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財務金融管理工作緊密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控風險等重點工作要求,對標國際一流企業,構建完善一體化財務金融管控模式,在發揮預算牽引作用、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推進產融有序結合、抓好財務風險管控、深化成本價格管控、用好管好國撥資金、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狠下功夫,務求實效。2017 年在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集團公司綜合得分排名第一位,連續13 年獲得經營業績考核A 級。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 315 億元,利潤196.3億元,資產總額達到4 106 億元。
針對集團公司面臨的應對外部復雜形勢變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管控模式調整三大任務,在戰略管控為主的差異化管控總體框架下,對照國際一流企業財務金融管理模式,積極推進財務金融管控先行,秉持“大財務、大金融、大數據”理念,建設與集團公司管控體系相適應的市場化企業集團財金管理體系;逐步構建治理完善、融通順暢、支撐管控、創造價值的航天金融產業體系;打造集成全口徑、全要素、全貫通的集團級財金大數據體系。2017年,為樹立當家就要理財的意識,強化主要領導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性的第一責任,組織了兩期150人參加的面向二級單位非財務背景的領導班子成員和三四級單位一把手的財金知識培訓班,將財務思維滲透進業務經營各環節。進一步加強了對集團公司委派總會計師(財務總監)重大事項報告、日常監督和年度述職考評工作。全面預算、資金管理、成本價格、資產產權、財務風險防范等關鍵環節的一體化模式也逐步深化和推廣。
集團公司把全面預算作為確保企業發展戰略落地、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管控水平的重要工具。為落實國資委預算管理要求,發揮牽引作用,集團公司進一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上下互動確定了2017 年全面預算,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并精準分解到相關單位。全年加強定期的常規財務分析和專項財務分析,強調與業務管理融合。集團公司根據戰略目標,對不同性質單位量身打造差異化的預算指標體系,引導各單位落實戰略。進一步修改完善了預算報表內容,強化報表之間的邏輯關系,提高報表填報的準確性。差異化預算批復,突出了不同性質單位的預算目標不同特點;強化了預算執行監督,要求各二級單位上報預算執行分析報告,重點關注預算執行偏差率較大的指標,及時了解各單位經營情況;加強了預算考核,集團公司對成員單位利潤、經濟增加值(EVA)等主要效益指標的業績考核與預算目標執行情況直接掛鉤。作為集團總部管控模式調整的重要手段,總部預算管理的精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開展集團公司全面預算改進研究,提出全面預算改進工作計劃。
按時完成集團公司2016 年度全級次687 戶、單戶250余張、1萬多個數據點的11類財務決算報告。積極改進財務決算工作管理,在規范核算標準、加強審計管理、落實問題整改等方面創新工作方式,推動財務決算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通過財務決算管理加大對重大風險事項的管控力度,密切關注貿易業務風險、應收票據大幅增長、經營性現金流下降等風險苗頭,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風險。強化財務快報信息管理,繼續拓展財務快報范圍,將“兩金”壓控、人工成本、債務監測納入財務快報體系進行監測。財務快報工作受到財政部通報表揚,并再次被國防科工局評為優秀單位。繼續開展對各單位會計控制標準執行情況的指導和檢查工作,促進會計控制標準的落地生根。首次將財務決算問題整改情況向董事會進行了報告,首次將財務決算批復問題等整改情況納入集團公司經營業績考核體系,有效推動了整改力度。
集團公司在經濟新常態下,更加突出財金運行分析在正確分析判斷財經形勢、支撐管理決策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集團公司構建了財金運行分析體系,組織維度縱向到底,指標維度橫向到邊,做到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相結合、短期分析與趨勢分析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2017年,集團公司每季度開展專題財務分析,并向總經理專項匯報;集團公司圍繞風險管控要求,突出對經營態勢的動態監測和預警分析,采取定期分析和專項分析相結合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對經營增長、成本費用率、經營現金流、資產負債等方面開展專項財務分析,分析管理短板,揭示經營風險。此外,集團公司按照國資委、國防科工局要求定期上報季度分析以及負債情況、利潤情況等專項分析報告。
積極整合內外部財務金融資源,統一運作高效的金融管理平臺,拓展金融服務領域,豐富金融服務工具與手段,深化產融結合。2017年,進一步加強資金集中管理,集團公司整體月均資金集中度91.9%。確保現金為王,經營性凈現金流實現了正向盈余;集團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降低了3.7個百分點。航天科技財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從35億元增加到65億元,日均貸款323億元,內部委托貸款325億元,開展產業鏈金融日均3.9億元。為推動中央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企業科研成果產業化,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中央企業間及中央企業與其他主體間的協同創新,受國資委委托組織發起設立了中央企業國創投資引導基金及國創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首期1 139億元資金募集和合伙協議簽署。建立國華、國創基金投資決策前置備案程序和基金執行合伙事務代表人授權委托管理模式,加強投資平臺風險防范。
積極落實國資委關于貿易性風險防范等有關要求,堅決杜絕融資性貿易,大力壓縮一般性貿易。積極落實國資委僵尸企業治理等方面要求,從產權界定出發,完成了全級次、全范圍產權數據和資料核查工作,登記完整率100%,準確性98.5%。全面推行資產評估結果公示制度,集團公司2017年資產評估項目涉及凈資產賬面值232 億元,國有資產評估增值率達到51.4%。完成了神舟硅業和上航工業債轉股專項工作。促使神舟硅業的資產價值回歸正常水平,解除負債包袱,大幅減少財務費用,在2017 年扭虧為盈。八院對上航工業的39.95 億元債權轉為44.21%股權,有利于上航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入開展“兩金”壓控工作,按照國資委要求制定“兩金”壓控工作方案,下發了《關于開展2017 年“兩金”壓控工作的通知》;開展“兩金”情況專題分析,系統梳理了“兩金”風險狀況,對“兩金”的構成及增長原因進行了深入剖析,制定了相關措施;加強過程監督和跟蹤,增加對應收票據風險的控制,每月分業務板塊對“兩金”增長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及時采取針對措施遏制“兩金”增長勢頭。
集團公司持續落實“成本管控、效益否決”專項行動要求,深挖降本潛能,壓降可控費用,2017 年成本費用總額占營業總收入比重92.7%,比上年下降了0.6 個百分點。集團公司進一步完善了型號項目全周期預算和成本分析,完成型號項目成本預算體系設計,組織開展CZ-5/火星探測器/風云三號等試點型號項目預算與成本分析,制定下發型號項目代碼,提高型號項目預算管理精細化程度。研究制訂集團公司集中采購業務資金結算方案,統籌采購成本與資金成本。全面推動落實商業保險統一管理工作,制定了2018-2020 年集團公司商業保險統一招標采購工作方案,按規定程序完成招標工作。加強軍品價格管理,積極參與《軍品定價議價規則》等軍品價格政策的修訂,完成《航天型號管理規定》中經費管理相關內容的修訂。結合產品化工作啟動集團公司型號基礎價格數據庫建設。
積極適應國家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注資管理的新要求,嚴格履行集團公司決策審批程序,完成對項目承擔單位的注資工作,截至2017 年底,獲批的國有資本預算資金全額向項目承擔單位注資完畢,符合國資委相關管理要求,為后續資本決算奠定基礎。大力推進“商業航天”資本預算資金申請,并形成2018 年資本預算支出計劃上報國資委。加強中央部門預算工作過程管控,通過科學編制用款計劃、按月通報預算執行、及時進行預警、繼續下達結轉資金控制目標等措施,全年預算執行率達到99%,集團公司中央部門預算管理工作獲財政部二等獎,預算執行快報被國防科工局評為優秀單位,為首次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的研保、武器裝備批產能力提升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團公司把財務信息系統作為財務金融管控的重要平臺。2017 年重點推進資金集中管理系統、報表集中管理系統的統一推廣。通過對集團公司資金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案的反復研討論證,經過試點單位測試,下發《關于集團公司資金管理系統外網上線通知》,實現在內外網分別部署、互通互聯、成員單位統一上線運行。該系統反映集團公司80%的賬戶信息,反映全部歸集賬戶的交易往來信息,約占集團全部賬戶交易往來信息的90%。完成集團公司報表管理系統的需求方案和建設方案評審,完成在線報送功能的開發和完善、外網和內網的上線部署及外網單位的上線試點。集團公司全面梳理總部財務信息資源,從底層打通預算、資金、決算等信息標準,形成財務信息閉環,并利用好已有的內網門戶“財務信息”入口,組織完成對財務管理駕駛艙展現內容、展現形式、系統應用范圍3 個方面升級開發,完善了KPI 監測、資金監管、對標分析、財金人才、財務分析平臺等功能,為集團公司領導提供決策支持。
集團公司多層次組織專項培訓,組織二級單位總會計師參加財政部2017 年度大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統一組織對三四級單位總會計師和財務部門負責人的管理會計專題培訓;面向一線財務會計人員,舉辦了2017 年度會計業務培訓班。鼓勵各級單位之間進行業務交流,廣泛開展調研。定期召開總會計師例會,建立總會計師微信群,暢通上下溝通渠道。持續優化財會隊伍結構,2017 年新增研究員級高級會計師14 名,高級會計師19 名。持續對財會人員開展誠信為本、堅守準則的從業道德教育,堅守依法理財、以德理財,防范職業道德風險;強化服務意識,倡導務實精神,注重實踐鍛煉,與各業務系統人員大力協同,提高執行能力,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