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軍+王實
年輕白領得了早期胃癌
年輕白領董小姐對自己的胃信心滿滿,沒有胃酸、胃痛、胃脹等癥狀,從不吃胃藥。但是她多年飲食不規律,愛熬夜,也愛吃燒烤,在醫生朋友的建議下,生平第一次做了胃鏡檢查。
胃鏡的結果看上去并無異樣,僅僅有一處黏膜稍稍充血,然而活檢的病理報告卻提示這里有癌細胞,初步判斷應該是早期胃癌。那么到底是不是癌,會不會是一起“冤假錯案”呢?董小姐的心里打起了鼓。
董小姐又在另外兩家醫院,分別做了兩次胃鏡,結果卻大相徑庭:一次未發現有黏膜異常,另外一次雖然再次進行了活檢,病理卻沒有報告胃癌。難道是胃癌自動消失了嗎?第四次胃鏡檢查,董小姐選擇了浙江省腫瘤醫院,她希望在這里的內鏡中心找到真相。
內鏡中心主任為董小姐進行了精心的胃鏡檢查前準備,并選擇最新的帶有放大功能以及電子染色功能的內鏡,全身麻醉后進行了精細篩查。最終再次發現并鎖定病灶,初步判斷仍為早期胃癌,并且有內鏡下微創切除指征。隨后,醫生通過內鏡微創成功切除董小姐胃癌病灶,病理檢查再次證實為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如何“躲貓貓”
躲藏術之一
普通的胃鏡檢查,由于無法控制的惡心嘔吐,會導致胃部持續劇烈的收縮蠕動,不易發現的早期癌癥病灶其實就躲藏在某個隱蔽的角落,但由于胃部未能充分暴露,加之受檢者的耐受度差,檢查過程難免“進出匆匆”,早期胃癌“躲貓貓”成功。
躲藏術之二
為了減少胃鏡檢查的惡心不適感,無痛胃鏡應運而生。按理說,這下早期胃癌必然會暴露,然而,胃內大量的黏液,成簇的氣泡,加之如果內鏡清晰度,使早期胃癌再一次披上了偽裝,躲過了內鏡醫師的“火眼金睛”,早期胃癌又一次“躲貓貓”成功。
躲藏術之三
前車之鑒,受檢者酣然入睡前,喝下“去泡散”、“粘液靈”,這些精心的準備讓胃的黏膜表面結構一覽無余。病變似乎清晰地映入眼簾,然而真正癌細胞其實藏在看上去基本正常僅僅像炎癥的黏膜之下。雖然進行了活檢,但如果活檢“失之毫厘”,容易讓病理結果“差之千里”,癌細胞沒有被抓獲,腫瘤就無法被確診,早期胃癌再一次“躲貓貓”成功。
如何偵緝早期胃癌
發現它
再狡猾的狐貍也難逃獵人的眼睛,同樣,再隱蔽的早期胃癌,通過精心的胃鏡檢查前去泡、去黏液的準備,選擇帶有放大功能以及電子染色功能的高清內鏡,輔以全身麻醉后,再通過精準的活檢,成功發現它。
消滅它
對高危人群進行胃鏡精細篩查,可以發現更多的早期癌癥,只要符合治療指征,通過內鏡的微創切除,就能成功消滅它。
董小姐經過微創切除治療,很快恢復了健康。她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慶幸早期胃癌最終離她遠去,也希望她的早期胃癌“躲貓貓”的故事能給大家更多的提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