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力
【摘要】目的 觀察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診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按入院編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30例,全部患者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應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的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血脂檢測值明顯比對照組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冠心病時,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有助于患者機體各種炎癥反應的有效改善 ,促進血脂水平值顯著降低,從而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2..02
冠心病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阻塞和狹窄所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以及壞死,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且死亡率、致殘率均比較高,在很長程度上已經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效果,選取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為分析對象,分別給予對癥支持治療 ,現隨機分為兩組并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具體情況探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男38例、女22例。現根據入院時的數字編號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30例中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為(61.4±8.6)歲,病程2到11年之間;對照組30例中年齡最大83歲、最小43歲,平均年齡(62.0±8.7)歲,病程1~11年。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進行對癥支持治療,即采用抗血小板、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β-受體阻滯制劑和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睡前頓服20 mg;觀察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睡前頓服10 mg。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6個月的連續治療[1]。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應該盡量保持一致,所使用的藥物也能夠如同治療前,對影響血脂代謝的其他類型藥物不可以使用。
1.3 觀察指標
利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值;清晨在患者空腹的狀態下抽取5 mL靜脈血,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進行科學測定[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血脂檢測值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3 討 論
現階段,強化降脂是預防冠心病的二級基礎治療方法,對于病情的延緩、不良事件的減少或避免、臨床死亡率的降低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治療冠心病的理想藥物主要是他汀類藥物,其在降低血清LDL-C水平和改善血脂情況發揮著重要作用,進而可以促進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發生率的顯著降低[3]。同時,能夠有效抑制載脂蛋白在肝臟內的合成,因此該類藥物普遍應用在臨床上。但是,瑞舒伐他屬于調脂效果較好的他汀類藥物,患者口服后可以在低密度脂蛋白表面富積,進而可以更加容易的進入到動脈內膜,且具有良好的選擇性,不會與其他藥物產生過多的作用,在血脂調節方面比阿托伐他汀效果好[4]。相比較于對照組患者而言,觀察組應用瑞舒伐他汀治療所取得高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血脂檢測值比較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可以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在改善機體炎癥反應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預后效果良好,臨床應用價值高,值得進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夏碧樺,冉群釵,楊 菲,周小鈺,韓克躍.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116例冠心病的療效與安全性對照[J/OL].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7,07(04):1-5.
[2] 李 玲,羅曉麗,王紅勇.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早發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2):1384-1386.
[3] 李軍朋.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早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遠期療效對比[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4):1652-1655.
[4] 王傳花.對比分析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28):105-107.
本文編輯:劉帥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