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敏佳/文
1.案件數量下降化。2012年至2017年撫順地區各級檢察機關共受理刑事案件9172件17714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219件400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受案數量與人數每年均呈下降趨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受理刑事案件數和人數的比重,分別由2012年的2.57%和2.35%,最高點上升至2013年的3.63%和3.79%,又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2.07%和2.67%。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6年《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0-2020)》統計監測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占同期犯罪人數比重由2010年的6.78%下降到2016年的2.93%。撫順地區上述數據雖然一直小于全國比重,但有所起伏,并且接近于全國數據,仍需提高重視。
2.共同犯罪上升化。經統計,近年來撫順地區共同犯罪增加,主要集中于搶劫、故意傷害、聚眾斗毆犯罪,反應了未成年人個人力量、膽量較小,同時易受朋友的影響等年齡特點。共同犯罪人關系占第一位的為同學關系,第二位的為網友關系。故意傷害、聚眾斗毆類犯罪中以同學關系居多,侵財類犯罪以網友關系居多,多為無錢上網引發犯罪。
3.犯罪類型多樣化。經統計,盜竊、搶劫等侵財型犯罪及故意傷害犯罪一直為撫順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多發犯罪類型,聚眾斗毆、尋釁滋事犯罪次之。故意殺人罪、綁架罪等嚴重暴力犯罪在撫順地區極少發生。近年來出現販賣毒品罪、組織賣淫罪、介紹賣淫罪、危險駕駛罪、容留吸毒罪、販賣淫穢物品罪等犯罪類型。
值得重視的是,本院所辦理案件中共有5名犯罪未成年人在不滿18周歲時重新犯罪。經分析案例,本院所辦理重新犯罪案件中,初次犯罪與重新犯罪均為為解決基本饑飽問題的侵財型犯罪。罪名為盜竊、搶劫、詐騙。重新犯罪案例中,其中2名犯罪未成年人為10歲左右父母雙亡或離家杳無音信,成為孤兒后親友無人繼續監護,均因無錢吃飯引發重新犯罪。2名犯罪未成年人為留守未成年人。1名犯罪未成年人為外省人員來我市尋母后,母親獨自離撫,在社會流浪迫于生計犯罪。
1.學歷普遍較低。經統計,犯罪未成年人中文盲及小學學歷水平人數能達到總數的3%-10%。初中文化約為80%-87%。在校學生犯罪占比重較低。經查詢遼寧省沈陽市某區、大連市某區數據顯示,上述地區基本沒有文盲文化程度犯罪未成年人。
2.本地戶籍居多。撫順地區犯罪未成年人呈現出本地戶籍人員占據絕大多數的特點。犯罪未成年人中本地戶籍人員基本占80%-90%,而遼寧省沈陽市某區的本地戶籍人員犯罪占20%-30%,大連市某區的本地戶籍人員犯罪占10%-20%,與撫順地區差異明顯。
3.閑散人員增加。犯罪未成年人中閑散人員呈增加趨勢,閑散人員指既無學業也無工作,每天在家、網吧、游戲廳之間進出。犯罪前多數已處于家庭、學校、社會監管無力的狀態,多數家長表示犯罪未成年人經常幾日不回家,也無法管理。
1.健全家庭較少,家庭監管不力。犯罪未成年人來自健全家庭的較少,多數來自于單親、離異家庭,少數系留守未成年人。父母與子女普遍缺乏溝通。實際上很多犯罪未成年人在輟學后便離家,或打工或屬于社會閑散人員,與父母聯系極少,屬于脫離有效監護狀態。
2.父母學歷較低,經濟狀況不佳。犯罪未成年人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多數為初中以下學歷,工作情況多為個體、農民、下崗工人。多數犯罪未成年人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犯罪未成年人中留守未成年人逐年增加,父母多忙于生計,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較少。
1.殘缺家庭。包括單親家庭(本地區案件中單親家庭基本均為父母離異家庭,父母一方死亡家庭極少)、留守家庭(父母均離家務工)。本人所辦理案件中,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未成年人均自述怨恨父母,與父母關系緊張,對父母的管教持抵觸心理。在留守家庭環境中成長的未成年人缺少來自父母的教育,對他人感情淡漠,缺少法制觀念。上述兩種家庭背景的未成年人多輟學較早,輟學后或打工或與朋友游玩,多出現夜不歸宿情形,父母或毫不知曉,或惰于管教。本地區重新犯罪未成年人實際均屬于此類家庭,無有效監護、溫飽問題無法解決是直接的犯罪原因。
2.不良家庭。包括權威式、溺愛式家庭與父母道德修養低下家庭。權威式家庭中成長的未成年人缺少與父母良好溝通,易在青春期產生叛逆心理。溺愛式家庭中成長的未成年人目無尊長,不尊重他人,缺少權威觀念,同樣缺少對法律的權威意識。父母道德修養低下家庭中,父母的心理影響作用、行為示范作用均表現為負面引導,形成消極影響。本人曾辦理一起聚眾斗毆案件,在訊問犯罪嫌疑人其犯罪原因時,其稱母親三十多歲時還總和別人打架,自己覺得“打架不是什么大事”。
首先,學校重點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忽略培養,放任自流,甚至當作負面典型,這會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本地部分職業院校對學生出勤、成績無考評要求,涉案的部分犯罪嫌疑人甚至表示,同學之中認為愛學習的同學“落伍”。學校對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的行為疏于管理,甚至視而不見。其次,學校法制教育形式化,缺少常規、多樣的普法形式。主動請我們講授法制課的學校多為市級、區級重點學校,到其他學校授課則多為應教育局、司法局之邀,被動聽課的學校往往為完成上級布置的法制課時,對講課本身不重視,至多組織兩三個班級聽課,并限制授課時間。本人同事在某學校普法時甚至遇到過該校將法制課時間安排在放學后等待校車的時間中,結果開始講課不到十分鐘,校車就要發車,學生們全部去乘車回家的局面。我們基本也只能在第一類學校開展模擬法庭、模擬劇場等需要學校、學生配合且占時較長的活動。
1.大眾傳播媒介黃、賭、毒影響。電視、網絡等媒體、小說、電影中所涉及的暴力犯罪情節,沒有分級,不加限制,易被未成年人模仿。本院辦理的強奸類犯罪多為受網絡、影視影響而產生犯意。
2.娛樂場所違法對未成年人開放。網吧、酒吧等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甚至收集成年人身份證用于給未成年人上網登記,導致未成年人易接觸一些不良的人和暴力色情賭毒信息。KTV、酒吧等營業性歌舞廳違法對未成年人開放,其中甚至有涉毒情況存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承擔監護、教育的義務,溺子等于殺子。所謂“家和萬事興”,未成年人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身心才能健康發展。司法機關在辦案中遇到有家庭教育問題的法定代理人,應加強親職教育指導,并探索強制性親職教育體制。教育行政部門適宜開設家長課堂,形成適合各學齡家長的課程體系,針對最需要接受親職教育的留守兒童監護人、子女有嚴重不良行為監護人、婚姻關系破裂監護人加強普及力度。
首先要加強青春期教育。小學可以主要講生理衛生如皮膚、嗓音等的保護,以及性安全、防性侵害等。初中階段主要講情感,少男少女的交往。高中階段可以講婚戀教育,對成年后談戀愛加以引導。其次要重視法治教育。學校開設常規的法治課程,對未成年人進行法治教育,使他們明白法律的界限,學習法律知識,理解權利義務概念,樹立法治信仰。加強學校與司法部門的合作,共同把法治教育落到實處。司法機關在學校普法過程中要注意分年級準備普法內容,幼兒園階段可以講遵守交通規則、認識警察等職業、防拐騙等;小學階段可以講自我保護、杜絕不良行為發生等;初中階段可以講預防犯罪,管理自身情緒等;高中階段可以講防詐騙、集體生活的個人約束。
1.充分體現未檢職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和再犯罪,是未檢工作的價值追求和重要職責。按照再犯預防、臨界預防、類案預防、一般預防開展犯罪預防工作。尤其不能“不訴了之”,對于法定不起訴、相對不起訴、附條件考察期滿不起訴的三類不起訴案件,要重視不起訴宣布程序,做好有跟蹤幫教工作。對于實施過不良行為的尚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未觸犯刑法規定的未成年人開展有針對性的犯罪預防教育。
2.搭建保護整合平臺。撫順市現有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開展基本依靠撫順市礦區人民檢察院,但在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愈加全面,機構分工愈加完善的情況下,單靠一個部門難以實現道德、安全、法治等預防工作。檢察機關應回歸以辦案為核心,充分發揮未成年人刑事檢察部門職能,著力推動黨政主導、政法協同、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罪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和犯罪預防社會支持體系。可以探索由政法委領導下,財政專項經費支持,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部門牽頭,各部門相互配合的法治預防工作機制。
1.發揮社區作用。一是實現轄區流動、閑散、留守未成年人有效監管。應加強轄區內該類人員登記管理,將閑散未成年人的管理納入工作考核序列,推行“一人一檔”制度,加強基本生活保障、入學、就業指導與幫扶。二是增設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發動群眾管理監護。建議政府設專項經費,社區設立未成年人活動室。尤其在寒暑假期間,未成年人由于沒有活動場所而去網吧、游戲廳、歌舞廳,容易增加受社會不良風氣感染的機會。撫順是雷鋒的第二故鄉,也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撫順市有著良好的居民基礎,可以發揮社區退休老黨員、老干部的作用,參與對未成年人的社區教育、管理。
2.重視教育救助。有很多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由于家境原因輟學,尤其以撫順市撫順縣轄區內居多,本院所辦理案件中重新犯罪未成年人全部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民政部門應加大工作力度,嚴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輟學情況,對于輟學未成年人深入了解原因,對因家庭經濟情況、監護情況無法繼續求學的,減免教育費用、實施經濟救助,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
3.加強政府監管。一是整治娛樂場所,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本市區域內網吧、KTV娛樂場所管理不健全是未成年人不良交往及不良資訊來源的深層次原因,每年有半數以上的犯罪未成年人是在網吧結識犯罪同伙,無錢因上網或在網吧、KTV與他人發生矛盾產生犯罪動機。上述娛樂場所的查處、取締工作的順利開展與否,直接關系到全市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的成效。二是民政部門做好救助工作,對無監護人未成年人加強救助。加強和改進臨時救助工作,推動基層組織對無監護人未成年人代為申請、管理救助款項工作。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義不僅僅在于降低刑事犯罪率,更是為了防止今天的未成年人淪落為明天的犯罪人,成為一生的陰影。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是一項實踐性、探索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只有結合實際,積極創新機制,才能真正將這項工作做好、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