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國人非常重視過春節等傳統節日,還有家中老人的大壽日。每到這些日子,常常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會餐。
大凡人們平日都省吃儉用,但過年節、做壽的餐桌上卻是非常豐盛,此時人們除了一飽口福,還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平時難見的各種菜肴。
我喜歡研究物流,喜歡瞎琢磨,喜歡將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與物流掛鉤。早年間,傳統中餐餐桌上派生出來的物流曾進入到我的視野,從物流的角度觀察,逐漸形成了傳統中餐餐桌物流的概念。當時,社會上與學術界還從未見到有“餐桌物流”這一說法,因此,我怕別人恥笑,不敢冒然講出這個概念,所以對于“餐桌物流”僅有粗淺的想法,但沒當回事,并沒有專門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前些年在寫一本書時才作為一個題目來考慮。
雖然都是物流,但餐桌物流與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物流區別甚大:
在陸地上,社會物流依托的平臺是道路,所使用的裝備工具是有輪的車輛和長著腳的人及牲畜,有路之處任憑馳騁,無路之處多有限制,由于社會之人需要交往,自然便要有物流,但走的人多了便成為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后來者可以依托的物流平臺,當這些需要多年才能自然形成的物流平臺己經跟不上人們欲望和需求的增長速度時,人們便能動地去構造物流平臺,支持物流的發展,物流便這樣成為社會的重要話題,成為經濟領域的重要產業,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餐桌物流則是另外一種狀態:僅在餐桌范疇,傳統中餐規范的是八人或十人一桌,就餐者繞桌圍坐,中間放置菜肴以共享,菜肴離就餐者遠近不一,常有取用不便,礙于禮儀,又不能站立伸手去取用,于是就需要有物流裝備工具來相助,依托的物流裝備是餐桌中間的大轉盤,傳統中餐餐桌物流核心區域是餐桌中間的大轉盤式的物流平臺,這個物流平臺極具特殊性,那是動態的物流平臺,動態的表現是平臺可以旋轉,類似劇場中的旋轉大舞臺,是旋轉大舞臺的縮型板,舞臺上表演的不是戲劇、舞蹈,登場的是大碟、大碗,里面裝的是美味菜肴。轉盤上擺滿的菜肴及其盛裝工具通過大轉盤的轉動輸送到繞桌圍坐的人前,就餐者用筷子、勺等工具取用。滿足了就餐者“口福”,如果沒有這大轉盤,許多同桌的就餐者對伸手不及遠處的美食,那是可望而不及,礙于禮儀,又不能站立伸手去取用,這樣就只能飽一飽“眼福”而無緣“口福”了。
餐臺轉盤這動態的物流平臺是傳統中餐餐桌物流系統的核心裝備,并不那么簡單,也是有講究的:從轉動轉盤的動力角度可以分為手動、電動與機動三類:
第一類是手動轉盤:用手推動餐臺大轉盤轉動,轉動快慢取決于推動之人,繞桌圍坐的人無論誰伸手即可推動,方便隨意、構造簡單,因而有長期、廣泛的使用;
第二類是電動轉盤:用電推動餐臺大轉盤轉動,手控按鈕開關決定轉盤是否轉動,轉動速度均勻,由于餐臺大轉盤上裝有電器和電動機構,結構較為復雜,價格也較高;
第三類是機械轉盤:依靠簡單機械推動餐臺大轉盤自動轉動,在之前需要進行調制,使其具有運轉的能力,就如同鐘表指針那樣,這或許又有許多辦法。
餐臺轉盤按轉盤盤面制造材料不同,也有三類:
第一類是玻璃制餐臺轉盤盤面:盤面是圓形的玻璃板,主要特點是,美觀、平整、光滑,因而便于清理,是采用最多的一類;
第二類是鋁制餐臺轉盤盤面:盤面是圓形的鋁合金板,價格比玻璃制的高,因而應用的數量及廣泛程度不如玻璃制的那一類;
第三類是木制餐臺轉盤盤面:盤面是圓形的木板,由于木材容易加工,是最早應用的餐臺轉盤盤面,現在己經失去了優勢,因而逐漸趨于停止采用。
上述餐桌物流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也算具有中國特色,現在隨國情的變化也正在發生改變。筆者對其深有懷念,故借此文做個追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