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瑋藺
【摘要】目的 分析輸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和處理措施。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7年1月輸血患者3952例資料,統計交叉配血不合發生率及發生原因,并總結處理措施。結果 通過對輸血患者3952例進行分析發現,共出現32例配血不合現象,發生率為0.8%。從原因上看,不規則抗體引發7例,占比21.9%;冷凝聚引發2例,占比6.3%;藥物和疾病引發14例,占比43.7%;離心不足引發2例,占比6.3%;纖維蛋白過高引發5例,占比15.5%;標本未混勻2例,占比6.3%。結論 輸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有很多,因此,輸血期間盡量自身輸血,預防交叉配血引發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輸血;交叉配血不合;原因;處理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6..02
輸血是臨床上較為重要的治療手段,多用于貧血、大出血等患者中。隨著近年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輸血量越來越多,輸血安全也得到廣泛關注。為保證輸血安全性,應在血型鑒定上,檢驗受血者、供血者是否存在抗原現象,通過輸血前的交叉配血,在保證安全輸血的基礎上,預防輸血不良反應,保護患者生命[1]。但從臨床實際的輸血工作看,因各因素影響,常出現交叉配血不合現象?;诖?,本文將我院輸血患者資料回顧如下,旨在匯總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和處理措施。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7年1月輸血患者3952例資料,女1552例,男2400例,年齡22~76歲,平均(50.9±1.7)歲;妊娠史294例,輸血史101例。
1.2 方法
抗體篩查、交叉配血均使用微柱凝膠系統,準備生理鹽水、血型定型檢測卡、離心機等。同時,對細胞實施青霉素處理:將青霉素鈉溶于巴比妥緩沖劑中,加入洗滌O型紅細胞,在室溫內保存1小時。用生理鹽水沖洗細胞后,放于4?環境內保管備用。隨后,按照操作方法、實驗標準,行抗人球蛋白試驗,選用不規則的紅細胞抗體、交叉配血,其中,交叉配血實施鹽水介質法、微柱凝膠卡法。
2 結 果
調查結果顯示,3952例輸血患者中,共出現32例配血不合現象,發生率為0.8%。通過對配血不合原因進行分析發現,不規則抗體、藥物和疾病、冷凝聚、纖維蛋白過高等是常見因素,見表1。
3 討 論
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中,輸血是較為常用的手段。隨著近年輸血量的增加,輸血安全問題也隨之暴露。而輸血前交叉配血的實施,就是為了解決該問題。報告顯示[2],輸血前交叉配血試驗以主試驗、副試驗為主,其中,前者又被稱之為直接配合,旨在將受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紅細胞進行組合,從而檢驗血清中是否存在抗體;后者則是間接配合,旨在將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紅細胞進行組合,以此檢驗血清中是否存在抗體。
通過臨床調查發現[3],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自身抗體。自身的抗體能凝聚來自機體本身的紅細胞,從而影響血液的鑒定結果,引發配血不合;②不規則抗體。血型不規則抗體是A型、B型、O型以外的抗體,該抗體因妊娠、異體輸血等因素出現。由于不規則抗體在臨床上的檢出率比較低,易被忽視,危及患者生命。并且,不規則抗體也是引發輸血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因此,患者輸血期間,必須為患者提供不含抗原的血液;③假凝聚。部分配血不合患者多由血液標本本身的因素出現假陽性現象,影響臨床實驗結果。一般來講,患者血液中多存在某種物質,再加上抗凝劑、血液的未充分混合,引發假陽性?;颊哐“?、白細胞計數的增加,導致配血離心時,白細胞出現堵塞現象,造成假陽性。另外,患者血液標本中的離心處理,僅能從某種程度上消除血液成分對結果產生的影響[4];④疾病和藥物因素。病發白血病、惡性腫瘤的患者,伴有血液特異性持續增加的現象,患者長時間的化療、輸血,也會引發紅細胞致敏現象,使體外凝聚,導致次側不合。同時,肝素藥物、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也影響著配血結果。部分患者不存在纖維蛋白增高、輸血史現象,抗人球蛋白實驗結果呈現陽性,若患者具備藥物使用史,認為是藥物致敏。而患者所出現的藥物致敏現象,需用藥物抗體進行檢測,確定存在致敏藥物后,再停止藥物的服用。藥物停用一段時間后,抗人球蛋白實驗轉變為陰性。
臨床研究證實[5],自身輸血所引發的輸血安全問題比較小,即便引發配血不合現象,通過簡單方法就能恢復,僅需用含有一定量的鹽水來洗滌紅細胞,并通過特殊性的手段進行處理即可。針對用藥種類多,且用藥時間長的患者,用藥期間醫護人員需高度重視,根據患者情況盡快診斷、停藥,以免加重患者病情。這種情況下,有條件的實驗室可立即實施藥物抗體檢驗,明確配血不合的因素,若確定由某種藥物引發,應終生禁用。為從根本上預防冷凝聚引發的配血不合,應將患者的紅細胞,放于生理鹽水中洗滌,而患者血清則用相對標準的紅細胞行冷抗體吸收處理,最后再將處理后的血清、紅細胞進行相應試驗,從而排除冷凝聚帶來的干擾[6]。針對存在妊娠史、輸血史的患者,輸血前期應做好血清的抗體篩查處理;而存在不規則抗體的患者,則要提前配血處理,便于縮短取血時間,保護患者生命。當然,為進一步保證輸血的安全性,需在發放血液后,輸注血液前,將其放在室溫內復溫,并緩慢輸注至患者體內,密切觀察患者的輸血情況。
本次調查中,共出現32例配血不合患者,發生率為0.8%。從配血不合的原因上看,不規則抗體引發7例(21.9%);冷凝聚引發2例(6.3%);藥物和疾病引發14例(43.7%);離心不足引發2例(6.3%);纖維蛋白過高引發5例(15.5%);標本未混勻2例(6.3%)。由此可見:輸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比較多。因此,需及時找尋配血不合的發生原因,并排除極有可能干擾配血結果的因素,為患者提供相對安全的血液治療,進而預防交叉配血引發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胡飄萍,李 松,楊麗云,等.輸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處理[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3):280-281.
[2] 沈江濤,陳 黎.輸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5):269-270,271.
[3] Adler,C,Ellert,U,Neuhauser,H.K.et al.Disagreement of the two oscillometric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s,Datascope Accutorr Plus and Omron HEM-705CP II, and bidirectional conversion of blood pressure values[J].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2014,19(2):109-117.
[4] 吳學忠,呂 蓉,李 敏,等.臨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7):2263-2264.
[5] 蘇湘暉,粟玉萍,代 敏,等.154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輸血指導[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17(7):4038-4038.
[6] 許淑玲.輸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5):33-34.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