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瑛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微博上曬出的一張全球市值TOP10對比圖曾在網絡引發熱議。圖片顯示,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名中,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臉譜、阿里巴巴、騰訊等數字化企業占據七席;而在2007年,榜單排名依次是埃克森美孚、通用電氣、微軟、中國工商銀行、花旗集團、AT&T、皇家荷蘭殼牌、美國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移動。雷軍先生由此感嘆,十年巨變,充分證明了互聯網強大的威力。與雷軍先生相似,越來越多的人將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數字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的新引擎、新動能。
發展數字經濟也成為諸多國家和地區重塑全球競爭力的戰略抉擇。OECD(經合組織)發布的《數字經濟展望2015》顯示,截至2015年,在接受調查的34個國家中,已有27個在國家級層面發布了數字經濟戰略,另有部分國家制定了若干針對特定領域和部門的政策。2016年以后,通過G20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數字經濟在更高層面和更廣范圍形成了共識。在中國,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黨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明確提出要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
浙江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鮮活樣本,憑借著市場化改革的先行先試和卓有成效,以及浙江人骨子里的創業創新基因和商業精神,浙江已經具備數字經濟(“數字經濟”作為國際通行稱謂,其實質與“信息經濟”無本質區別)發展的良好條件和先發優勢。據省政府咨詢委開展的信息經濟發展測評顯示,2014—2015年全省信息經濟發展總指數均居于全國第四,與排名前三的北京、上海、廣東和排名第五的江蘇同處第一方陣,且增長勢頭良好。尤其在信息化應用領域表現突出,企業、個人、政府三大主體亮點紛呈:電子商務發展領跑全國,全省共計45個縣(市、區)入圍2016年全國“電商百佳縣”排行榜;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的落地推廣,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賦能全球。“云”上銀行、無人超市、互聯網法院、互聯網醫院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移動支付蓬勃發展,2016年全省移動支付總額及人均支付金額均居全國第二;2017年9月1日,全國首個“刷臉支付”商用試點落地杭州。“互聯網+政務服務”特色彰顯,浙江政務服務網建設有效提升政府服務方式完備度、服務事項覆蓋度、辦事指南準確度、在線服務成熟度;“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跑一次”改革助推打破數據孤島,2015-2016年浙江省級政府網上政務能力評分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此外,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中,有一半(網購和支付寶)在浙江誕生。
作為國家首個信息經濟示范區,浙江這塊“國字號”試驗田正為全國提供越來越多的有益經驗和生動借鑒。更為可喜的是,這個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仍在乘勢而上、濤頭弄潮。2017年12月25日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車俊旗幟鮮明地指出,要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袁家軍省長對數字經濟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強調以工業互聯網、分享經濟撬動經濟數字化轉型,以“互聯網+”公共服務、基層四個平臺撬動社會數字化轉型,以打破信息孤島撬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新經濟為引領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次會議為浙江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魄力之大、定位之高、力度之強、舉措之實前所未有,清晰地傳遞了浙江勇立信息經濟發展潮頭,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樹立中國標桿的決心和信心。
藍圖已經繪就,逐夢惟有篤行。2018,我們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