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燁 江莉 黃莉莉 羅靜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起搏器患者術后延續護理干預滿意度及復診效果。方法:對76例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按數字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觀察組由責任護理小組負責,對患者在出院后1、3、6個月及1年進行延伸護理管理。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7%)明顯高于對照組(6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756,P<0.05)。在出院后由主管護士對復診隨訪數據統計, 觀察組患者在1、3、6個月及1年復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延續護理干預能提高老年患者起搏器知識的認知,增強患者安全意識,降低并發癥,提高自我管理意識。
【關鍵詞】 老年; 起搏器; 復診; 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088-03
Exten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Return Visit/XIAO Ye,JIANG Li,HUANG Lili,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8,16(1):88-9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xten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return visit.Method:A total of 76 cases of elderly pacemaker implan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ch group of 38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routine management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exten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1,3,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discharge.Result: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satisfaction(94.7%)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68.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字2=8.756,P<0.05).After discharge by head nurses to visit follow-up data statistics,the visit rate if observation group in 1,3,6 months and 1 year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ontinu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pacemaker knowledge in elderly patients,enhance patient safety awareness,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self-management awareness.
【Key words】 Elderly; Pacemaker; Return visit;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 621000,China
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在醫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治療疾病的手段越來越多,心臟起搏器安置手術對于嚴重心動過緩的患者,是治療環節的開始,老年心臟病患者安置起搏器的需求越來越多,患者自身情況及病情,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發生動態變化,而患者與起搏器之間也會有一個動態演變和適應的過程,需要定期復診隨訪,及時程控調節起搏器的相關功能,以適應患者個體化的需要。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視力、聽力、理解力及記憶力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為保證患者出院后得到全方位的健康指導,延續性護理是在利用一切可能的資源,縱向延伸護理服務的時間,橫向拓寬照護層次,以盡量滿足患者自醫院回歸家庭和社會后的健康需求[1]。能有效指導患者的從醫性,增加對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及時消除緊張和恐懼心理,完成自我監護[2]。本文對76例老年患者的心臟起搏器安置手術后進行延續護理管理干預,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綿陽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患者76例,納入起搏器植入標準:(1)嚴重心臟傳導阻滯;(2)病態竇房結綜合征;(3)反復發作的頸動脈竇性暈厥和心室停頓。76例患者均符合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條件,男42例,女34例,年齡66~78歲;其中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43例,病竇綜合征23例,起搏器電池耗竭更換1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8例。兩組老年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兩組患者術前按照起搏器植入術的標準進行術前常規護理。
1.2.2 術后護理 對照組按照起搏器術后常規護理,給予心理疏導、病情觀察、健康指導等宣教。觀察組在以上護理基礎上,采用整體的延續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如下。
1.2.2.1 監護室的宣教 起搏器安置術后,進入心臟監護室觀察24 h左右,就開始執行延續護理,讓患者了解起搏頻率、閾值、靈敏度等參數,懂得自測脈搏的重要性,以及起搏器安置術后注意事項的掌握,保證起搏器發揮正常功能。患者熟悉起搏器術后復診目的,主動完成對起搏器的程控。
1.2.2.2 普通病房的延續護理 心臟監護室結束觀察轉入普通病房,觀察組除一般住院常規護理外,繼續落實延續護理措施:(1)心理護理。宣教疾病相關知識,患者因其對疾病知識的缺乏,加之術后的疼痛感帶來的不適,容易產生對疾病是否得到緩解的懷疑。部分患者在術后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自身的心理狀況、年齡差異、文化程度進行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宣教。讓其了解更多的關于疾病的知識,增強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2)社會系統的支持。延續護理是滿足患者自醫院回歸家庭和社會后的健康需求,醫護人員、家庭照顧者、患者三方共同參與的健康管理流程更加規范[3],護理人員主動與其家屬進行密切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家庭背景與成員關系,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使其能用最佳的狀態來照顧患者、鼓勵患者,滿足患者的內心需求,科室采取護士固定床位的管理模式,每日由專人負責患者的護理工作,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護患合作關系,保證定期完成起搏器復診。(3)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延續護理。由專職護士對出院患者定期指導,告知患者如出現心悸、胸悶、頭暈、黑蒙等或自測脈搏緩慢時,應及時就醫。針對起搏器植入術后疾病知識、健康行為指導、注意事項等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包括出院后活動、生活方式、用藥的管理、定期門診隨訪意義,再次讓患者了解起搏閾值、靈敏度、阻抗等參數,懂得自測脈搏的重要性,以及起搏器安置術后注意事項的掌握,了解主動復診起搏器的重要性。健康宣教的現狀是勸說患者、教患者如何做,理想的健康教育狀態應該是讓患者相信自己能做,激發患者自我效能[4]。(4)定期電話回訪。由于住院期間治療依從性較高,而出院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治療依從性逐漸降低。電話跟蹤隨訪能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5]。對出院患者電話隨訪是一種操作簡單,方便實用落實性強的方法,它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詢問和問候,但讓患者感受到的是親人般的關心和溫暖,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和充滿人情味的“售后” 服務[1];要將護理服務領域延伸至社區、家庭,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6]。通過信息系統提示,定期在患者出院1、3、6個月及1年,進行電話回訪提醒,讓患者自覺準時進行起搏器植入術后的復診,完成起搏器功能指標有效監測。
1.3 觀察指標
由主管護士對患者進行出院后1、3、6個月及1年回訪,測評內容包括患者對起搏器健康宣教掌握情況(起搏器的知識、休息與活動、日常護理知識)來了解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并比較兩組患者定期復診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7%)明顯高于對照組(6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756,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各時間段復診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出院后1、3、6個月及1年復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延續護理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務[1]。隨著老齡化的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并給人類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7]。延續護理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詢問和問候,但讓患者感受到的是親人般的關心和溫暖,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改變其不良行為,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8]。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感受到醫院的人文關懷和充滿人情味的“ 售后”服務[1],Wiles[9]對心臟病患者的研究,患者更愿意接受專科護士,特別是那個已經參與到他們治療的專科護士。因此,對于出院后延續護理的提供沒有比專科護士更合適的了。能有效提高起搏器病人的隨訪復診率。
通過延續護理的指導,有針對性地利于人群接受的宣傳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從而提高自覺健康比例[10]。讓患者對起搏閾值、靈敏度、阻抗等參數的了解,懂得自測脈搏的重要性,以及起搏器安置術后的注意事項的掌握,保證起搏器發揮正常功能。延續護理強調護理計劃的連續性和協調性,對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質量有積極作用[11]。護理人員主動與其家屬進行密切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家庭背景與成員關系,積極開展出院后連續護理,全面評估患者具體護理能力,對家屬及患者從心理、生理、社會層面給予全方位地提供信息支持、知識培訓、技術指導和健康指導,使其能用最佳的狀態來照顧患者、鼓勵患者,滿足患者的內心需求,保證定期復診起搏器功能[12-13]。本研究中,對于76例起搏器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8.756,P<0.05)。在出院后由主管護士對復診隨訪數據統計,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1、3、6個月及1年復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整體的延續護理指導,使患者主動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及術后注意事項,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患者自愿定時完成起搏器的復診隨訪,預防或減少患者的意外猝死風險。不僅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正向的影響。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從而提高自覺健康比例。endprint
參考文獻
[1]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2012,27(3):89-91.
[2]龔艷,金春蓮,章肖慶,等.延續護理小組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50-51.
[3]趙偉,吳國華,王鵬,等.家庭參與式健康管理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行為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2):4062-4064.
[4]胡貝貝,樓青青.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中授權理論的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1,10(10):850-852.
[5]陳秋麗,鄭海娟,彭永芳.電話隨訪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出院后遵醫行為及潰瘍復發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0):14.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2年推廣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案[S].2012-04-29.
[7]孟琳.綜合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高血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醫學信息,2014,28(7):277.
[8]王志明,林玉瓊,譚風華.電話隨訪對提高出院患者遵醫行為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0,9(8):44.
[9] Wiles R.Empowering practice nurses in the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heart disease:lessons from patients experiences-ship collaboration group[J].J Adv Nurs,2010,26(4):729-735.
[10]劉婧,白銀花,黃世蓉,等.青羊區60歲以上人群健康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9):1141-1143.
[11]白麗華,呂英慧,曹玉晶,等.延續護理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1):52-53.
[12]向群,魏蒙,張文娟.中國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人口學刊,2015,37(2):46-56.
[13]趙偉,吳國華,王鵬,等.家庭參與式健康管理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護行為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2):4062-4064.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