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盼盼+宋躍晉
【摘要】采用文獻和數據相結合的方法,對就業和基本養老保險之間的相關研究,為參保率和就業率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對廣州市2000~2015年居民基本養老參保率和就業率進行統計和相關性分析,得出基本養老參保率與就業率成負向相關關系,相關性為-0.7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02<0.01)。
【關鍵詞】就業率;參保率;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2
基本醫療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是一項強制性的社會保障措施,保障每個勞動者在年老時,能老有所依。在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老年人口逐漸向著高齡化和空巢化的趨勢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1]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2016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從2012年~2016年,老年人口從1.94億增長到了近2.31億,比重也從14.3%增長到了16.7%。因而在這種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按照大數法則,如何有效提高參保率,擴大社保覆蓋面,實現全民醫保,實現社會穩定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了不可避免的問題。因而,本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參保率與就業率的相關關系,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有效措施,實現參保率的有效提高。
1 研究現狀
在社會養老保險基礎理論研究方面,Diamond[2]認為商業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的不均衡,市場的自動調節方面存在失靈問題,需要國家這個“看見的手”去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來彌補市場的失靈和不足,可以通過稅收收入再分配實現財富的二次分配,對低收入者進行更多的優惠政策和人文關懷。在Feldstein[3]看來,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會減少個人儲蓄,不利于資本的有效積累,影響總產出的增長率,主張實行基金積累制,以便于更好的應對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危機。但是,巴爾[4]則認為在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上,應該實行現收現付制,因為商品是社會的產物,是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每個階段的產品供需是不一樣的。從現實實物角度來看,養老金應該實現現收現付,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積累制,而且儲蓄并不必然導致投資的增加和產出的增長。
在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研究方面,王曉軍[5]通過對1998~2030的數據面板分析和測算,發現隨著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擴大,年均人口繳費比例呈現3.69%的增長率。以1999~2003年全國省區面板數據構建固定的效應模型,龍夢潔[6]運用FGLS加權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政府財政責任對提高農民參保率有正向效用。趙桂玲,周穩海[7]從實證分析出發,得出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意愿與農民年收入水平成負相關的結論。李柏杏,陳永[8]認為人均購買養老保險與人均收入成正比,撫養比系數成正比。康旺霖[9]從中國實際國情出發,結合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通過構建模型,運用回歸模型研究社會保障對就業總量和就業結構的影響,用社會保障支出反映社會保障水平,回歸結果被證明它對就業有著顯著的影響。
綜上所述可知,在社會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的背景下,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必然會受就業率的影響。因此,本文著重從就業率對參保率的影響作用去研究和分析。
2 參保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個國家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受到該國經濟的發展水平、財政收支狀況、老齡化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就業率是影響我國養老保險參保率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著重研究就業率對參保率的影響。
3 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3.1 數據整理
本文所用數據皆來源于廣州市統計局[10]的廣州統計信息網2000~2015年份統計年鑒。見表1。
3.2 數據分析
首先對數據進行處理,用每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除以廣州市年末總人口得出廣州市每年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就業人數除以廣州市年末總人口得出就業率。從整體的趨勢發展來看,更進一步印證了廣州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與就業率呈現負相關關系。同時,運用SPSS 22.0進行數據相關性分析,得出相關性系數為-0.7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2<0.01)。見圖1。
4 結果和建議
4.1 結果
根據2000~2015年基本養老參保率和就業率的相關性分析,可以得出呈現,相關系數為-0.704且P=0.002<0.01,顯著性檢驗有效。
4.2 建議
結合參保率與就業率的負相關關系,本文提出以下就業與養老保險的政策建議:第一,調整就業轉移,提高就業水平,增強養老保險參保居民繳費能力。根據廣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設計,在充分挖掘內部就業潛力的同時,加大創業帶動就業的力度,提高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增加自主就業的靈活性,提高就業率,增加農民收入,以提高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第二,在人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可以鼓勵參保公民增加個人賬戶的基礎投入,促進個人賬戶的保稅增值,借鑒香港新加坡成功的投資經驗,科學的按比例投入市場,進行資本增值,同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第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到社會保險帶來的福利中,通過電視、新聞、網絡、社區走訪,“三下鄉”活動,普及宣傳力度,讓民眾能夠及時有效地了解國家社保政策的實時變化,做出有利選擇。最后,統籌協調就業與社保之間的關系,讓二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EB/OL].http://www.stats.gov.cn/.
[2] Diamond PA.A Framework for Social Security Analysi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7,8(3):275-298.
[3] Feldstein M S.Social 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905-926.
[4] [美]尼古拉斯·巴爾,鄭秉文,穆懷中譯.福利國家經濟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5] 王曉軍.廣東省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精算報告[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6] 龍夢潔.論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中的政府財政責任-基于1999年-2003年全國各省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09,5:64-68.
[7] 趙桂玲,周穩海.河北省農村養老保險參保意愿的實證研究[J].特區經濟,2009,7:55-57.
[8] 李柏杏,陳 永.我國居民養老保險購買量影響因素分析[J].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學報,2009,1:65-67.
[9] 康旺霖,游桂云.社會保障對就業總量及結構的影響[J].固原師專學報,2006,11:66-68+73.
[10] 廣州統計信息網[EB/OL].http://www.gzstats.gov.cn/tjsj/hgjjsjk/.
本文編輯:劉欣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