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曉利 王永玲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人民檢察院[028000]
[案情]8月3日晚,朱某酒后駕駛車被交警查獲。經呼氣式酒精當場檢測,朱某體內酒精含量為144.3mg/100ml。同日對朱某依法提取血樣,8月14日公安機關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進行司法鑒定,朱某血液中的乙醇含量為248.95mg/100ml。朱某兩項指標均達到醉酒駕駛標準。提取血液至進行司法鑒定期間,血樣檢材送檢前保存在密封低溫抗凝管中,檢材來源明確,未受污染。
該案朱某的行為能否認定為危險駕駛罪存在爭議,焦點在于朱某的血樣檢材從提取到送檢超過3日。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關于血樣檢材應在3日內送檢的規定,鑒定意見應不予采信,因證據不足不應認定朱某危險駕駛罪。另一種意見認為,朱某的血樣檢材雖然超過3日送檢,但血樣保存完好未受污染,且鑒定程序、方法均符合法律規定,鑒定意見有效,應當以危險駕駛罪追究朱某的刑事責任。
[速解]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規定血樣檢材3日內送檢是為了規范辦案期限?!吨笇б庖姟返?條規定,“規范血樣提取送檢。交通民警對當事人血樣提取過程應當全程監控,保證收集證據合法、有效。提取的血樣要當場登記封裝,并立即送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檢驗鑒定機構或者經公安機關認可的其他具備資格的檢驗鑒定機構進行血液酒精含量檢驗。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送檢的,應當按照規范低溫保存,經上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在3日內送檢。”前述內容歸于該意見“二、進一步規范辦案期限”中的第5條“規范血樣提取送檢”中,可見該《指導意見》規定送檢時間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規范辦案期限,并不能得出基于超過3日血樣檢材作出的鑒定意見不能作為證據使用或鑒定意見無效的直接結論。
第二,重新鑒定不受“3日內送檢”限制。在司法實踐中,辦理危險駕駛案件時,偵查機關辦案人員一般會留存兩份血液樣本,第一份血液樣本送檢做鑒定,另一份留存。如果第一次鑒定出現問題或犯罪嫌疑人對第一次鑒定意見提出異議,要求重新鑒定,那么便以留存的血液為檢測樣本。這種情況送檢時間肯定會超過《指導意見》規定的3日,如果后一次的鑒定意見也因為送檢時間超過3日而不予采信,那就意味著《指導意見》規定的3日送檢時間限制了法律對于“重新鑒定”的相關規定,這顯然不符合危險駕駛罪的立法本意。
第三,超過3日送檢不能排除鑒定程序的合法有效。本案中,雖然血樣檢材送檢時間超過3日,但見證人的見證和拍照固定提取過程等一系列證據證實檢材來源明確;檢材存放于抗凝管中,證實不存在污染情況;檢材低溫保存,證實不存在變質情況;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均有鑒定資質,且按照行業標準和規定方法、程序進行鑒定。因此,該案中的鑒定程序合法有效。
第四,超過3日送檢不影響全案定罪證據鏈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在極個別情況下,即使沒有血液酒精含量鑒定意見,依據呼氣酒精含量檢驗結果也可以認定被告人醉酒駕車。本案中朱某供述“案發前喝了兩杯(共半斤)白酒”,在被查獲時經當場呼氣式酒精檢測,其體內酒精含量為144.3mg/100ml,經鑒定,其血液中檢測出酒精含量為248.95mg/100ml。以上證據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足以證實朱某醉酒駕駛機動車,其行為已經構成危險駕駛罪,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