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 路雄英
近年來,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穩步推進、進展顯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國土資源信息化體系基本建立。特別是浙江省不動產登記一窗云平臺,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預約”全省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云平臺;浙江省國土資源“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建立了標準統一、匯交規范的核心數據庫,實現了多數據、多信息的綜合監管;以及浙江省建設用地供應動態監管系統、浙江省國土資源網上交易平臺(包含土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和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浙江省地礦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等多個國土資源信息平臺。各信息平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真正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全面實施后,如何防范腐敗風險和技術風險,做好輿論引導和證據留痕,確保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有序開展,成為一項十分緊迫又重要的工作。為此,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中歷來十分重視信息平臺風險防范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
要建好籠子,做好制度建設。貫徹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加大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力度,把中央要求、群眾期盼、實際需要、新鮮經驗結合起來,本著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則制定新的法規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努力形成系統完備的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以土地使用權網上交易系統為例,根據浙江省實際,確定了“統一交易制度、統一平臺建設、業務屬地管理”的總體工作思路,省級主要負責土地出讓網上交易規則的制定、網上交易系統的開發和網上交易行為的監管,市縣主要負責土地出讓網上交易的具體組織實施。出臺了《浙江省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網上交易規則(試行)》(浙土資規〔2017〕4號),下發了《關于全面實施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網上交易工作的通知》(浙土資發〔2017〕12號),加強政策解讀和業務指導,通過制度設計,預防腐敗風險,使得土地出讓全過程在制度的框架內運行。
要關住籠子,做好制度執行。加強監督檢查和追責問責,把各項制度落到實處。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實行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加強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堅決查處腐敗案件;在容易產生濫用權力的領域、環節和部位,建立有針對性的權力制約機制,防范腐敗發展蔓延;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依靠法治制約權力,使國家機構和工作人員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確保權力在“剛性”的制度籠子里運行,有效防止腐敗。浙江省建設用地供應動態監管系統,注重監管職能的轉變,以對市縣監管實施情況開展不定期檢查,在土地出讓金支付、土地交付、開竣工等進展情況、土地實際使用面積以及是否違法用地等“批、供、用” 各個環節中,實現了土地供應與利用過程的實時監管和系統自動控制,以輔助決策功能支持為落腳點,進一步提高了土地供應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服務能力,浙江省建設用地“批、供、用”統一監管技術平臺建設,實現了建設用地從供應到利用的全過程動態監管。
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建設的程度決定了國土資源信息化開展的深度。深化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建設,加強信息基礎服務建設,使國土資源信息基礎平臺建設能取得突破,在數據采集方面,應盡可能統一協調,構建標準化數據庫。在類型標準化、處理技術標準化、處理工具標準化為原則的前提下,規范國土資源信息服務平臺的收集和發布工作。同時針對敏感信息,進行絕密等級劃分和處理,保證國土資源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按照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聯合發布的《國土資源部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關于推進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的通知》(國土資發〔2017〕83號)要求,浙江省國土資源“一張圖”綜合監管平臺加強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從基礎上建立了標準統一、匯交規范的數據庫基礎,集成整合相關數據和應用系統,建立集信息采集、綜合分析、批后跟蹤、比對核查等綜合分析能力,為國土資源“批、供、用、補、查”提供了精確的電子沙盤,極大提高了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具有統一性,建立“一張圖”核心數據庫,集成相關數據和應用,實現數據聚集,消除信息孤島,建立集信息采集與動態監測、信息對比核查、信息綜合分析研究功能與一體的綜合監管平臺,破除以往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形式多樣、坐標系統不統一、圖屬分離、數據利用率地下的問題。具有保密性,國土資源“一張圖”基于業務內網環境的數據發布,嚴格按照各級保密規定、數據管理辦法進行數據過濾、傳輸加密、訪問限制等措施,從而保證系統整體的保密性。
處理,穩妥回應處置競買人和社會輿論的質疑,避免形成重大負面輿情。浙江省地礦信用信息公示平臺,將探礦權人、采礦權人、中介服務機構、專家信息、異常名錄、違法名單、檢查抽查信息等地礦工作相關的資料信息全部在網站公開,接受媒體和公眾的監督,保障地礦工作在“陽光下進行”,防止尋租腐敗,促進清廉浙江建設。
政府信息公開是現代政府的內在必然要求,是推進依法行政、打造“陽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公共資源配置領域尤其如此。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和省政府辦公廳《浙江省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規定,浙江省7個縣(市、區)正在深入開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統一公共資源交易事項公開內容、流程等,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息公開標準化創造條件。國土資源信息公開的規范化、透明化,不僅能夠避免人為干預、防止滋生腐敗,讓國土資源工作在陽光下進行,還能有效預防出現負面輿情,進一步增加交易行為的公信力。浙江省國土資源網上交易平臺,強化信息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上交易系統查閱出讓地塊相關資料,實時觀看網上交易情況,強化土地出讓行為的陽光化與透明化。土地出讓相關數據信息全部在互聯網公布,有利于消除違規設置資格的現象,進一步鏟除滋生腐敗土壤。對競買申請人反映網上交易系統出現異常情況或者群眾對違法違規交易行為的舉報和投訴,及時開展調查
在司法實踐中,證據對行政訴訟以及之后有效規避法律風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資料只有在糾紛產生或者出于預防糾紛為目的的時候才稱其為證據,其他時間這些資料只作為日常管理資料而保存,因此資料在證據留痕方面的作用往往被忽視,從而導致證據功能缺失。全省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云平臺,對全省82個登記平臺進行統一標準、規范業務、網絡互聯、系統對接、數據共享等建設改造。將原先的順序辦理調整為與登記環節進行集成,嚴格按照《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操作規范》等不動產登記業務要求,不缺補漏原則,重新制定收件目錄,一次性收取申請對象的房屋交易、稅收申報、不動產登記所需的全部材料。通過交叉認證結果,對收件資料審核分類,由交易、契稅兩部門并聯辦理,驗證申請材料真實可靠。既實現了“一窗受理”,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眾,又嚴格履行法定的登記職責和程序,確保不動產登記依法依規辦理和證據留痕,不因“最多跑一次”改革而變形走樣,有效杜絕了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