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劍
【摘要】目的 本實驗的課題主要探討了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介入手術后心電圖的變化與生存質量。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兩組,各25例,實驗組采用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心電圖變換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結果 實驗組25例患者的Q波時間、Q波振幅以及ST段偏移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臟介入手術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臟介入手術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2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中時常會出現血清心肌酶譜異常與心電圖異常 ST段的改變。而現階段,這種病癥的發(fā)病率在逐年遞增,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存質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1]。本次研究了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分析了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介入手術后心電圖的變化與生存質量,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兩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女8例,男17例;年齡60~77歲,平均(69.3±5.23)歲;實驗組男18例,女7例;年齡63~80歲,平均(70.6±4.6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給予患者阿司匹林、氫氯吡格雷口服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調脂與擴張冠狀動脈等進行治療。
實驗組采用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在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手術,在手術后橈動脈或股動脈采取8~12 h包扎壓迫;同時,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在手術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電圖變化情況,主要觀察、記錄Q波時間、Q波振幅以及ST段的偏移程度。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心電圖變化情況
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后其Q波時間、Q波振幅以及ST偏移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實驗組患者疼痛評分、軀體受限評分、精神及活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心臟介入手術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患者局部病灶血液的供應情況,其主要是通過心肌供血供氧來降低患者細胞的死亡概率,以此來降低患者應激狀態(tài)下的心肌酶譜增高情況,從而達到改善心肌細胞收縮與內分泌的效果[2]。同時,心臟介入手術還能夠有效的解決疾病的根本原因,減低患者的死亡率與復發(fā)情況,使患者在后期能夠得到更好的康復[3]。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通過心臟介入手術治療后,其心電圖變化情況與生存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心臟介入手術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 梅.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臟介入手術后心電圖變化與生存質量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09):1490-1493.
[2] 陳 龍,楚英杰,賀文奇,許文克,楊 蕾,董淑娟.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平均血小板體積與心電圖ST段回落的相關性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2016,43(24):08-10.
[3] 沈 楊,裴麗麗,王業(yè)勤,呂厚龍,常 明,劉桂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溶栓治療術后心電圖變化和心功能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2017,37(02):352-353.
本文編輯:劉欣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