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
【摘要】目的 關于重癥胰腺炎患者,經過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分析。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重癥胰腺炎患者22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進行CRRT治療和常規護理,之后對于觀察組的患者,在輔以血液灌流治療和綜合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不同的治療與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后,效果十分理想,兩組間的各項數據經過對比分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重癥胰腺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選用血液灌流聯合CRRT治療法、常規聯合綜合性護理法,以此有效的改善患者身體的各項指標,提高患者的身體免疫力,促進其病情的好轉。
【關鍵詞】重癥;胰腺炎;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2
本次研究,選取了罹患有重癥胰腺炎的2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進行臨床血液凈化治療、護理干預效果的研究。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重癥胰腺炎患者2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兩組,施以不同的血液凈化治療、護理方法。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8.6±2.1)歲;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醫生的詳細診斷,其均符合臨床重癥胰腺炎的診斷標準。其中合并患有急性肝功能受損的患者13例;另有9例患者合并伴有急性腎衰竭。將上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組間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基礎治療后,接受了CRRT治療。即就是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法,該法在治療中,主要是在患者的身上,進行血管通路的建立,并進行導管的留置處理。之后,抽出血液、過濾、置換,最后需要將血液再次經過通路輸注到患者的體內。觀察組患者接受上述治療后,接受了灌流治療,時間控制在2 h左右。治療期間,適量應用抗凝劑。
1.2.2 護理方法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施以綜合性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體征監測護理;治療護理。首先是心理護理:患者患病后,對該疾病,缺乏相應的認識,因此常會有著極大的恐懼心理,因此重癥監護室的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該疾病的相關致病機制、預后治療內容,及時消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得患者可以以良好的心態配合醫護人員的血液凈化治療和護理。其次,體征的監測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在術前、術中、術后,對患者各類器官功能水平,進行嚴格的監測,準確把握患者的疾病情況,一旦發生異常,需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后續的處理。最后是治療護理。在治療前,需要嚴格協助醫生,進行凈化通路、灌流器的沖洗處理工作,及時檢查通路,是否保持著通暢,以及對凈化中涉及到的儀器設備的運行性能,進行檢測。并對患者需要抽血的動脈、靜脈的血壓值等數據,進行監測。在手術中,需要隨時觀察管道的通暢性、固定性,是否良好。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細胞因子、血液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測,并做以組間的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細胞因子的變化情況,具體如表一所示。兩組患者護理之前的各項血生化指標并無顯著的差異性,但是經過不同的護理手段的干預之后,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其中觀察組的指標變化,優于對照組。在血尿素氮指標方面,治療后兩組分別為(7.5±2.4)、(14.6±4.9),肌酐指標(164.3±9.8)、(198.7±22.5),組間數據對比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158、4.5813,P<0.05)。
3 討 論
CRRT,在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凈化處理時,可以將血液中的毒素干凈的清除,依托彌散、對流的方式,可以將血液中含有的多余的水分、各類分子物質、炎癥介質等,均勻的清除,且不會對患者的血壓造成嚴重的影響[2]。治療的同時,還需要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在目前的護理干預中,綜合性護理法的護理效果較好[3]。
本次研究中,選取的患者中,應用了聯合血液凈化法,以及綜合性護理的觀察組患者,恢復情況較好,各項指標逐漸趨于正常值,與另一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后,有著明顯的差異。綜上所述,在對重癥胰腺炎疾病治療中,需要應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法,以及血液灌流法、綜合性護理法,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佳薇,尹志勤.持續血液凈化配合護理干預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07):1234-1236.
[2] 馬麗丹.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8):71-73.
本文編輯:劉欣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