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平
【摘要】目的 探討和分析常規與運動康復療法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6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應用常規治療;研究組應用康復療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組的運動能力評分和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常規治療和運動康復療法,均能取的一定的效果,但是運動康復療法的效果更為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腦卒中;常規治療;運動康復療法;效果
【中圖分類號】R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2..02
腦卒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表現為突然性昏倒、偏癱、意識不清等,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1]。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腦卒中的存活率也在不斷的增加,在治療過程中加強康復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對我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并探討常規與運動康復療法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6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4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范圍為47~75歲,平均年齡為(55.2±3.7)歲,腦出血26例,腦梗死11例,腦血栓形成6例;研究組43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范圍為45~73歲,平均年齡為(53.8±3.2)歲,腦出血25例,腦梗死13例,腦血栓形成5例。全部患者均經過CT或MRI檢查確診,并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嚴重心、肺、腎功能異常患者,精神異常患者等[2]。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方面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常規康復治療,使用內科治療方法來降低患者顱內壓,以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結合針灸推拿治療,每天3次,每次時間為1小時。
1.2.2 研究組
患者采用運動康復療法,操作如下:(1)保持良肢位,以防痙攣的發生,進行康復訓練時,對于運動障礙的肢體要保持良好肢位。例如,上肢盡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動患者時,切忌牽拉患側上肢;乘坐輪椅時,注意防止患側上肢懸垂于輪椅外側等。(2)肢體被動運動:對于臥床患者,要堅持ROM的練習,有利于保護關節功能,改善肌肉和軟組織狀態,如幫助患者被動運動時手法應輕柔,在無痛范圍內做各關節正常范圍內的活動,避免誘發或加劇疼痛。可以指導患者做雙手指交叉,以健側上肢帶動偏癱上肢做肩關節屈曲肘關節伸展的上舉動作等。(3)軀干核心肌力訓練,例如翻身、起坐、坐位平衡、橋式運動等動作練習等。(4)主動運動:當患肢可以主動抬起時,就要把訓練重點放到糾正異常姿勢上,比如指導患者做上肢主動伸展手心向上、五指伸開、手腕上抬的動作,下肢則主動完成屈髖屈膝,屈膝勾腳(踝背屈)動作,站立位患側下肢髖膝關節控制和負重練習等。(5)步行訓練:當患側下肢負重良好后,方可以進行單腿負重、重心轉移、邁步練習。(6)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鼓勵和指導患者利用健側手協助患側手進行洗臉刷牙、吃飯、更衣等日常動作,減少對他人的依賴。(7)語言訓練:應加強患者的語言溝通訓練,比如微笑、撫摸、擁抱,從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激發患者講話的欲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應用Fugl-Meyer(FMA)評定法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情況進行判斷,同時應用Barther(MBI)指數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定。其中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肢體活動自如表示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肢體能做一些簡單的活動表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較康復治療前更嚴重表示為無效,以顯效和有效來統計兩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74.42%,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組的改善程度更為明顯(P<0.05),見表2。
3 討 論
腦卒中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疾病,近些年來,患有該病的人數不斷的上升,致殘率非常高。常規的康復治療主要是采用內科對癥治療,加上針灸推拿配合治療,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療是當前臨床上研究的重點。
運動康復療法是治療腦卒中后肢體運動障礙最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法,主要的康復內容有保持良肢位、肢體被動運動、肌力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語言訓練等[3]。患者通過持之以恒的康復訓練,可以使其運動功能發生重建和恢復,提高自理能力。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74.42%,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這就表明,運動康復療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組的改善程度更為明顯(P<0.05),這就表明運動康復療法可以使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由此可見,在腦卒中康復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治療和運動康復療法,均能取的一定的效果,但是運動康復療法的效果更為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芳.常規康復治療與運動康復療法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5):284-285.
[2] 張 斌.常規康復治療及運動康復療法在腦卒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9):61-62.
[3] 楊志華,羅曹靖.常規康復治療與運動康復療法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01):128-12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