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卿(司法部監獄管理局)
修訂的《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規定》(以下簡稱《律師會見規定》)公布實施后,在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引起強烈反響,普遍認為這是法治的一大進步,對于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維護罪犯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為什么修訂、怎么修訂和修訂了什么三個方面對《規定》進行解讀。
《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于2004年3月19日公布實施,是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的唯一一部專門性規范性文件。實施十幾年來,在規范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活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暫行規定》已明顯滯后,影響了律師依法執業,罪犯合法權益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一些規定與現行法律、政策相沖突。《刑事訴訟法》和《律師法》于2012年修訂,兩院三部《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于2015年實施,中辦、國辦《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于2016年印發。《暫行規定》的一些條款明顯與上述法律、政策相沖突,如律師代理范圍不符合《律師法》的規定,一些律師無法接受罪犯關于申訴的委托。律師會見人數要求兩人,也不符合《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律師執業權利得不到保障。在平時工作中,我們經常接到一些律師來信來電,反映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難、門檻多、程序復雜等問題,如有的監獄要求必須有兩名律師才可以會見罪犯,當天到監獄不能及時安排會見,等等,建議及時修改《暫行規定》,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有的律師提交了關于完善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規定的提案,指出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存在的問題,對代理申訴、監獄及時安排會見、律師會見人數等方面提出具體修改建議。
監獄執法需要明確的規定。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不僅困擾著律師,監獄在處理這些問題上也面臨著把握不準的問題。如律師代理范圍,《暫行規定》沒有明確申訴是否可以代理,在執行過程中,有的監獄允許,有的監獄不允許,造成標準不統一,容易引起不確定性帶來的執法風險。
為解決實踐中出現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維護罪犯合法權益,有必要對《暫行規定》進行修訂。
堅持依法依規,和現行法律法規保持一致。《暫行規定》作為部頒規范性文件,不能違背上位法。如罪犯申訴、律師會見人數、辯護律師不被監聽等等,《刑事訴訟法》《律師法》《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等都有明確的規定,這次修訂必須做到與這些法律法規相一致,這也是法制統一的必然要求。
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律師方面看,反映問題較多的是律師代理范圍、律師會見人數、會見監聽等方面。監獄在處理律師會見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也集中在這些方面。鑒于此,這次修訂針對近幾年律師、監獄以及社會各界關注關心的問題,逐一明確。
堅持實事求是,尋找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和維護監獄安全的最佳結合點。律師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在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下發了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司法部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不斷完善律師執業保障機制,特別是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安全部聯合制定了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措施。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已成為各部門的共識,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趨勢,司法部作為律師的“娘家”,在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方面更應起帶頭作用。監獄作為國家刑罰執行機關,確保監獄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監獄的法律責任。所以,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始終存在一種張力,監獄傾向于保障安全,律師更多關注保障執業權利。修改過程中,我們也力爭尋找兩者的最佳結合點,盡量避免顧此失彼。比如會見監聽問題,《刑事訴訟法》有明確規定,辯護律師不被監聽,這次修訂就必須依法保障律師這項權利。但辯護之外的情況,為了保障監獄安全,規定律師會見時,監獄可以根據情況派警察在場。
這次修訂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擴大律師代理范圍、增加律師會見方便措施、取消律師會見人數限制、明確辯護律師不被監聽、取消律師會見批準、突出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等方面。
律師代理罪犯申訴,是律師反映會見難最多的問題之一。申訴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刑事訴訟法、監獄法也規定了犯罪嫌疑人、罪犯的申訴權。由于犯罪嫌疑人、罪犯被限制、剝奪人身自由,再加上法律知識普遍缺乏,委托律師進行申訴,由律師提供專業服務,是保障罪犯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這次修訂,明確了律師可以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消除了各地執行標準不統一的狀況。同時,根據《律師法》第28條的規定,還增加了律師可以為監獄在押罪犯提供非訴訟法律服務、解答有關法律詢問、代寫訴訟文書和有關法律事務的其他文書。從目前實踐看,這些代理事項范圍基本可以滿足罪犯合法權益的維護和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
實踐中,律師在辦理各種訴訟案件時,有時關鍵的證人已在監獄服刑,而能否向這個證人調查取證關系到能否查明案件事實和正確適用法律。一些文件在這方面也作出了規定,如《關于深化律師制度改革的意見》第4項指出:完善律師收集證據制度,律師辦理訴訟和非訴訟法律業務,可以依法向工商、公安、海關、金融和不動產等部門調查核實有關情況。《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第19條規定:辯護律師申請向正在服刑的罪犯收集與案件有關的材料的,監獄和其他監管機關在查驗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書或法律援助公函后,應當及時安排并提供合適的場所和便利。因此,這次修訂吸收了上述文件中關于律師收集證據的規定,《律師會見規定》第4條規定:其他案件的代理律師,需要向監獄在押罪犯調查取證的,可以會見在押罪犯。其他案件的含義包括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只要是有關機關已經立案,律師就可以到監獄調查取證。當然,在取證過程中也要遵守法律規定,如《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規定:正在服刑的罪犯屬于辯護律師所承辦案件的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的,律師會見監獄在押罪犯要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
為律師會見、閱卷等提供便利,是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重要內容之一,《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對這方面也作出了明確規定。這次修訂增加了律師會見便利措施,如監獄應當公開律師會見預約方式,合理安排律師會見場所,方便律師會見、閱卷等事務。《暫行規定》沒有明確罪犯的監護人、近親屬可以代為委托律師,律師會見在押罪犯,必須由罪犯本人委托。因為罪犯在監獄服刑,自己委托確有很多現實困難。參照《刑事訴訟法》第33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辯護人”的規定,《律師會見規定》第4條規定:罪犯的監護人、近親屬可以代為委托律師。為確保罪犯本人意愿的真實性,同時規定了:罪犯的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托律師的,律師第一次會見時,應當向罪犯本人確認是否建立委托關系。實踐中,律師會見的時間安排也是困擾律師的一個問題,如律師到了監獄,有時當天安排不了會見,需要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才能見到罪犯,增加了經濟、時間成本。參照《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關于應當及時安排會見的規定,《律師會見規定》第8條作了進一步細化:監獄收到律師提交的本規定第五條所列的材料后,對于符合本規定第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及時安排會見。能當時安排的,應當當時安排;不能當時安排的,監獄應當說明情況,在四十八小時內安排會見。增加“能當時安排的,應當當時安排”的規定,大大方便了律師會見,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對于律師需要助理、翻譯人員隨同參加會見的,《律師會見規定》第6條、第7條也作了細化,律師辦理手續更加明確。
《暫行規定》要求一般應由兩名律師參加,或者由一名律師帶一名律師輔助人員參加。實踐中,有的監獄還要求必須是兩名律師才能參加會見。一名律師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必須委托兩名律師,無疑增加了罪犯或者其親屬的經濟成本。《刑事訴訟法》第32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律師法》也沒有限定委托律師必須是兩人。因此,此次修訂不再保留會見律師一般應由兩人參加的要求。同時,根據《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律師會見規定》第9條規定:在押罪犯可以委托一至兩名律師。委托兩名律師的,兩名律師可以共同會見,也可以單獨會見。律師可以帶一名律師助理協助會見。
律師會見時是否被監聽或者警察在現場,是一個很關鍵的重大問題,律師、監獄都很關注,涉及律師執業權利保障、罪犯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獄安全。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爭議很大,多次座談、征求意見,也是討論、反映最多的問題。
《刑事訴訟法》第37條第四款和《律師法》第33條規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第7條第四款規定: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不被監聽,辦案機關不得派員在場。之所以不被監聽,是因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被最終確定有罪,為了保障控辯平衡,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在不被第三方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監獄在押罪犯獄內又犯罪或者發現其有漏罪的,此時監獄在押罪犯集罪犯和犯罪嫌疑人兩種身份于一身。對于這種雙重身份的在押罪犯,律師會見時是否被監聽或者派警察在場,長時間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有的監獄可能會以保障安全、防止偽證等理由,根據《暫行規定》派警察現場監視。按照犯罪嫌疑人身份,律師會見時不被監聽,這是法律規定。按照罪犯身份,律師會見時是否被監聽或者派警察在場,法律沒有明確。但《罪犯會見通信規定》規定,罪犯會見監護人、親屬時要全程錄音,主要考慮是,防止傳遞危及監獄安全或者影響罪犯改造的信息。兩種身份情況下,按照哪種身份確定,始終存在不同觀點。為強化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力度,加大維護罪犯合法權益力度,最后確定,按照犯罪嫌疑人身份,律師會見時不被監聽,不得派警察在場。
同時,律師會見在押罪犯大多數情況是代理申訴、代理處理民事事項等,這種情況不適用《刑事訴訟法》《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關于辯護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不被監聽的規定。因為在押罪犯已確定有罪,犯罪嫌疑人身份已經消失,偵查、起訴、審判的刑事訴訟程序已經結束,罪犯在監獄服刑屬于刑罰執行階段,不存在控辯平衡的問題。為確保安全,《律師會見規定》第11條第一款規定:律師會見在押罪犯時,監獄可以根據案件情況和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派警察在場。派警察在場主要是考慮安全因素,如果不存在安全問題,監獄就不需要派警察在場。
《暫行規定》第6條規定,對于涉及國家秘密或者重大、復雜案件的在押罪犯,由監獄作出批準會見或者不批準會見的決定。實踐中,因“重大、復雜案件”概念不明確,“國家秘密”范圍界定不清楚,監獄和律師對其理解把握不一致。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次修訂中是否取消這項條款,因涉及國家秘密或者重大、復雜案件,監獄不批準律師會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從目前法律規定看,《刑事訴訟法》第37條第二款規定: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偵查機關許可。《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第9條規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要求會見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案件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向偵查機關提出申請。因有礙偵查或者可能泄露國家秘密而不許可會見的,應當向辯護律師說明理由。由此可見,只有在偵查機關辦理上述三類案件的偵查期間,辯護律師會見才有可能不被許可,原因主要是考慮重大復雜案件的偵查需要。罪犯到監獄服刑后,已經進入刑罰執行階段,再根據國家秘密或者重大復雜案件不批準會見,沒有法律依據。而且,《律師法》也規定了律師應當保守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國家秘密,以及泄露國家秘密應當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因此,這次修訂取消了對于涉及國家秘密或者重大、復雜案件的在押罪犯,由監獄作出批準會見或者不批準會見的規定。也就是說,只要符合代理范圍,律師都可以會見監獄在押罪犯。
為充分保障律師行使執業權利,《律師會見規定》第10條規定,監獄應當保障律師履行職責需要的會見時間和次數。根據《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第41條、第44條規定,《律師會見規定》第12條規定,律師認為監獄及其工作人員阻礙其依法行使執業權利的,除了可以向警察所在監獄或者其上一級機關投訴外,也可以向其所執業律師事務所所在地的市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的律師協會申請維護執業權利。情況緊急的,可以向事發地的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申請維護執業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