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林業計財部門緊緊圍繞國家林業局黨組決策部署和國家戰略大局、林業發展全局,著力構建全面保護自然資源、重點領域改革和多元投入的林業支撐保障體系,對穩定預期、增添信心、凝聚各方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推進新時代林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調整優化林業生產計劃指標體系。根據林業發展階段和國土綠化的實際情況,優化調整營造林生產計劃指標設置,將退化林修復及人工更新作為造林指標納入營造林生產計劃管理。實施營造林生產三年滾動計劃,2017 年完成造林1.1 億畝、森林撫育1.25 億畝。圍繞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等重大戰略,啟動實施了18 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示范項目,內蒙古、寧夏灌木林平茬試點和雄安新區綠化工程,制定了規模化林場建設試點方案,實施了張家口冬奧會賽區綠化和甘肅、內蒙古飛播造林試點。
(二)完善林業“十三五”規劃體系。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印發了《“十三五”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規劃》《全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規劃(2016—2025年)》《全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林業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林業重大專項規劃,參與洞庭湖水生態綜合治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九寨溝地震恢復重建等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新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的重點國有林區87個林業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工作。組織制定了森林、濕地、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等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的劃定技術規范,指導各省做好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工作。開展了塞罕壩林場及新建規模化林場、雄安新區林業建設、新時期大規模國土綠化等重大專題研究,制定了《林業補短板營造林實施方案》。
(三)加強林業經濟形勢分析和林業統計工作。完成分季度全國林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建立了林業統計年度公報制度,發布了《2016年全國林業經濟發展統計公報》。推進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研究,涉及林業的2個約束性指標列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4個指標列入《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出版了《2017中國林業發展報告》《2016年中國林業統計年鑒》等年度統計書刊。印發了《林業統計數據質量評分辦法(試行)》,首次完成36個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數據質量量化評價。圍繞林業中心工作和“十三五”規劃,修訂完善林業統計綜合報表制度,增加和調整了林業改革、儲備林、林業投資等重要指標,將調查頻率由月報調減為季度報。協調國家統計局修改完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涉林部分調查表,增加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濟林產品等相關指標。
(一)中央林業投入規模再創新高。面對新形勢,切實加強溝通協調,著力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資本合力,構建林業多元投入的保障體系。2017 年中央財政資金和新增儲備林金融貸款規模達到1 426億元,比2016年同口徑增加164億元、增幅14.8%。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 194 億元,新增儲備林金融貸款232 億元。
(二)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爭取亮點紛呈。黨的十八大以來,著力實施5 個超千億的重大工程項目。完成林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174 萬戶、中央投入252 億元,總投入達到1 100 億元以上。全面保護天然林中央投入近1 300億元。退耕還林還草中央投入達到1 400 多億元,其中2017年安排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 230 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確定的4 240 萬畝任務提前3 年完成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中央投入達到1 001 億元,2017 年國有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由每年每畝8 元提高到10 元。貧困地區中央林業投入達到1 900 億元。
(三)開辟了一批新的資金投入渠道。謀劃啟動了國有林區林場管護用房建設試點,編制印發了《國有林區(林場)管護用房建設試點方案》,2017 年安排中央投資2 億元。會同交通部編制了《國有林場林區道路建設方案(2018—2020年)》,2018-2020 年中央投資補助將達到188 億元,也將成為棚戶區改造結束后的重要承接項目。溝通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實施了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未來5 年中央財政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規模將超過500 億元。啟動了國家公園建設試點工程,2017 年落實中央預算內投資林業資金7.5 億元,占國家公園年度總投資的83%。追加安排中央投資0.8 億元為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配置全地形森林消防車25 臺。恢復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央預算內投資渠道,2017 年安排投資1 億元。爭取林業信息化資金0.33 億元、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補助0.42 億元,安排甘肅祁連山林地保護與建設投資1億元。碳衛星項目正式立項。
(一)全力保障林業三大改革。國有林區林場生態保護職責全面強化,體制機制逐步建立,95%以上的國有林場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掛牌成立。國有林區林場多渠道安置富余職工14 多萬人。國有林區職工工資性收入連續3 年年增長10%以上;國有林場職工工資增長到4.5萬元,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2017 年,中央安排國有林區投入244 億元。中央財政已累計落實國有林場改革補助133.8億元,其中2017 年24.26 億元;安排國有貧困林場扶貧資金5.5 億元。中央財政將國有林管護費補助標準由2016 年的每年每畝8 元提高到10 元;將天保工程區職工社會保險補助繳費基數由2011 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80%提高到2013 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80%。
(二)不斷完善林業改革支持政策。經國務院批準,銀監會、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重點國有林區森工企業和國有林場金融機構債務處理有關問題的意見》,對重點國有林區森工企業金融機構債務提出了分類化解意見,對國有林場債務處理做了政策安排。中央財政安排與木材停伐相關的130 億元金融機構債務貼息補助資金6.37 億元。安排天然林停伐補助123.77 億元,將天保工程區外國有天然林全部納入停伐補助范圍,將集體和個人所有天然林停伐管護補助范圍由7 個省擴大到全國,補助面積達1.4 億畝。安排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補助資金10.8 億元。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支持政策,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政策覆蓋全國,保險面積達20.44億畝。
(三)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林業領域改革工作。牽頭組織編制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3 個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已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大熊貓和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形成初稿。積極配合國家統計局推進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圓滿完成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林業自查工作。
(一)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金融創新。國家林業局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與廣西、福建、黑龍江、貴州等省區簽署了共同推進國家儲備林等重點領域合作協議。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推動廣西國家儲備林二期(扶貧)、南平等項目評審落地,組織了山西、福建、云南、河南、湖北等國家儲備林貸款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內蒙古、青海、湖南等省區正在謀劃一批新項目。截至2017 年底,與兩行合作協議貸款突破3 000 億元,112 個項目獲得授信1 160 億元,實現放款384 億元,其中2017 年放款232 億元,比2016 年增長53%。國家儲備林建設金融貸款額達到同期中央造林資金的2 倍多,為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提供了支撐。
(二)不斷完善國家儲備林支持政策。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利用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通知》,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重點支持兩行貸款項目,對應任務的預算內投資可以作為項目資本金,財政按規定貼息,營造的儲備林納入中央財政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范圍。貫徹落實中央金融會議“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精神,與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創新了林權抵押、林業PPP、“龍頭企業+基地+新型經營主體+林農”等融資模式,推廣以自身現金流還款、不增加政府債務的國家儲備林等貸款項目。
(三)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支持林業建設。按照與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林業公共服務和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出臺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林業PPP 項目試點。協助國家發展改革委從各省上報的162 個項目中篩選了12 個重點項目在全國發布實施。
(一)生態護林員精準扶貧。2017年,中央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安排生態護林員補助25 億元,比2016 年增加5 億元,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從28.8 萬人增加到37 萬人,精準帶動130 多萬人增收和穩定脫貧,管護范圍擴大到濕地、沙化土地。著手打造云南怒江州生態脫貧示范區建設,將生態護林員脫貧政策覆蓋獨龍族。與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的通知》,印發了《關于加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規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續聘選聘工作的通知》,起草了《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
(二)合作造林扶貧模式推廣。聯合國務院扶貧辦組織召開了全國林業扶貧現場觀摩會。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牽頭,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農業部、水利部等部門編制了《生態脫貧工作方案》。
(三)定點扶貧和片區扶貧。制定了《國家林業局2017—2018 年定點扶貧工作方案》,加大4 個扶貧定點縣指導和督查力度,組織林科院開展了定點縣林業扶貧成效考核;安排定點縣中央林業資金2.62 億元,比2016 年增長38%;6.1萬人脫貧,減貧率36%。與水利部共同召開了第五次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現場推進會。
(四)新疆南疆地區精準脫貧。組織召開了林業援疆工作會議,分別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簽署了《支持南疆深度貧困地區林果業提質增效合作協議》《南疆林果業科技支撐戰略合作協議》,有關企業簽訂了《推進農業產業化“十城百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汪洋副總理作出了“卓有成效,繼續努力”的重要批示。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率先突破取得新進展。匯編出版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林業生態支持政策》。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完成了《永定河流域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2016—2030 年)》編制審批工作,舉辦了“永定河流域治理與生態修復”開工啟動儀式,落實了擬啟動項目推進表。
(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林業建設取得新成效。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同意了《長江經濟帶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長江經濟帶沿江重點濕地保護修復工程規劃》。組織長江經濟帶11 省市完成《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林業支持政策》匯編。部署開展長江經濟帶林業資源保護專項行動。新一輪世界銀行長江經濟帶珍稀樹種保護與發展項目經國務院批準列入計劃,安徽、四川、江西3 省由世界銀行和歐洲投資銀行聯合融資。其中,世界銀行1.5 億美元,歐洲投資銀行2 億歐元。
(三)“一帶一路”建設林業合作開創新局面。印發了《“一帶一路”建設林業合作規劃》,協調跟進托木斯克木材工業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展,推動境外木材資源通過中歐班列直接回運江西、重慶等中西部地區。著力抓好對俄林業投資合作,召開了第四屆中俄林業投資圓桌會議等,編制完成《中俄森林資源開發和利用合作第五期規劃》并提交俄方確認。滿洲里等地進口木材加工交易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策應“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中國綠色時報、21 世紀經濟導報等媒體啟動“一帶一路”建設林業合作系列宣傳報道活動。推進“一帶一路”林業發展基金發起建立工作。新一輪歐洲投資銀行氣候變化項目1.5 億歐元林業項目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同意。歐洲投資銀行3.05 億元林業貸款項目在青海等省區市落地。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生態治理與保護項目列入新一輪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規劃新增項目清單。切實打擊非法采伐,舉行了中歐雙邊協調機制第八次會議,參加了APEC 等打擊非法采伐磋商會議、APEC 第四屆林業部長級會議。全球森林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中國企業境外林業投資大中型合作項目達200 多個,境外租賃林地6 000 多萬公頃。2017 年我國林產品貿易額達到1 500 億美元,比2016 年增長11.9%。
(一)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制定了《計財工作監督約束工作方案》,強化工作約束,下放審批權限,加強協同配合,著力打造“1+3+N”計財司會商和工作監督約束機制。強化三個平臺有效運行,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審批納入資金項目會商平臺;林業建設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5 個子系統投入使用,實現全過程網上受理,并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國家平臺完成對接,2017 年批復林業基建項目241 個,批復總投資40 億元(中央投資34 億元)。建成全國林業財政資金信息管理系統并投入運行。選擇10 個直屬單位、每個單位選擇1—3 項經濟業務開展內部控制建設試點。
(二)組織開展林業重大工程專項整治行動。選取6個省區開展了退耕還林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重點督查,部署了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6 個省區重點督查發現的問題予以通報,對強化退耕還林等林業扶貧資金項目監督管理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并部署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專項整治行動。
(三)進一步健全完善資金項目管理制度。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了《國有林場(苗圃)財務制度》,印發了《林業科技成果儲備成果庫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部門預算項目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項目預算評審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國家林業局公費醫療管理辦法》醫事服務費和無償獻血有關規定,制定了《林業改革發展資金項目庫管理辦法》《2017 年全國林業行業會計決算報表制度》《國家林業局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機關項目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保護區、濕地保護等2 項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已報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完成森林防火通訊系統等6 項建設標準編制工作。
(一)加強預算爭取和保障。落實年初部門預算資金76.12 億元,保障了機關全局性工作和重點工作需要。安排解決了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等重點項目支出,追加解決了機關和在京參公單位第二步同城待遇資金、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等缺口。編制完成國家林業局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配合人事部門開展了63 家非參公事業單位津貼補貼清理規范。首次完成部門預算績效執行監控工作。2016 年度績效管理工作已連續第5 年被財政部評為一等獎,2016 年部門決算在財政部組織的中央部門決算考核評比中連續第12 年榮獲一等獎。
(二)嚴格預算執行。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實現機關資金壓縮的目標要求,局機關“三公”經費、會議費和培訓費比2016 年略有減少。完成財政部非稅收入檢查問題核實工作。根據財政部有關文件精神,出臺了《關于加強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資金存放管理的的指導意見》,對直屬單位資金存放提出了要求。推進會計全員報賬系統和財務服務系統開發。
(三)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自2017 年4 月1 日起,取消向企業征收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權、野生動物標識等收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