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玲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臨床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治療的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80例進行研究,根據患兒入院治療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情況。結果:研究組治療效果與家屬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缺血缺氧性新生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家屬滿意度高。
【關鍵詞】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護理干預;護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nursing effect. Methods: i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hypoxia ischemia, can improve clinical effect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Key words] Nursing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es with ischemic hypoxic encephalopathy
【中圖分類號】R23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01
缺血缺氧性腦病是新生兒常見疾病,新生兒窒息可引發缺血缺氧性腦病,甚至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損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并發癥較多,常見的有低血糖、嗆咳、驚厥、顱內高壓等,并發癥可導致腦損傷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護理是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我院對缺血缺氧性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明顯,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分析: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在我院治療的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80例進行研究,其中有女性37例,男性43例,患兒平均胎齡(38.9±1.8)周,入院距離出生平均時間為(10.2±1.8)h。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缺氧性腦病臨床診斷標準。根據患兒入院治療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有患兒80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無比較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強化基礎護理,應用消毒液對保溫箱差值,并用電子滅菌實施滅菌處理。因新生兒心肺發育不全,可用輸液泵對輸液速度與輸液量嚴格控制,保持患兒臂部、臍部等皮膚干燥,做好口腔護理,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喂養護理,因缺血缺氧性混入吸吮能力差,可對患兒實施鼻飼喂養、胃管持續點滴或重力喂養,并注意觀察患兒呼吸、面色變化情況;保溫護理,患兒因神經功能受損嚴重,體溫調節差,故應做好保溫措施,治療與護理操作應在保溫箱中進行;給氧護理,血氧分壓過高會導致氧自由基濃度增加,導致血管痙攣[1],影響治療效果,故在吸氧期間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兒實施持續動態監護,并對患兒進行拍背,選取舒適體位,確保患兒呼吸順暢。根據患兒血氧飽和度進行氧流量選擇,根據患兒情況選擇鼻導管吸氧或頭罩吸氧。應用頭罩吸氧時,氧流量在3L/min-5L/min,鼻導管吸氧氧流量為0.5L/min,持續供氧應控制在3d內,避免持續過量的高濃度吸氧導致氧中毒;驚厥護理,注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驚厥先兆,例如:尖叫、煩躁、眼球強制性、面肌抽動以及上下肢一次或多次抽動。最大限度降低可導致驚厥的誘因,若患兒出現尖叫、煩躁應立即處理,避免進一步發展。若患兒出現驚厥現在應立即告知醫生,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體位護理,患兒應取側臥位,確保患兒呼吸道通暢,當分泌物較多時,可進行吸痰處理,確保動作輕柔。低負壓快速減壓吸痰,避免導致呼吸道黏膜損傷。將患兒頭部抬高15度-30度,減少患兒移動,護理、治療操作應集中進行,并注意觀察患兒面色、意識與呼吸變化情況,注意避免發生嗆咳、嘔吐。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接受x2檢驗,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12例臨床療效顯效,20例臨床療效為有效,8例療效為無效,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19例臨床療效顯效,18例療效為有效,3例療效為無效,研究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50%。經統計分析研究組患兒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缺血缺氧性腦病與胎盤功能異常、胎位異常、胎兒宮內缺氧、早產等諸多因素有關,患兒臨床主要表現為尖叫、煩躁、吐奶以及抽搐等[2],若未能及時治療,致殘率、致死率較高。由于新生兒不能自我表達,所以需要醫護人員給予細心、耐心的治療與護理。新生兒窒息時,缺血缺氧是最基本病理改變,會引發腦組織病理、生理改變,進而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害、鈣平衡紊亂、電解質紊亂,這些病變均可導致各種神經系統癥狀,例如:運動異常、視力障礙、腦癱、聽力障礙等,給患者家庭與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我院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治療的同時,根據患兒特點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并發癥多且復雜,治療期間應給予高度關注,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已受損的腦細胞對缺氧非常敏感,應立即實施吸氧處理。但是持續過量的高濃度吸氧容易導致氧中毒,進而引發晶體后纖維增生、肺不張、肺水腫等。顱內高壓是缺血缺氧性腦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一般出生后4h會發生腦水腫造成顱內高壓,重度患兒會導致腦干損傷,應及時給予利水劑,應在72h將降低顱內壓。此外常見的并發癥還有低血糖,腦組織代謝幾乎來自葡萄糖氧化,但腦組織并不進行糖原存儲,代謝所需能源來自血液能量供應,故應及時補充血糖。
因患兒免疫能力較差,為了降低患兒感染發生率,需做好消毒處理[3]。同時做好新生兒喂養工作,確保患兒身體營養需求[4]。此外還應做好患兒體溫護理,做好保溫措施,避免患兒出現低體溫,引發并發癥。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做好患者家屬安撫工作,向患兒家屬講解缺血缺氧性腦病有關知識、治療方法與預后等,緩解患兒家屬負面情緒,提高臨床治療配合度[5]。此次研究,結果綜合性護理干預的研究組在臨床治療效果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充分說明對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能促進臨床治療效果提升。
綜上所述,缺血缺氧性腦病是新生兒常見疾病,對患兒神經功能損害較大,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本次研究表明對缺血缺氧性新生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家屬滿意度高。
參考文獻:
楊玉芳, 張舒梅, 黃凌雁, 等.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發育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1):77-78.
石榮利.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多元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23):47-48.
曾秋蓮, 羅木嬌, 辛玉文.康復護理干預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85-86.
魚麗榮.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5):22-23.
樊獻英.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刺激性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7,(34):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