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保護的新路徑

2018-02-07 05:03:52吳雨輝
知識產權 2018年12期
關鍵詞:傳播者

吳雨輝

內容提要:體育賽事轉播權并非嚴謹的法律概念,它包含了體育賽事節目、體育賽事轉播信號和體育賽事本身三個層次,脫離體育賽事這一層次討論其法律保護是不現實的。同時,體育賽事轉播權涉及到權屬、分配、壟斷和公益四大問題,其背后存在賽事組織者、參賽者、傳播者和社會公眾等多個群體的利益博弈;望文生義地在知識產權框架內尋求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充分考慮各利益群體的訴求,具體解決四大問題,系統性地界定權利并制定配套規定,方為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

隨著國內賽事經濟的紅火,體育賽事轉播權這一“新興事物”引起了業界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注。近有咪咕視頻和優酷網從央視手中高價購得2018年世界杯的新媒體轉播權;遠有體奧動力體育傳播有限公司斥資80億購買5年的“中超版權”。然而本文細究后發現,無論是對體育賽事轉播權的界定,還是它的保護方式都眾說紛云。換言之,體奧動力等公司以80億元天價所購得的究竟是什么東西,是否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權利”,在目前的法律語境中尚未有定論。故本文希望厘清:體育賽事轉播權并非局限于知識產權領域的權利;它的法律保護路徑需要在更為宏觀的視野下才能繪制成型。

一、體育賽事轉播權的界定

根據目前學界的討論成果,體育賽事轉播權并不是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學者們也并沒有就它的內涵外延達成共識。

(一)學界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的討論成果

早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西方學者便開始討論體育賽事轉播權的保護問題。①L.H.M. The Property Right in a Sports Telecast. Virginia Law Review. Vol.35, No. 2(Feb.,1949), pp. 246-263.廣播商希望通過這一權利,壟斷相關體育賽事的廣播權益,從源頭上將體育賽事界定為所謂的“賽事版權”便是最初的嘗試,只是它很快便被否決了。②同注釋①。學者L.H.M.認為,體育賽事作為處于公有領域的新聞事件,不具有版權保護的可能性。自此,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權利界定便處于眾說紛紜之中。

在國外的理論探討和業界實踐中,圍繞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權利界定產生了多種說法,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賽場準入權說、娛樂服務提供說和企業權利說。③張玉超、曹竟成:《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屬性》 ,載《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第538-542頁。賽場準入權說認為體育賽事組織者基于對場館的絕對控制,從而擁有賽事的保護權。娛樂服務提供說認為轉播和觀看體育賽事都是享受娛樂服務,因此應當付費。企業權利說則直接將體育賽事轉播權解釋為賽事組織者享有的一種企業權利,權利人擁有排除他人干涉、損害其經濟收益的權利。這三種說法都難以自圓其說,學界對此不乏論述。④張玉超、曹竟成:《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屬性》 ,載《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第538-542頁。侯海燕:《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問題研究》,載《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第22-26頁。此外,國外還存在肖像權說、版權說和單獨設立體育賽事轉播權等說法,但均未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⑤張玉超:《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性質及權利歸屬》,載《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1期,第40-46頁。

在中國體育產業興起之后,國內學界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探討也越來越多。一部分學者希望用某種權利形式來解釋體育賽事轉播權。如認為體育賽事轉播權屬于廣播組織權,是著作權法中鄰接權的一種;⑥趙豫:《關于體育競賽電視轉播著作權問題的探討》,載《體育科學》2003年第3期,第6-10頁。或者認為體育賽事轉播權是一種廣義上的“合同權”,賽事主辦方根據協會的章程、合同享有相應權利。⑦馬法超:《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性質研究》,載《體育科學》2008年第1期,第66-70頁。諸如此類的還有“商品化權”“表演者權”和“非表演者權”等說法。⑧同注釋⑤。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對體育賽事轉播權不可一概而論,應當以區別對待的方式加以定性。如認為應當對體育賽事的“直播”與“轉播”進行區分:“直播”屬于商品化權;“轉播”屬于鄰接權中的廣播組織權。⑨同注釋⑤。或者認為應當對體育賽事進行區分,藝術體操等運動競賽表演項目應當受著作權法保護,運動員作為表演者享有表演者權或者表演權(當表演具有獨創性時),而舉重、足球等程式性的比賽,則不能作為著作權法中的表演受到保護。⑩同注釋⑥。再或者認為,體育賽事轉播權首先是賽事主辦方的無形財產權,然后又通過轉讓合同轉化為了廣播組織權等鄰接權。?馮春:《體育賽事轉播權二分法之反思》,載《法學論壇》2016年第4期,第126-132頁。此外,也有學者認為,在難以作出符合學理邏輯的權利認定的情況下,體育賽事轉播權可以作為一種有權利之實而無法律之名的權利,適用侵權法的保護。?張志偉:《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性質研究——侵權法權益區分的視角》 ,載《體育與科學》2013第2期,第46-50頁。

(二)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構成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贊同對體育賽事轉播不一概而論的觀點,即不能用一種單一性質的權利來概括體育賽事轉播權。但本文認為,從體育賽事本身的特點出發,將其區分為表演性、競技性等不同類型是沒有意義的。首先,這種分類希望通過對于體育賽事獨創性的分析,將一部分表演性的體育賽事(如體操、藝術滑冰等)歸入版權法保護的作品范疇,從而解決其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定性問題;本文認為并不可行:版權法的立法目的是激勵創作、促進傳播。換言之,版權法保護一種作品,是希望以此激勵人們進一步地創作此類作品,并促進其傳播。但是這種目的與體育賽事的精神并不一致,體育賽事雖然鼓勵創新,但并不以創新為最終目的。簡單地說,如果一個作家模仿莎士比亞的文風,照貓畫虎地“創作”出一部《哈姆雷特》,讀者會感到厭煩;但如果一個運動員重現了明星運動員獨有的一套藝術體操動作,觀眾卻往往會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體育世界,“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賽事中出現的智力成果是為這一目標服務的。無論是藝術體操等表演性運動,還是在足球比賽等競技性運動中出現的極富觀賞性的動作(如羅納爾多的鐘擺式過人)、戰術(團隊配合罰任意球的戰術布置等),都只是實現體育精神的手段罷了。如果將這些手段當作核心價值予以版權保護,不允許他人模仿、挑戰自己的獨有表演,那么如何實現“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呢?因此,試圖將一部分體育賽事納入“表演”的范疇,從而使其成為版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恐怕與版權法的立法目的和體育精神都不相符。其次,目前引起廣泛討論的體育賽事轉播權問題,主要針對的就是競技類體育項目的賽事轉播權問題——在我國主要體現為足球賽事的轉播權問題,將此類賽事排除在外而空談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定性與保護,有紙上談兵、顧左右而言他之嫌。

前人學者在“直播”與“轉播”、從無形財產向鄰接權轉化等方面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分類思考,事實上屬于對體育賽事轉播權“構成”的思考。本文認為,體育賽事轉播權并非單一的權利概念,它在結構上包含了幾個層次,這些層次在法律上有不同的定性。

體育賽事轉播權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術語,它內部的結構層次如下:第一層次是體育賽事節目,如電視臺對世界杯賽事進行直播、轉播,經過后臺制作完成的包含主持人串稿解說在內的電視節目;第二層次是體育賽事的轉播信號,是傳播者對體育賽事進行現場錄制的原始材料,在直播賽事的情況下,容易與第一層次混同;第三層次則是體育賽事本身,它是體育賽事轉播權得以產生的基礎。學界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各種爭議與不同說法,源自于這三大層次的不同權利界定。

二、體育賽事轉播權三大層次的權利界定

(一)第一層次的體育賽事節目享有版權保護

第一層次的體育賽事節目,即人們平時從電視、互聯網上所觀看到的體育賽事節目。其中既有主持人的解說,在賽事間隙又有導播挑選的各種特寫、回放和數據統計,在足球比賽的任意球罰球時還會出現足球線路的電腦模擬……這種后期的加工,符合著作權法中對于作品獨創性的要求,應當享有著作權保護。

(二)第二層次的體育賽事轉播信號、原始資料享有鄰接權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第二層次的體育賽事轉播信號、原始資料,是指傳播者通過設置在賽事場地的各種設備,對體育賽事進行全方位記錄的原始資料。在轉播情況下,這些原始資料會在簡單處理后,發送給其他傳播者——如英超賽事轉播權擁有者將英超賽事的原始資料提供給中國境內的傳播者,再由中國境內的傳播者將其制作為體育賽事節目。本文認為,這種原始資料只是對體育賽事的忠實記錄,不具有著作權法中規定的獨創性,不能夠作為作品受到保護。但是作為傳播者錄制、廣播行為的載體,它符合鄰接權中錄音錄像制作者權、廣播組織權的保護條件,能夠享受鄰接權的保護。此外,由于傳播者在賽事攝制和信號傳輸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其對形成的賽事原始材料也享有合法的商業利益。當他人以不正當手段竊取相關傳播信號、原始資料時,傳播者也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提出救濟請求。

(三)第三層次的體育賽事,涉及到公有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野,其權利界定構成了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基礎

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前兩個層次歷來是國內學界討論的焦點,而對于第三層次的體育賽事,國內學界卻著墨不多。反觀國外學界的主流學說——無論是賽場準入權說、娛樂服務提供說還是企業權利說,都是以第三層次的體育賽事作為重點討論的對象。它們都認識到體育賽事這一層次才是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基礎: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討論得再多,如果脫離了第三層次,體育賽事轉播權終將是一紙空文。以文章開頭的“中超版權”為例,雖然體奧動力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和樂視公司花費了天價,但是它們能夠阻止其他傳播者對中超賽事進行獨立的錄制、傳播嗎?事實上,在現有法律語境中,體奧動力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和樂視公司最多只是獲得了自己所制作的中超賽事節目的專有權(即上文所述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權利);即便是賽事組織者中國足球協會,都很難說清楚自己對中超賽事享有何種專有權(即第三層次的權利)。在體育賽事的權利界定不清的情況下,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權利將成為無根之木——體奧動力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和樂視公司何必花費天價獲得中國足協的授權?在其他傳播者自行對體育賽事進行錄制、傳播的情況下(除了同業競爭者,在新媒體時代,類似于個人主播等UGC傳播者也有可能參與體育賽事的錄制與傳播),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擁有者也無法“維權”??梢哉f,不考慮第三層次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保護路徑注定是走不通的。

然而,倘若為了解決問題,就不加考慮地以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為名給予體育賽事轉播權以專有保護——默認將體育賽事這一層次納入其中,又將為壟斷體育賽事大開方便之門,還不如國外學界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認識水平了。以此觀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出臺的《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中關于體育賽事視頻的規定,實則是回避問題的權宜之策?參見《侵害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第2.13條?!ㄔ航K須直面這一問題,映脈公司訴體娛公司不正當競爭一案中所提及的中超聯賽獨家官方拍攝權便是先兆。?馮飛:《賽事圖片起爭議,法院禁令保權益》,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18年7月25日第11版。法院在面對這種“獨家官方拍攝權”時,所需要考慮的顯然遠不止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知識產權規范。

簡而言之,體育賽事作為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核心層次,其權利界定是無法回避的基礎性問題。將其作為討論的前提,才能在探索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上走出第一步。

三、立足體育賽事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問題解析

現代資本將體育賽事——尤其是足球賽事等受眾甚廣的競技類項目——改造成了一項產業,而這種改造的第一步就是出售體育賽事轉播權。?Arthur T. Johnson. Congres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1951-1978.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445,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port(Sep., 1979), pp.102-115.在此期間,圍繞著體育賽事與體育賽事轉播權產生了一系列法律問題,它們既影響著體育賽事的權利界定,也指引了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

(一)權屬問題

體育賽事的權利歸屬問題,是關系到后續的體育賽事轉播信號、原始資料和體育賽事節目權利歸屬的基礎性問題。在體奧動力體育傳播有限公司天價購買“中超版權”的交易中,中國足球協會作為賽事組織者,其賣方地位并非理所當然。在國外的學術討論和實踐操作中,賽事組織者、參與賽事的雙方球隊、對于體育場館享有管理權利的主場球隊、甚至球員本身,都有可能成為足球體育賽事的權利所有者。比如在歐洲,足球比賽的權利主體便包括足球俱樂部、足球聯盟/協會和足球賽事組織者。英國認為足球俱樂部和英格蘭足球超級聯盟都享有權利;荷蘭則認為該項權利歸主場俱樂部所有;意大利認為由參賽俱樂部享有相應體育賽事的所有權;德國仍在俱樂部和德國足球協會之間搖擺;只有法國明確規定了體育賽事轉播權,并將該項權利授予了法國足球協會。而美國同樣通過聯邦法和州法分別承認賽事組織者、俱樂部業主和運動員對體育賽事轉播權享有權利。?徐康平、郝琳琳等著:《體育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293-299頁。

也就是說,在足球比賽中:參與比賽的雙方球隊,以及相應的球員,都有可能基于表演者權獲得體育賽事的“專有權”。主場球隊基于對體育場館的管理權利,也可以主張對體育賽事享有“專有權”。當然,賽事組織者也可以認為自己在賽事組織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張對于賽事享有“企業權利”。然而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無論是“表演者權”“賽場準入權”還是“企業權利說”都各有利弊,無一能成為通說;更不能在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直接適用于我國。

因此,在討論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時,體育賽事的權屬問題是一個首先需要縝密論證的問題。

(二)收益分配問題

考慮到權屬問題的爭議,收益分配問題不能簡單地推定為行業自治。即便將體育賽事的權利明確規定為賽事組織者所有——如規定中國足球協會享有中超聯賽的專有權;中超聯賽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收益也必須依法進行分配。事實上,這也一直是國外體育賽事轉播權研究中的焦點問題。?Martin Cave and Robert W. Crandall. Sports Rights and the Broadcast Industry.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111, No. 469, Features (Feb.,2001), pp. F4-F26.Roman Zagrosek & Sandra Schmieder . Centralized Marketing Of Sports Broadcasting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 Seton Hal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14 Seton Hall J. Sports & Ent. L.(2004):pp.381-396.第一,作為體育賽事的主要參與者,俱樂部理應獲得相應的收益分配。第二,立法者之所以將足球聯盟、協會等賽事組織者列為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所有者,主要考慮的不是其貢獻,而是其能夠實現賽事收益的最大化,并且將其合理分配給聯盟內的各俱樂部。從而防止出現個別豪門俱樂部一枝獨秀,中小俱樂部則難以生存的情況,保證體育賽事的良性發展。此外,有的國家還規定了將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收益留出一部分,專門用于鼓勵年輕人從事體育活動和支持業余體育的發展。?Roman Zagrosek & Sandra Schmieder . Centralized Marketing Of Sports Broadcasting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 Seton Hal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14 Seton Hall J. Sports & Ent. L.(2004):p390.

因此,在確定體育賽事權屬的同時,如何分配體育賽事轉播權所產生的收益,也是需要明確的一大法律問題;而這一問題又與壟斷問題密切相關。

(三)壟斷問題

與國內學界的研究重點不同,在國外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操作中,體育賽事轉播權問題一直與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有著密切的聯系。

將體育賽事的專有權授予某一個傳播者,在客觀上是否限制了競爭,構成了傳播市場的壟斷行為?這一問題歷來為國外立法者所重點關注。歐盟便通過立法限制一攬子打包轉讓體育賽事的電視、互聯網和數字轉播權,要求這些轉播權應當單獨轉讓給不同的傳播者,以免造成壟斷。?Roman Zagrosek & Sandra Schmieder . Centralized Marketing Of Sports Broadcasting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 Seton Hal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14 Seton Hall J. Sports & Ent. L.(2004):pp395-396.意大利則規定同一傳播者享有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數量不得超出體育賽事總數的70%。?Martin Cave and Robert W. Crandall. Sports Rights and the Broadcast Industry.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 111, No. 469, Features (Feb.,2001), pp. F17.當然,也有國家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是否構成壟斷的問題做了豁免性考慮,但是這種考慮的出發點是為了促進體育賽事內部的競爭平衡,且其針對的重點是由俱樂部分別行使還是由賽事組織者統一享有體育賽事轉播權。?同注釋?。

在由賽事組織者統一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是否構成壟斷的問題上,學者們通過對單場比賽轉播費用的計算、賽事內部競爭的實力平衡、哄抬價格對傳播者的危害等多角度進行了分析。?在實踐操作中也有大量從反壟斷角度出發的處理,比如在歐洲冠軍聯賽的賽事轉播權交易中,歐洲足球協會聯盟必須在一周內售出歐冠小組賽的電視轉播權,否則該權利將被俱樂部收回。?Roman Zagrosek & Sandra Schmieder . Centralized Marketing Of Sports Broadcasting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 Seton Hal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14 Seton Hall J. Sports & Ent. L.(2004):pp387-389.美國在《謝爾曼法》的規制下,也通過判例針對專業聯盟賽事和大學聯盟賽事轉播權作了不同的規定,一方面只允許專業聯盟統一行使賽事轉播權,大學聯盟的賽事轉播權則由各參賽隊伍自行行使;另一方面專業聯盟在統一行使賽事轉播權時,不能夠阻止參賽隊伍自行出售賽事轉播權,其目的同樣是防止壟斷。?Roman Zagrosek & Sandra Schmieder . Centralized Marketing Of Sports Broadcasting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 Seton Hal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14 Seton Hall J. Sports & Ent. L.(2004):pp383-387.

但是與前兩個問題相似,在當下的體育賽事轉播權討論中,也沒有人對于傳播者獨家買斷“中超版權”“西甲版權”的行為提出涉嫌壟斷的異議——壟斷問題同樣是一個亟需提上日程的議題。

(四)公益問題

公益問題雖然在國內學界研究中乏人問津,但實為體育賽事的本質問題。有學者早就提出體育賽事,尤其是大型體育賽事,有助于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解決內部的種族、宗教和階級沖突。?James H. Frey and D. Stanley Eitzen, Sport and Socie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17 (1991), pp. 511.“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更是作為現代體育精神,代表了人類積極向上的生命力。不可否認,在資本的侵蝕下,?Arthur T. Johnson, Congres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1951-1978.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445,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port(Sep., 1979), pp.111.現代體育賽事更加強調娛樂性,高水平的體育賽事更是成為了商業化、商品化的大型盛事。?James H. Frey and D. Stanley Eitzen, Sport and Societ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17 (1991), pp. 503-522.為了實現更好的轉播效果,提高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收益,傳播者甚至對體育賽事本身進行了改造——如改變其規則設計,制造個人英雄等。這些改變無疑影響到了與體育賽事相關的公共利益,讓許多學者憂心忡忡。

但是如前文學者所述,體育賽事終究是處于公有領域的新聞事件。?L.H.M., The Property Right in a Sports Telecast. Virginia Law Review. Vol.35, No. 2(Feb.,1949), pp. 254.德國憲法法院也曾指出,重要的體育比賽不僅具有高度的觀賞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是拓展公共交流的一個重要連接因素。?黃世席:《歐盟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問題研究》,載《法學評論》2008年第6期,第77-85頁。作為公有領域當中的事物,任何人都有權利接觸體育賽事的相關信息。舉例說,盡管西班牙國家德比與好萊塢大片的精彩程度不相上下,但不同于好萊塢大片的情節,任何人都有權得知西班牙國家德比的過程與結果。早在1971年,有人便提出體育賽事轉播權不能夠排除一部分窮人獲取體育賽事信息的可能,必須確保體育賽事能夠被廣泛地傳播開來。?Arthur T. Johnson. Congres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1951-1978.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445,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port(Sep., 1979), pp.113-114.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外立法也進行了相應的配套設計。如歐盟通過《歐盟視聽媒介服務指令》要求各成員國制定重大賽事目錄,對于目錄中的賽事一般不允許付費電視買斷獨家轉播權,以免剝奪公眾通過免費電視觀看賽事的權利。該指令還規定任何電視臺都可以在“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基礎上獲得重大賽事的簡短新聞報道的權利。?陳曉彥:《重大體育賽事獨家轉播與公眾知情權的平衡——以歐盟體育賽事電視轉播權法律為例》,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第5期,第73-74頁。國內在實踐中也有將體育賽事轉播權分為新聞報道權、賽事集錦權和實況轉播權的做法,事實上也承認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形式獲取體育賽事的相關公共信息。?徐康平、郝琳琳等著:《體育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290頁。由此可見,在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保護的討論中,公益問題是不容缺位的。

立足于體育賽事,考慮到上述四大問題,本文發現很難直接對體育賽事轉播權作權利界定——至少無法簡單地將其歸入知識產權法的框架之內。因為知識產權法的制度設計有其獨特的制度目標:它希望通過賦予權利人專有權的方式,激勵智慧信息的創造和傳播。圍繞著這一制度目標,它有著自成體系的激勵機制設計:從權利的歸屬,到權利的期限,再到權利的限制都有著明確的規定——而這些規定都無法解決上述四大問題。事實上,以知識產權法的方式來保護體育賽事轉播權,只不過是某些利益群體獨占體育賽事轉播利益的手段罷了。?L.H.M. , The Property Right in a Sports Telecast. Virginia Law Review. Vol.35, No. 2(Feb.,1949), pp. 250.它回避了上述四個問題,掩蓋了體育賽事轉播權背后的利益博弈,最終只會導致利益失衡。本文認為,只有沿著這些法律問題梳理出體育賽事轉播權背后的利益博弈,才能最終找到適合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

四、體育賽事轉播權背后的利益博弈

無論是歸屬問題、收益問題、壟斷問題,還是公益問題,其實都是不同群體利益博弈的體現。與體育賽事轉播權相關的利益群體包括賽事組織者(含賽事聯盟)、?在國外學界的研究中,賽事組織者和賽事聯盟并不等同,前者主要指奧林匹克委員會之類的組織,后者主要指中國足球協會等俱樂部聯盟。但本文的研究將此二者并稱一類,作為獨立于體育賽事參賽者存在,對體育賽事轉播權具有利益訴求的一個利益群體。參賽者(主要指俱樂部)、?在國外學界的研究中,參賽者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俱樂部及運動員,這兩者之間也存在利益博弈。但由于目前大多數運動員都已經通過合同方式與俱樂部達成了利益一致,雙方的爭端漸少。為了精簡起見,本文將此兩者列為同一利益群體。傳播者和社會公眾。這幾大利益群體的主要利益博弈體現如下。

(一)賽事組織者與參賽者的利益博弈

賽事組織者作為體育賽事的組織、承辦者,在整合體育賽事資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理論上能夠最大化地實現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價值轉化。但是在權源上,它不像參賽者那樣貼近體育賽事,而更像是一個代理商:除了通過合同約定之外,很難證明其對體育賽事享有權利的正當性。參賽者則不同,作為體育賽事的直接參與者,其對體育賽事的權利訴求更為合理。但是體育賽事往往是多名參賽者共同完成的,尤其是足球聯賽這類大型競技類運動,往往涉及到十幾支參賽球隊。如果由參賽者自行處理其體育賽事轉播權,不僅容易出現爭執,而且在效率上也是不經濟的。

因此,賽事組織者和參賽者往往能夠在體育賽事的權利歸屬上實現一定程度的一致——即由參賽者授權賽事組織者統一行使包括體育賽事轉播權在內的體育賽事各相關權利,以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作為代理人,賽事組織者應當將所獲得的大部分收益分配給各參賽者;而且在分配方式上,還需要考慮到如下問題。

1.參賽者之間的利益分配

參賽者的競技水平和知名度對其獲得的體育賽事收益會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足球賽事中的強隊和弱隊,強隊往往會要求獲得更多的收益分成,否則便會要求獨立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的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和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便是如此。?黃世席:《歐盟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問題研究》,載《法學評論》2008年第6期,第80頁。而弱隊通過賽事組織者的統一運營,反而能獲得更高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收益。?Roman Zagrosek & Sandra Schmieder . Centralized Marketing Of Sports Broadcasting Rights And Antitrust Law. Seton Hall Journal of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Law, 14 Seton Hall J. Sports & Ent. L.(2004): p391.賽事組織者需要在收益分配問題上作出合理的設計,才能夠取得不同參賽者的支持。

2.公平競賽問題

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收益分配,還涉及到公平競賽問題。首先,當強隊與弱隊之間的收入出現過大差異時,就容易妨害到體育賽事的公平性——造成強隊畸強,弱隊畸弱的局面。如西甲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淪為皇馬和巴薩兩家俱樂部二人轉的“西超”,背后的原因便是上述兩隊有權獨享體育賽事轉播權收益,從而擁有其他球隊無法媲美的財政實力。這就要求賽事組織者設置合理的分配規則,避免此類強弱懸殊的局面出現。其次,為了推動體育賽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年輕參賽者和業余體育活動進行支持,這部分投入由賽事組織者出面進行分配顯然也最為合適。

(二)賽事組織者與傳播者的利益博弈

賽事組織者與傳播者之間的博弈與第一個博弈的結果密切相關:賽事組織者希望通過集中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以提高自己的議價權,而傳播者則希望存在多個議價對象,以便降低自己的傳播成本。這一博弈主要引發了前文所提到的壟斷問題:由賽事組織者統一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是否構成壟斷;將體育賽事轉播權授予一個傳播者專有又是否構成壟斷。

如前文所述,在壟斷問題上,各國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但是總的來說,主要的擔憂還是在傳播者的壟斷問題上。畢竟由賽事組織者統一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具有經濟運營和實踐操作方面的合理性,但由一個傳播者專有體育賽事轉播權,除了可能賣出一個高價之外,并沒有其他明顯的好處——其收益與可能的壟斷危害不成正比。站在傳播者的角度,它在與賽事組織者進行利益博弈時,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

1.參賽者的因素

在體育賽事轉播權問題上,體現為參賽者是否有權單獨行使該權利,哪怕是部分的權利;這將直接影響傳播者與賽事組織者之間利益博弈的底牌。如果參賽者能夠單獨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那么最終的傳播費用將大幅下降。?同注釋?。

2.其他傳播者的因素

這取決于傳播者能否專有體育賽事轉播權,實現“贏家通吃”的局面。當法律允許一個傳播者專有體育賽事轉播權時,傳播者將面臨“燒錢”競爭,從而極大地推高傳播費用,甚至達到最終的“贏家”都成為“輸家”的泡沫化程度。?同注釋?。相反,當法律禁止傳播者專有體育賽事轉播權時,傳播者之間更有可能通過合作的方式拿下體育賽事轉播權,傳播成本也會被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三)傳播者與社會公眾的利益博弈

傳播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博弈,主要集中在體育賽事信息的獲取方面。一方面,兩者的利益有一致性,都希望讓體育賽事信息得到充分的傳播;另一方面,兩者的利益又相互沖突,傳播者希望獲得盡可能高的收益,而社會公眾顯然并不愿意過多付費。

在傳統的傳播模式下,傳播者掌握了主要的傳播渠道,能夠很方便地通過準入措施限制社會公眾獲取體育賽事信息。但是在新媒體時代,由于社會公眾自身就能夠扮演傳播者的角色,從而倒逼傳播者更加依賴法律的強制性保護,還需要借助差異化的高質量體育信息提高生存能力——這無疑增加了其傳播成本,進而提高了社會公眾獲取體育賽事信息的成本。如果體育賽事信息只是一種普通的商品,那么雙方的博弈交由市場決定就可以了;然而正如前文所言,體育賽事作為公有領域的一部分,窮人獲取體育賽事信息的權利需要得到保障。?Arthur T. Johnson. Congres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1951-1978.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445, Contemporary Issues in Sport(Sep., 1979), pp.113-114.換句話說,傳播者必須保證大多數社會公眾能夠獲取基本的體育賽事信息,這也是體育賽事轉播權規則設計中必須堅持的底線。

縱觀全局,體育賽事轉播權只是體育產業的一部分而已。圍繞著體育賽事這一基礎,還有可能產生球衣廣告、球員形象和體育賽事的其他信息(如賽程表、比賽數據)等權利爭端,?Christian Frodl. Commercialisation Of Sports Data: Rights Of Event Owners Over Information And Statistics Generated About Their Sports Events. Marquette Sports Law Review (2015), 26 Marq. Sports L. Rev: 55-90.而這些爭端都源于上述利益博弈。如果將體育賽事轉播權簡單地歸結為知識產權或者某一種特定的財產權的話,相當于將體育賽事劃歸某一利益群體專有,不僅不符合上述博弈的結果,而且在后續解決其他權利爭端時將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反之,以上述利益博弈為指引,不難發現真正適合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

五、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路徑

本文認為,體育賽事轉播權應當由體育法作系統性的權利規定,而非訴諸其他權利形式;在規定體育賽事轉播權時,應當充分考慮賽事組織者、參賽者、傳播者和社會公眾等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具體解決權屬、分配、壟斷和公益問題。

(一)體育賽事轉播權仍然需要明確的權利定位

盡管反不正當競爭法和侵權法都有可能給體育賽事轉播權提供保護,但是一個明確的權利定位仍然是上述保護方式所難以替代的。?L.H.M. The Property Right in a Sports Telecast. Virginia Law Review. Vol.35, No. 2(Feb.,1949), pp. 251.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權利定位應當兼顧體育賽事的權利界定,一方面它能夠為體育賽事轉播權的交易掃清障礙(一個明確的權利顯然更容易評估和議價,也更具有法律上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它能夠作為體育產業的基礎性權利,為體育賽事的各種衍生權利提供正當性來源。

(二)體育賽事轉播權不應在知識產權法框架內尋求保護

對于學界討論體育賽事轉播權時經常提到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本文并不認同。理由除了前文提到的與版權法立法目的和體育精神不符,且體育賽事處于公有領域等理論層面的障礙之外,還有實踐操作層面的問題:體育賽事轉播權如果適用知識產權法的保護路徑,將導致嚴重的利益失衡。

如前文所述,體育賽事轉播權的背后存在多方利益博弈。只有在賽事組織者、參賽者、傳播者與社會公眾等主要利益群體之間實現利益平衡,才是最合理的法律保護路徑。而知識產權法是通過賦予其中一方以專有權,輔之以期限限制、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等制度實現創作者、傳播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這種制度設計無法應對體育賽事轉播權背后復雜的利益博弈。首先,知識產權制度最多只能解決賽事組織者與參賽者之間的權屬問題和收益問題,卻無法解決困擾傳播者和社會公眾的壟斷問題和公益問題。對于壟斷問題,知識產權法已經在制度設計中予以豁免性考慮,但如前文所言,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壟斷問題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國內學界對于“中超版權”轉讓事件的壟斷性視若無睹,或許正是沿襲知識產權路徑所致的思維誤區。對于公益問題,知識產權制度雖然不乏與此相關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等制度,但是適用起來卻驢唇不對馬嘴:當未獲授權的傳播者通過圖文直播的方式、或者GIF動圖的方式、抑或在體育評論節目中實時插播一小段精彩直播畫面的方式向社會公眾傳播體育賽事的時候,究竟屬于合理使用、法定許可還是侵權行為——知識產權制度與體育賽事轉播權注定有著不同的理解。而在支持業余體育等公益目標方面,知識產權制度更是無從入手了。其次,體育賽事轉播權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絕大多數體育賽事主要通過直播形式進行傳播,知識產權法在保護期限上的限制將形同虛設——只有為數不多的社會公眾會選擇在體育賽事結束很長時間后(知識產權的保護期限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的),再去重溫那場賽事。無論以知識產權的形式將權利授予任何一方,都意味著讓其獨享體育賽事轉播權絕大部分的收益,屬于嚴重的利益失衡。

因此,在知識產權框架內尋求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法律保護,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操作中都是不合適的。

(三)應當由體育法對體育賽事轉播權作系統的界定與規定

最為強調利益平衡的知識產權法尚且不能解決體育賽事轉播權問題,注重專有性的民事權益自然更不合適,涉及到權屬、收益分配、壟斷和公益等諸多問題的體育賽事轉播權,需要有系統的權利界定和配套規定。這個任務由體育法來承擔最為合適:以發展體育事業為立法目的的體育法,本就應考慮到賽事組織者、參賽者、傳播者和社會公眾等利益群體的不同需求,也有能力為他們的利益博弈作出統一的安排。這種統一的安排可以包括以下一系列的制度設計。

1.明確體育賽事轉播權為一項專屬于賽事組織者的權利

根據本文第四部分賽事組織者與參賽者之間的博弈結果,由賽事組織者統一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具有更強的便利性和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體育法可以明確規定由賽事組織者(如中國足球協會之于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統一行使體育賽事轉播權,圍繞著體育賽事產生的其他財產性權益也可以參照辦理,從而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權利基礎。

2.確立體育賽事轉播權收益的分配規則

體育法應當明確規定體育賽事轉播權的大部分收益在參賽者之間公平分配,賽事組織者分得的部分收益除用于維持組織運轉的必要開支之外,應全部用于鼓勵年輕人參與體育活動和支持業余體育發展等“造血”功能。收益的具體分配比例可以通過細則的方式予以確定,收益的分配過程則應接受外部審計監督。這應當作為體育賽事轉播權權屬規定的配套制度,以保證賽事組織者與參賽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同時給公共利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的許可轉讓形式予以規定

體育賽事轉播權涉及到公共利益,其許可轉讓應采取公開招標的形式。此外,對于獨占或排他許可獲得體育賽事轉播權的行為應加以慎重論證。本文認為,可以參考歐洲的做法,如列出一些重要賽事的清單,禁止賽事組織者對此類賽事作獨占或排他許可,且必須保證有不向社會公眾收費的免費傳播者參與傳播;或者直接對傳播者進行限制,禁止一個傳播者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一項體育賽事超過一定比例的體育賽事轉播權。這樣做有助于防止出現傳播者壟斷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情況,可保障其他傳播者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4.對于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權利范圍予以限定

這部分內容是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保護的焦點問題,涉及到不同群體的利益邊界,需要立法者予以重點論證:賽事組織者享有怎樣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決定了傳播者能夠獲得哪些專有權利,也決定了未獲授權的傳播者能夠進行怎樣的傳播,最終影響的則是社會公眾獲取體育賽事的程度與對價。本文認為,可以對體育賽事轉播權的權利范圍作如下基礎限定。首先,除非獲得賽事組織者的授權,否則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對于體育賽事進行商業性的傳播;其次,在體育賽事結束一段時間后,?具體時間可以通過細則進行規定,根據不同體育賽事的特點和規律進行微調,但最長不應超過數天。應允許人們以非商業性的方式對體育賽事進行傳播。當然,傳播的畫面只能是傳播者自行錄制的,否則仍將構成對授權傳播者錄制的體育賽事信號的鄰接權或者所制作節目的版權的侵犯。再次,賽事組織者只對自己所掌控的體育賽事信息享有專有權,他人可以通過合法方式,從公開的體育賽事信息中獲取相應的體育賽事信息——如收集比賽數據、賽程表、運動員表現等。此類信息不屬于賽事組織者所專有,除非賽事組織者有合理證據證明使用者系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相關信息的,否則使用者不構成侵權。

這些設計的目的是在大方向上明確賽事組織者與授權傳播者之間的權利邊界,為社會公眾和其他未獲授權的傳播者留出一定的公有領域范圍,同時也避免扼殺體育產業的活力,為其他衍生產品提供空間。當然,具體的標準劃定和實施方案才是關鍵,這需要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獻計獻策。

猜你喜歡
傳播者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時傳祥紀念館:做好三種精神的記錄者和傳播者
從白之到白先勇——“一帶一路”背景下昆曲海外傳播者的個人素養探析
名作欣賞(2021年24期)2021-08-30 07:01:48
引導者 傳播者 擔當者——新年寄語《人大建設》
人大建設(2019年1期)2019-07-13 06:00:30
網絡直播中受眾與傳播者關系的研究
新聞傳播(2018年13期)2018-08-29 01:06:42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當好中國共產黨故事的傳播者
讓我們都成為直銷正能量的傳播者
當好理論宣講的傳播者——記河北省人大代表、張家口學院黨委書記張俊貴
新聞傳播者的現代意識
新聞傳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忠誠傳播者:記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王輔成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无码久久精品|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日本久久网站| 欧美在线免费|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欧美在线一级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啊嗯不日本网站| a亚洲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色偷偷综合网|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九色最新网址| 国产另类视频|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日本91在线| 久久精品视频一|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91亚洲精选|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亚洲综合色在线| 午夜影院a级片|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无码福利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不卡影院|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污视频日本| 黄色在线网|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免费无码网站|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亚洲成人www| 色婷婷狠狠干|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91福利片|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久久男人资源站|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三级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男人在线| 广东一级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91九色视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