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戰國 劉萬寧
【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與24小時動態血壓及其變異性的相關性。方法 將40例高血壓左心室肥厚患者作為肥厚組,將40例高血壓非左心室肥厚患者作為非肥厚組;觀察入選者24小時動態血壓并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其變異性的相關性。結果 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組患者的24小時動態血壓水平,包括24 hSBP、24 hSSD等均顯著較高,且和高血壓非左心室肥厚組患者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 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與24小時動態血壓及其變異性的相關性較高。
【關鍵詞】高血壓;左心室肥厚;24小時動態血壓;變異性;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1.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高血壓在臨床中十分常見,病情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左心室肥厚就是常見并發癥之一,基于并發癥發生對患者產生的危害,我們應該及時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診斷和治療[1]。目前多數研究認為血壓情況和患者左心室情況存在密切關系,故我們積極針對二者之間的情況相關性進行分析,旨在總結臨床經驗,現將研究詳情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將40例高血壓左心室肥厚患者作為肥厚組,將40例高血壓非左心室肥厚患者作為非肥厚組;其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為(63.25±3.01)歲,兩組入選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且比較其一般資料可見其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針對入選者均實施心臟彩超檢查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在患者的左上臂將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儀的測壓袖帶系好,并實施相關設置,使其在夜間間隔半小時自動充氣測壓1次,在日間間隔15 min自動充氣測壓1次。在監測期間指導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勞作、和情緒激動,同時減少生冷、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使用,其他基本活動則不進行限制。并密切觀察患者監測情況。
1.3 觀察指標
針對受檢者24小時平均收縮壓(24 hSBP)、平均舒張壓(24 hDBP)、白晝平均收縮壓(dSBP)、平均舒張壓(dDBP)、白晝/夜間舒張壓標準差(d/nDSD)等指標進行觀察,同時按照組別實施記錄和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整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24小時動態血壓水平明顯較高,和非左心室肥厚患者比較均存在差異,見表1。
3 討 論
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基于本病發生對患者產生的影響,臨床已經開展了多種相關研究[2]。血壓的變異性是指機體內的血壓在固定時間內的波動程度,其波動程度和指標水平常常和患者的病情狀況存在密切關系[3]。本次結果顯示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組患者的24小時動態血壓水平均顯著較高,且和高血壓非左心室肥厚組患者存在明顯差異(P<0.05)。其可能性機制為血壓變異性升高的情況下,可降低患者的夜間迷走神經活動,使得其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進而使得患者的血壓水平持續升高,患者的心血管持續表現為高負荷狀態,則加重患者左心室代償性肥厚情況[4]。
綜上所述,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與24小時動態血壓及其變異性的相關性較高,臨床可持續對患者血壓進行檢測,進而判斷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情況,并積極實施相應治療改善患者病情。
參考文獻
[1] 劉傲亞,朱永芳,王 寧.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參數與左心室肥厚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06):724-728.
[2] 曾廣途,黃惠容,賴瑞華.藥物對高血壓患者動態血壓、血壓負荷值及血壓變異性與左心室肥厚相關因素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6,13(05):45.
[3] 買熱木古·阿布都熱依木,帕麗扎提·阿布都熱依木,瑪依拉·阿不都克力木.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與24小時動態血壓及其變異性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6):4518-4519.
[4] 趙 丹,張子新.動態血壓與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及腎功能的關系[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08):741-743.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