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興
【摘要】 目的:研究與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早期再手術的原因及方式。方法:隨機篩選出2012年3月-2016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及進修醫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327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術后早期(1個月內)患者出現的并發癥癥狀及再手術原因和方式。結果:本組1327例患者中,術后1個月內有177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占13.34%。其中腸梗阻和切口感染發生率最高,所占比例分別為3.54%、2.19%,其次為肺炎(1.81%)、尿潴留(1.73%)、吻合口瘺(1.73%)、吻合口出血(0.53%)、疝(0.30%)、肺不張(0.23%)及敗血癥(0.23%)等。43例患者因并發癥嚴重,經常規保守治療無效選擇行再次手術治療,再手術為開腹手術患者12例(27.91%);再手術為腹腔鏡手術患者27例(占62.79%);再手術為腹腔鏡轉開腹手術患者4例(9.30%)。再次手術距上次手術平均時間為(7.05±2.12)d;再次手術后(9.64±3.17)d康復出院。結論: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出現是再手術的主要原因,其中腸梗阻和切開感染是最常見的兩種并發癥,經再手術后均可有效治愈,大部分患者再手術可再次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也有部分患者再手術行開腹手術治療或由腹腔鏡手術轉為開腹手術,臨床需根據患者具體特點合理選擇再手術方式。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 結直腸癌; 并發癥; 再手術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6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1-0135-02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臨床發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1],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安全有較大威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臨床中結直腸癌患者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2],可見,對直結腸癌進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隨著腹腔鏡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推廣應用,腹腔鏡手術對結直腸癌的根治治療得到了醫患的廣泛認同,爭議逐漸減少。但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患者會出現一些并發癥需再次手術治療。為此,本文對2012年3月-2016年10月在筆者所在醫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327例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歸性分析,總結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早期再手術的原因及方式。現將本次研究的具體內容做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篩選出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327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組患者均采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術前均采用電子結腸鏡、鋇灌腸、CT或MRI等檢查確診并定位。入選標準:(1)符合結直腸癌臨床診斷標準;(2)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3)均為筆者所在醫院收治患者,并行相關檢查與治療,資料齊全;(4)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采用放化療及開腹手術治療者;(2)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異常者;(3)資料不全者;(4)不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其中,男886例,女441例;年齡37~73歲,平均(58.4±10.2)歲;結腸癌患者695例,直腸癌患者632例;其中0期34例,Ⅰ期237例,Ⅱ期544例,Ⅲ期417例,Ⅳ期95例。
1.2 方法
對1327例結直腸癌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手術方法、病史等基本資料進行收集,并對行再手術治療患者的再手術原因、方式等進行分析總結。
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具體如下:術前常規準備。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手術體位根據術式選擇仰臥“大”字形體位或改良截石位,患者身體的傾斜方向及術者的站立位根據手術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建立氣腹,氣腹壓維持在13 mm Hg左右,采用4孔或5孔法。首先置入腹腔鏡頭,以對患者腫瘤具體情況進行探查,包括腫瘤位置、大小、形態與周圍組織器官關系及腸系膜淋巴結情況等,并對肝臟、盆腔有無轉移病灶進行仔細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確定具體手術方式。分離過程中需遵循無瘤原則,淋巴結清掃最高位置達第3站。本組1327例患者的具體手術方法見表1。
1.3 觀察指標
對腹腔鏡結直腸癌術后1個月內出現的并發癥癥狀進行記錄、分析,并對再次手術的原因及方式進行總結。
1.4 統計學處理
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本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1327例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早期有177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占13.34%。其中腸梗阻和切口感染發生率最高,所占比例分別為3.54%、2.19%,其次為肺炎、尿潴留、吻合口瘺、吻合口出血、疝、肺不張及敗血癥等,所占比例分別為1.81%、1.73%、1.73%、0.53%、0.30%、0.23%、0.23%,見表2。
2.2 本組患者再手術原因及方式分析
177例術后1個月內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中,134例患者經常規抗炎、止血、營養支持、換藥等保守治療后痊愈,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其余43例患者因并發癥嚴重,經常規保守治療無效選擇行再次手術治療。再手術為開腹手術患者12例,占27.91%;再手術為腹腔鏡手術患者27例,占62.79%;再手術為腹腔鏡轉開腹手術患者4例,占9.30%。再次手術距上次手術時間為9 h~19 d,平均時間為(7.05±2.12)d;再次手術后(9.64±3.17)d康復出院。
3 討論
近年來,各種原因導致結直腸癌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臨床治療也逐漸由傳統開腹手術轉變為腹腔鏡手術,這一轉變有效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但仍無法有效避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一旦術后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不僅會大大降低手術治療效果,且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有研究表明,對術后并發癥嚴重者再次行手術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3]。為此,筆者所在醫院對1327例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進行研究,總結術后早期再手術原因及方式。endprint
腹腔鏡手術雖然較傳統開腹手術創傷更小、術中出血量更少,但仍是一種有創性手術,術后患者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并發癥[4-5]。并發癥的類型、嚴重程度與患者自身身體狀況、醫師操作以及術后護理等密不可分[6-8]。針對于此,可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對并發癥發生的高危因素進行有效預防,降低并發癥發生率[9-10]。對已發生的并發癥,如腸梗阻、切口感染、肺炎、尿潴留等,若病情較輕,可采取保守治療,一旦保守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需立即行再次手術治療。本文研究中,術后1個月內有177例患者出現并發癥,發生率最高的兩種為腸梗阻和切口感染。其中腸梗阻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術中操作對腸管剝離、切除等造成影響所致,加之結直腸癌患者自身腸功能相對較弱,因此出現腸梗阻的概率較高[11-12];切口感染出現則是由于患者自身抵抗力降低,加之手術創傷,以及術后護理不當等多種因素導致的[13]。177例出現并發癥的患者中,134例患者經保守治療后痊愈出院,未造成不良影響。其余43例患者因并發癥嚴重,經常規保守治療無效選擇行再次手術治療。再次手術的選擇需十分謹慎,因為再次手術不僅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創傷,還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本文研究中,再手術為開腹手術患者12例,占27.91%;再手術為腹腔鏡手術患者27例,占62.79%;再手術為腹腔鏡轉開腹手術患者4例,占9.30%。從研究結果可知,一半以上的患者再次手術仍未腹腔鏡手術,說明通過腹腔鏡手術可達到處理并發癥的目的,同時創傷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此外,再次手術患者平均手術時間為(7.05±2.12)d,再次手術后(9.64±3.17)d康復出院。說明經再次手術治療后患者可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出現是再手術的主要原因,其中腸梗阻和切開感染是最常見的兩種并發癥,再手術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區軍杰.腹腔鏡直腸癌根治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5,25(18):4069-4070.
[2]張捷,劉驊,沈志勇,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早期再手術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6):688-689.
[3]吳慶華,張弢,臧潞,等.既往腹部手術史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影響的臨床非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9):675-680.
[4]陶國全,葛恒發,姜寶飛,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及處理[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2,11(3):238-239.
[5]戚仁華,張宏,楊正榮,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48例臨床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8):953-955.
[6]吳澤生,高華,張文斌,等.結直腸癌患者術后非計劃再手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5,27(5):483-486.
[7]王道榮,趙建國,蔣國慶,等.腹腔鏡手術在合并有腹部手術史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6):638.
[8]楊平,彭翔,鄧建中,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后早期再手術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350-2352.
[9]袁友紅,劉永峰,周翠云,等.不同劑量烏司他丁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細胞免疫和肝腎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8):1262-1266.
[10]張相春,王延磊,晏偉,等.納米碳淋巴示蹤劑在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探討[J].中華醫學雜志,2015,95(32):2612-2615.
[11]敬國敏,吳立然,韓偉,等.腹腔鏡結直腸癌切除術后早期進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23):3201-3203.
[12]張劍明,鄧海軍,王亞楠,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的回顧性隊列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359-2361.
[13] 馬君俊,洪希周,何子銳,等.3D與2D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中術者主觀感受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6,15(9):892-896.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