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高質量發展的戰鼓,在2018年擂響。對浙江這位“模范生”而言,邁向高質量發展已漸入佳境。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7.6%,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出0.8個百分點,浙江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經濟結構再優化。從產業結構看,上半年,一、二、三產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7%、44.7%、54.6%,占GDP比重分別為3.1%、42.7%、54.2%,產業結構優化的態勢得以穩固。其中,工業經濟呈現量質齊升的強勁態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在增長率累計值上反超服務業,出現54個月來首次“工業反超”。工業強勁增長的背后,是工業結構的深度調整,是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初見成效,是以數字經濟為新引擎的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1-6月,10個重點傳統制造業利潤總額持續上揚,同比增長24.4%,對規上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以“畝均論英雄”作為指揮棒,已累計依法依規減免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48.7億元,征收低效企業差別化電價、水價和排污費4.13億元,全部用于支持企業和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動能轉換再升級。數字經濟正在開啟一場重大的經濟發展大轉型。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348億元,同比增長16.4%,占GDP的9.1%,比重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在生產領域,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成為工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內核;得益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傳統制造業再現活力。在消費領域,以阿里巴巴為龍頭的新零售大格局正在形成,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產業融合新模式新業態已領先全球。在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以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為引領,正釋放出無窮的發展新動能。
改革創新再深化。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上半年,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證通辦、一次辦結”,“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率、滿意率分別達88.8%、94.7%,省市縣三級共1458項辦事事項實現標準化,80%以上的事項實現網上辦理,48.4%的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牽引下,“畝均論英雄”改革、“標準地”改革等多項改革不斷深化,拓展了改革創新的廣度和深度。與此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新突破。上半年,處置“僵尸企業”207家,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741家,整治臟亂差企業(作坊)9871家。改革創新,正為浙江率先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制度供給。
對外開放再提質。在5月召開的全省對外開放大會上,省委書記車俊宣布,省委、省政府將推出10項新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以更大力度把新時代對外開放推向縱深。上半年,進出口、出口、進口總額分別為13330、9840和3490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第四、三、六位,同比分別增長8.9%、6.0%和18.0%,出口占全國份額提高,出口結構繼續優化。以“一帶一路”為統領,浙江對外開放正邁向新的歷史節點。上半年,浙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4274億元,增長11.2%,占全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額的11.0%。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之下,短期來看浙江出口或將受到一定沖擊,進而對浙江制造業發展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長期來看,外部因素的變化或將對浙江外貿結構優化產生一定的倒逼效應,有助于提升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觀意愿,促進行業結構和資本結構的優化,推動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進口替代產品逐漸增多。
高質量發展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沿著正確的方向、路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浙江已成就良好開局。在推進“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征程上,浙江要扛起新使命、增強新本領、展現新作為,全力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下好高質量發展先手棋,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