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宇潔+許珂+劉櫻
【摘要】目的 探討結締組織病相關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特點以及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結締組織病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這部分結締組織病患者并發(fā)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率,并對部分臨床表現進行分析。結果 300例結締組織病患者中,有35例患者被檢出相關性肺動脈高壓,檢出率為11.67%;其中,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12例(8%),系統(tǒng)性硬化病(SSc)16例(35.56%),類風濕關節(jié)炎(RA)5例(6.85%),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PM/DM)2例(6.25%)。其中系統(tǒng)性硬化病并發(fā)肺動脈高壓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動脈高壓患者雷諾現象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肺動脈高壓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各種結締組織病中,系統(tǒng)性硬化病患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發(fā)生率較高,同時,肺動脈高壓患者易發(fā)生雷諾現象,臨床中加強病情監(jiān)測,予以針對性防治。
【關鍵詞】結締組織病;肺動脈高壓;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59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1
締組織病(CTD)是一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如累及呼吸系統(tǒng),可以出現肺間質病變、肺動脈高壓、胸膜炎、肺梗死等多種表現。肺動脈高壓(PAH)的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患者的癥狀表現主要為呼吸困難、疲勞、乏力、運動耐量降低等。是結締組織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臨床上容易被忽視[1]。本研究以結締組織病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率及臨床特點,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結締組織病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03±8.60)歲;結締組織病類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50例,系統(tǒng)性硬化病45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73例,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32例。各種CTD診斷符合其相應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既往無心、肺、肝臟及血管病史,無特殊藥物服用史和HIV感染史,且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精神病患者、妊娠期患者,溝通障礙患者、左心衰竭患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門靜脈高壓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肺栓塞患者等。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線片檢查、心電圖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血氣分析、肺部CT檢查。將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收集起來統(tǒng)計CTD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情況以及患者的臨床表現。
1.3 診斷標準[2]
肺動脈高壓診斷標準: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顯示肺動脈收縮壓大于50mmHg(1 mmHg=0.133 kPa),肺動脈擴張,肺動脈瓣反流速率增大,三尖瓣反流速率大于3.4 m/s,右心室壁厚度增大,右心腔內徑和右心射血時間增加,室間隔異常;靜息狀態(tài)下肺動脈高壓不低于25 mmHg。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研究的300例結締組織病患者中,有35例(11.67%)患者被檢出相關性肺動脈高壓。其中,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檢出12例(8.00%),系統(tǒng)性硬化病患者檢出16例(35.56%),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檢出5例(6.85%),皮肌炎患者檢出2例(6.25%)。從以上數據可知,系統(tǒng)性硬化患者中相關性肺動脈高壓檢出率明顯高于皮肌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967,P<0.05)。
肺動脈高壓患者中,有8例(22.86%)患者出現雷諾現象;非肺動脈高壓患者中,有6例(2.26%)患者出現雷諾現象,肺動脈高壓患者發(fā)生雷諾現象的幾率明顯高于非肺動脈高壓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5.023,P<0.05)。
3 討 論
結締組織病常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tǒng),肺動脈高壓是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起病隱匿,早起無特殊臨床表現,漏診率高,是影響CTD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3]。目前結締組織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生長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質直接參與肺纖維化過程、內皮素引起血管纖維化和炎癥反應、雷諾現象等因素有關[4]。本研究對結締組織病相關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特點做了探討,結果表明,在各種結締組織病中,最容易出現肺動脈高壓的疾病為系統(tǒng)性硬化病;同時,肺動脈高壓患者比非肺動脈高壓患者更容易發(fā)生雷諾現象。以上結果提示,結締組織病與肺動脈高壓之間聯(lián)系緊密,肺動脈高壓給結締組織病患者增加了諸多風險,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醫(yī)師應加強病情監(jiān)測,當出現雷諾現象時及時確診并治療,改善預后。
綜上,結締組織病相關肺動脈高壓危害性大,這類患者的預后差。早期干預、治療、定期評估可以延緩或逆轉病情進展。臨床中應加強病情監(jiān)測,早診斷、早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 杜小琴,曹 婷,姜文錫.結締組織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29):4-5.
[2] 高 飛,陳志涵,林 禾.四種結締組織病并發(fā)肺動脈高壓50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6,56(29):81-83.
[3] 2015 ESC/ERS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GalieN, et al. Eur Respir J 2015,46:903-75.
[4] 劉 偉.關于結締組織病相關性肺動脈高壓的臨床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57-58.
本文編輯:劉欣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