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軍
【摘要】目的 探究腦血管病采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診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遵循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劃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予以常規手術治療,研究組實行神經介入治療,比照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97.5%,且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神經介入治療應用于腦血管病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有利于降低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可推廣。
【關鍵詞】腦血管病;神經介入治療;藥物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2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neuro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HEN Yong-jun
(Sichuan xuan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Dazhou 6361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7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8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randomized,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surgical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to implement neur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7.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rv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is conduciv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recurrence rate,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Cerebrovascular disease;Interventional therapy;Drug therapy;Clinical effect
腦血管病是當前臨床常見疾病,其疾病類型較多,且發病突然,經過治療后患者易出現并發癥、復發等情況[1],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當前,治療腦血管疾病時臨床通常選擇藥物保守治療的方式,但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重點探究腦血管病采用神經介入治療的治療效果,數據結果歸整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診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心肝功能異常、腦功能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簽訂手術知情同意書,疾病類型:30例顱內動脈瘤、38例腦梗死、12例短暫性腦血管。基于隨機分組規則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58.94±4.53)歲;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59.32±3.91)歲。比對兩組患者數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開顱手術治療:借助頭架輔助進行手術,保持氣管插管,對患者行全身麻醉[2],使用電鉆或者手搖鉆完成開顱步驟,通過DSA、CTA檢查患者病灶情況,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設置恰當切口,再用銑刀銑開顱骨瓣,充分顯露病灶區域,按照皮層順序依次切開,操作中應避免損傷患者血管組織,防止損害患者主干,到腦室之后應充分了解患者出血以及血腫的問題,做好患者動脈瘤探夾閉,最后進行腦室引流,徹底清除血腫。
研究組實行神經介入治療:提前做好患者手術準備,針對有缺血癥的患者,提前服用阿司匹林,0.1 g~0.3 g/d;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服用氯吡格雷,0.3 g/d。結合患者心理狀態,給予適量H2受體拮抗劑、鎮靜劑。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碘造影劑不良反應,如過敏等,可替換服用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10 mg/d。準備好患者急救藥物、醫療設備。手術前,做好消毒以及局部麻醉的工作,于患者腹股溝韌帶下方位置1到2厘米處取穿刺點,借助動脈插管法,穿刺患者股動脈,將動脈導管鞘置入[3],對導管鞘進行肝素清洗,經過導管鞘,在導絲的引導下把導管置入患者主動脈并完成造影,查看患者椎動脈、頸動脈的走行情況,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選擇恰當的血管治療。通過微導管,置入到相應的動脈中,使其深入病變位置,借助造影劑觀察患者動脈組織病變情況,結合病情做栓塞、注藥、支架擴張等處理,完成手術后,須給予患者抗栓治療,仔細觀察患者身體情況。endprint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急性腦梗死、術中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穿刺并發癥、腦血管痙攣。
術后半年,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疾病復發率。
根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情況以及病情改善情況,評定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好轉與無效三個等級。其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超過50.0%,且動脈狹窄情況改善十分明顯為顯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5.0%~50.0%,且動脈狹窄情況逐步改善為好轉;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小于15.0%,且動脈狹窄情況不改善為無效。總治療有效率=好轉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經過手術后,研究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特別是穿刺并發癥、書中血管迷走神經反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疾病復發率對比
術后半年,對患者進行隨訪,研究組共出現1例(2.5%)復發,對照組共出現7例(17.5%),比研究組多6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經過手術后,研究組總治療有效率達97.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腦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急重癥,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其主要的誘病因素為患者出現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問題,導致出現動脈病變,或者患者本身伴有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心臟病等疾病,易出現腦供血缺乏的現象,通常而言,患者的臨床癥狀為智力水平顯著下降、肢體癱瘓以及語言功能障礙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還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臨床近年來加大了對腦血管疾病的研發力度,但常規開顱手術對患者的傷害較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基于此,神經介入治療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本研究結果證明,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疾病復發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總治療有效率達到97.5%,明顯高于對照組,即使用神經介入治療的研究組的效果優于對照組,神經介入治療是當前應用得較為廣泛的微創治療方式,可經由股動靜脈穿刺置管,到達血管腔道之后,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患者顱內、頸部血管疾病,此治療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的優點,且手術后患者康復速度快,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需要注意的是,神經介入治療方式不適合運用在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治療過程,如腎、心、肝等,同時,也不建議昏迷患者使用,其他患者的治療效果較為突出。雖然神經介入治療的優勢較多,但其對于手術人員的專業操作能力要求較高,手術難度較大,如果沒有按照相關要求操作,手術過程易出現腦梗死、腦血管痙攣、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等多種并發癥,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可知,出現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的原因為:患者手術過程心理狀態不穩定,且血容量低,加之受到手術牽扯壓迫影響;出現急性腦梗死的原因在于手術過程中存在血管內斑塊松脫,或者抗凝藥未發揮自身作用、手術時間過長等。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仔細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當出現并發癥時,應立即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以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整體治療效果,規避術后并發癥,降低患者術后復發率。
綜上所述,腦血管病采用神經介入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恢復患者動脈狹窄的問題,且術后并發癥、復發率低,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伊龍,趙性泉,王擁軍,等.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及其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7,38(1):1-5.
[2] 靳新榮,劉春燕.利培酮與奎硫平治療老年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3):625-627.
[3] 賈宏巖.血塞通軟膠囊對老年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軟斑塊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7,38(2):173-175.
本文編輯:劉欣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