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
金華市特色小鎮創建工作自2015年以來已取得較好成效。全市立足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資源,切實加強謀劃推進、統籌協調和政策供給,已創建省、市級特色小鎮27個,其中省級創建類8個,涌現出如磐安江南藥鎮等全省年度考核優秀鎮,形成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發展氛圍。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全省百個特色小鎮布局業已形成,特色小鎮創建的區域間、行業間、要素間競爭日趨加劇,更高水平謀劃建設特色小鎮的要求呼之欲出。為此,金華市應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關于特色小鎮建設要求,依托交通、科技、生態廊道特色資源優勢,著力產業聚焦、空間聚集、功能聚合,全面做好特色小鎮創建和前瞻謀劃各項工作,為金華市打造絲路樞紐、商貿之都、智造強市、文化名城、旅居福地提供堅實支撐。
(一)聚焦交通廊道,謀劃高鐵小鎮
金華市作為絲路經濟帶的新起點,迎來上升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重大契機。金義東城際軌道、義烏疏港高速公路、浙中公鐵水聯運港、義東永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軌道交通、鐵路、公路、機場高效銜接,為金華市高端制造、人才、服務要素集聚提供廣闊空間。未來一段時期,金華市有望依托交通廊道建設,培育形成與之密切相關的交通裝備制造、國際物流、現代商務等類型特色小鎮。
加快建設高端交通裝備制造類特色小鎮。瞄準國際先進的交通設施產業中高端,著力在軌道交通裝備零部件、航空、新能源汽車等制造和應用領域實現價值鏈延伸拓展,大力推進如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綠色動力小鎮、眾泰汽車小鎮、中車小鎮等建設。
積極拓展國際貿易物流類特色小鎮。健全航空、河海、公路及鐵路多式聯運智能化物流網絡,引進集聚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企業中心,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務、新功能,推動電子商務服務模式和服務標準國際化,加快建設陸港小鎮等載體,打造智慧物流基地。
培育交通樞紐、城市新區類特色小鎮。發揮綜合交通無縫對接的區位優勢,配套高品質、現代化、國際化公共服務設施,打造高鐵新城成為宜居宜業宜商環境,建設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高度商業化、現代化特色小鎮。
創新謀劃未來產業型特色小鎮。發揮高鐵站場區位和土地價值優勢,布局發展新型產業,大力引進面向未來的科技型產業和科技型企業,助推金華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聚焦科創廊道,謀劃科創小鎮
金義科創廊道西起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至義烏信息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核心區面積約160平方公里。這一帶圍繞建成浙中先進生產力黃金主軸總體定位,加強創業創新載體和軟環境建設,目前已經形成較強的人才、院校、科研機構、專利成果集聚效應。未來一段時期,金華市應發揮這一帶科技資源領先優勢,培育具有較強創新創業活力的特色小鎮。
加快信息經濟類特色小鎮建設。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性、創新性、帶動性的信息經濟龍頭企業,加快培育信息軟件、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泛娛樂、虛擬現實、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產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生產和應用,打造金華互聯網樂樂小鎮、金義寶電商小鎮、光源科技小鎮、云驛小鎮、五金工匠小鎮等一批信息經濟特色小鎮。
推進教育等新興特色小鎮培育。充分利用好本地浙師大、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資源,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推動師大云谷小鎮、北大科創小鎮、哈工大機器人小鎮、上海交大教育小鎮等一批與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特色小鎮建設。
全面提升科研環境培育科技創新類小鎮。研究落實招院引所、人才引進、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等政策,加快金華科技城、義烏科創新區等平臺建設,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工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建設,增強承接創新戰略和創新要素集聚的競爭力。
(三)聚焦生態廊道,謀劃風情小鎮
浙中生態廊道涵蓋衢江、蘭江、金華江等八大主要河流及其流域,全長380余公里,總面積830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7.6%,境內生態環境優越、歷史人文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挖掘和創新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歷史經典、現代農業、影視創意資源,加快培育特色小鎮,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品質消費需求。
做強做大旅游文化特色小鎮。依托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兩類特色資源,拓展鄉村旅游、健康旅游、研學旅游、體育旅游等產品,完善智慧旅游、民宿、自駕營地等配套服務,創新旅游特色小鎮服務供給。重點推進絲路風情小鎮、赫靈方巖小鎮、仙華小鎮、溫泉小鎮等旅游小鎮建設。
挖掘建設歷史經典特色小鎮。應對個性化、品質型、非生活必須品的消費市場趨勢,推動歷史經典產業品牌建設、品質提升、業態融合,形成“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發展路徑。加快建設諸葛古建筑文化小鎮、木雕小鎮、江南藥鎮、古茶場文化小鎮、花園紅木家居小鎮等小鎮。
積極發展影視、農業、健康等創意類特色小鎮。發揮橫店影視品牌影響力和資源集聚效應,打造影視類小鎮。加強農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建設一批具有生產、體驗、游樂、養生等功能的農業休閑類小鎮。推動大健康產業、大文化產業、大旅游產業等融合發展,打造森山健康小鎮、ATV酷玩小鎮、PK竟藝小鎮、康養小鎮等一批多姿多彩的創意小鎮。
金華市特色小鎮的形成和發展,是根植于金華的產業基礎,自發進行產業強鏈、補鏈和拓鏈的產物。未來一段時期,各類特色小鎮應進一步以創新為紐帶,以產業價值鏈延伸為導向,拓展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創造新價值,全面增強自我發展、自我更新能力。
強鏈型特色小鎮。金華市實施以汽車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主線的工業強市戰略,催生新能源汽車小鎮、綠色動力小鎮、眾泰汽車小鎮、光膜新材料小鎮等一批強鏈型小鎮,這些小鎮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增強傳統汽車制造產業的典型特征。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這類特色小鎮應進一步提升強鏈效應,大力發展總部型制造業,引導鼓勵企業總部牢牢扎根于金華,支持企業工廠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建設發展,促進企業優化制造業要素配置和利用方式,提升現有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
補鏈型特色小鎮。如木雕小鎮、水晶小鎮等歷史經典小鎮,以創意、設計、策劃、展示、總部經濟和商業模式創新為主打,彌補了金華市傳統產業內在欠缺;又如武義溫泉小鎮等旅游小鎮,補足金華區域經濟中現代服務業發展短板;再如裝備制造小鎮,深化完善服務型制造功能。下一階段創新補鏈方式的重點是,促進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以優勢產業為基礎,以服務業為助力,在服務中實現創新和增值,促進從加工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產品銷售為主向“產品+服務+理念供給”轉型,造就新的產業發展態勢。
拓鏈型特色小鎮。拓鏈是創新的產物,如信息經濟小鎮、健康小鎮以及一些高端制造業小鎮,都是金華市無中生有的產業類型,具有典型的拓鏈特征。未來一段時期,金華市應積極借鑒杭州丁蘭智慧小鎮、余杭夢想小鎮、西湖云棲小鎮等經驗,秉承創新宗旨,創新建設發展模式,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促進了高新科技產業的加快發展。
特色小鎮建設發展關鍵在于激發社會活力。在堅持市場主體語境下,創新特色小鎮建設、招商、運營、投融資等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參與小鎮建設的積極性。
建立小鎮梯隊建設機制。根據《浙江省特色小鎮驗收命名辦法》的特色小鎮驗收條件,每年組織開展特色小鎮自評、專家團實地核驗、綜合計分。按最終得分從高到低將全市特色小鎮劃分為省級示范類特色小鎮、省級驗收命名特色小鎮和市級特色小鎮3個梯隊進行分類指導。對投資明顯難以達到特色小鎮標準的予以“一票否決”,取消其創建資格。
創新小鎮建設運營機制。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小鎮建設運營。引入專業公司提供市場化的孵化平臺、檢測檢驗服務、公共技術服務、招商引資服務等推動硬件建設和產業發展。
創新小鎮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市場主導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投資、運營和管理。建立特色小鎮與金融資本對接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特色小鎮提供針對性、便利化的金融信貸支持。
創新小鎮招商引資機制。積極謀劃萬畝級平臺,做好省市縣重大項目聯合招引,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特色小鎮大項目、大平臺、大產業引進。靈活推進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變單個項目招商為特色小鎮招商。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參與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