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子義

圖/黃偉光
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金華探索田園綜合體建設,恰逢其時。
當前,國家和省都已出臺了田園綜合體試點扶持政策,并公布了試點城市(項目)名單。如國家財政部在2017年5月24日下發了《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省財政廳和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在2017年5月23日分別下發了《關于做好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浙財基(2017)15號)和《做好組織申報2017年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準備工作的通知》(浙農綜辦(2017)43號)。2017年,財政部確定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等18個省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2017年8月,安吉縣“田園魯家”等全國15個項目列入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2017年10月,省財政廳公布建德市、浦江縣等18個縣市為全省2017年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從指導思想看,要實現四個目標。即: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實現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積極探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逐步建成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從基本原則看,要遵循四個原則。一是以農為本,以保護耕地為前提,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二是共同發展,讓農民真正受益和分享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改革成果。三是市場主導,調動多元化主體參與田園綜合體積極性。四是循序漸進,探索一條特色鮮明、宜居宜業、惠及各方的田園綜合體建設和發展之路。
從重點建設內容看,要包括六方面內容。一是完善生產體系發展條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打造涉農產業體系發展平臺,打造農業現代產業集群。三是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動能,帶動區域內農民致富增收。四是構建鄉村生態體系屏障,促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六是健全優化運行體系建設,處理好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者的關系。
從創建要求看,要具備五有條件。即: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規模、有潛力的鄉村和產業。創建區域范圍內農業基礎設施較為完備,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較好,區位條件優越,核心區集中連片,發展潛力較大。試點規模以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的若干個行政村為片區,進行集中連線連片打造,每個片區以3-5個村為宜??臻g劃分為核心區、輻射區、衍射區3個層次,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不少于1萬畝,以1-3萬畝為宜。
從投資主體看,要構建多元融資渠道。核心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輻射區和衍射區要注重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入社會資本,確保社會資本投入大于財政資金投入。
從扶持政策看,中央省級投入較大。試點期間,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5000-10000萬元的扶持資金。各試點省份、縣級財政部門還將通過統籌使用好現有各項涉農財政支持政策,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采取資金整合、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引導基金等方式支持開展試點項目建設。
從考核要求看,試點實行一年一考核。試點期限不超過3年,力爭1年初見成效,2-3年有大的發展變化,試點工作一年一考核,考核不合格,省以上財政不再給予資金支持。明確要求試點項目原則上應由政府設立管委會。
全國各地立足自身實際,探索形成了形態各異的田園綜合體。經梳理匯總,主要有以下四種:
農業觀光模式。該模式以休閑觀光為主要特色。如無錫市東方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50億元,是國內首個田園綜合體項目,由東方田園投資建設,總面積約6200畝。該項目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對村里老房子進行修繕保護成為了特色民居,打造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休閑體驗地。開業以來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
特色產業模式。該模式以特色產業為主要特色。如唐山市遷西花鄉果巷田園綜合體項目,項目規劃總面積3.5平方公里,園區面積18000畝,計劃總投資21.5億元。依托燕山獨特的山區自然風光,著力建設生態優良的山水田園、百花爭艷的多彩花園、碩果飄香的百年果園、歡樂暢享的醉美游園、群眾安居樂業的祥福家園。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帶動就業3500人,項目區增收8億元以上,核心區12個村近萬名農民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體驗經濟模式。該模式以農事體驗為主要特色。如湖州市安吉縣魯家田園綜合體,是浙江入選全國田園綜合體兩個試點項目之一。規劃范圍總計55.78平方公里,以魯家村白茶、鐵皮石斛、野豬飼養、野山羊等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的南北莊、義士塔、赤芝3個村,構筑“1+3”格局。該項目累計引進商業資本投資約20億元,流轉土地7000多畝,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8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3.3萬元。
文旅融合模式。該模式以農旅結合和生態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為特色。如四川省蒲縣明月國際陶藝村,依托7000畝竹筍園、3000畝茶葉園,發展以陶藝為核心的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吸引各類文化藝術類人才入駐。2016年,接待游客15萬人,旅游收入超過1200萬人。
金華市高度重視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2017年6月,金華市農辦會同財政局、國土局、農業局,起草了《關于支持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初稿)。2017年10月,省財政廳公布2017年度省級田園綜合體創建試點名單,全省共11個,浦江縣成功列選。金華各縣(市、區)創建熱情較高,武義花田小鎮、金義都市新區漁歌小鎮和義烏森山健康產業園等已經啟動規劃建設,預計總用地69872畝,總投資44.7億元。
存在問題。一是上級政策仍待明朗。雖然中央已經明確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開展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但除國家財政部下文支持外,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土部等部門均未出臺具體可執行的政策意見,也未開展具體部署。全國各地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都仍處于試點階段,仍缺乏田園綜合體建設標準模板,無錫田園綜合體至今也仍未全部完工。二是土地“瓶頸”突破較難。按照建設用地管理辦法,田園綜合體建設中農業旅游設施所需的接待、餐飲、住宿、會議、大型停車場、廁所、農產品展示展銷等用地,都需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同時,農戶“惜地”情結增強,“寧可守著自留地,也不愿化土為錢”的現象增多。三是資金籌措有待加強。隨著國家和省一級加強對地方性政府負債的管理,地方政府舉債越來越難。田園綜合體建設除了爭取到省級、國家級試點,每年可以享受到2500—5000萬元的上級資金支持外,其他試點項目只能通過在現有涉農財政盤子里統籌調劑解決。四是管理體制有待理順。市農辦和農業局是此項工作業務主管部門,但國家、省里基本都由財政部門在牽頭。
對策建議。一是理順一個機制。建議成立金華市田園綜合體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農辦、市農業局、市財政局等單位主要領導任副組長。二是抓好一批試點。既要舉全市之力支持省級試點浦江縣加快田園綜合體建設,又要加快出臺市級實施意見,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確定一批市級試點名單。同時,還要積極謀劃和爭取2018年度國家和省級試點爭取工作。三是引進一批資本。瞄準東方田園等龍頭企業,通過PPP等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金華田園綜合體建設,解決田園綜合體建設周期長、投資大等問題。四是培育一批主體。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通過農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社等渠道激發群眾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熱情,著力構建企業、合作社和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積極盤活農村集體資產,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增強和壯大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真正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村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