分順利,一家人視阿麗娜手術成功的這一日為阿麗娜的重生日,對從南京特地趕來的“心佑工程”的專家醫生們充滿了感激。
“心佑工程”新疆行一共救治了12名患兒。
讓世界充滿愛
從新疆回來后,耿直直惦記著家鄉,就想到蘇北地區也有大量貧困的先心病患兒需要救助,所以他就和同事到蘇北各個縣開展大型義診、學術講座、鄉鎮篩查等工作。他們完全是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自帶車輛、超聲設備、公益宣傳材料,免費篩查。
因為南醫大二附院是江蘇省衛計委的先心病治療定點單位,在南醫大二附院治療,先心病患者治療費用報銷比例可達70%,部分縣區可達90%,剩下的都由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募集的公益資金支付。兩年多的時間,他們救助了患兒百多人。
來自贛榆的男子姜緒其,家中十分貧困,連農保都交不起。他有兩個孩子,女兒10多歲了,兒子2歲多,都患有先心病。當姜緒其得知自己患了胃癌并且已是晚期時,他下決心在臨死前治好兒子的先心病。他東挪西借終于借到兩萬元,帶著兒子來到南醫大二附院治療。
到了醫院,他并沒有告知醫生他的家庭情況。兒子手術前需要家屬去互助獻血,他卻拿著張空白單據回來了,耿直問他怎么沒有獻血,他說因為患有胃癌沒能獻得成。耿直這才知道他為了治療兒子的先心病,把借來的錢都用于兒子看病,自己卻沒有舍得買一粒藥吃。耿直當即把這情況報告了科呈,然后為他兒子免費做了手術,又為他本人做了治療。后來又把他女兒接來,把小姑娘的心臟手術也做了,所有治療都是免費的。
“心佑工程”的傳播越來越廣,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指揮部找到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請他們起合作救助青海的先心病患兒,資金由指揮部募集。“心佑工程”醫療團隊先后兩次前往江蘇省對口支援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篩選了10名先心病患兒來到南京做手術,讓他們順利康復回青。
在“心佑工程”各地的行動中,感人的事跡不斷,貴州小伙張廣懷的故事曾“感動中國”。張廣懷和媽媽在泗陽打工,有次暈倒后被從泗陽送到南醫大二附院治療。張廣懷得的是神嚴重且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癥,他來看病時只帶了5000元錢。南醫大二附院本著救人為先的原則,先給張廣懷做了手術。張廣懷順利康復,醫療總花費6萬余元。南醫大二附院從慈善途徑募集3萬元,張廣懷出院時還欠款3萬元。因為張廣懷是外地人,既沒有醫保報銷,他的經濟條件又困難,南醫大二附院就象征性地讓他打了一張3萬元的欠條,也沒有指望他能來還錢。誰知過了一年,張廣懷在老家貸了3萬元錢的免息扶貧貸款,千里迢迢地跑到南京來還錢了。為了還這筆錢,張廣懷吃了不少苦頭,他和媽媽帶上銀行卡,來到南京,因為緊張,在自助取款機上幾次輸錯了密碼,卡被鎖死,只能回到當地開戶行解凍。張廣懷把媽媽留在南京,自己一個人先后坐火車、中巴、拖拉機回到家鄉。解凍銀行卡后,再路費盡周折地來到南京,取了錢,來到醫院還錢。
原本沒抱希望的南醫大二附院的醫護人員,看到張廣懷真的來還錢了,都感動極了。耿直說,那一刻,他覺得,他們所從事的“心佑工程”不僅救助了很多孩子、很多家庭,給社會傳遞了正能量,而且帶來了正能量的回饋,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 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心佑工程”正在蘇北各縣鄉的村頭如火如茶地開展,因為張廣懷事件的契杌,“心佑工程”貴州行亦即將起航。“我的理想是沒有一個先心病孩子因為貧窮而看不起病,”耿直說,“我愿意為此付出畢生的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