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是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 (簡稱 “國培計劃”)中的一類項目,高年級優秀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置換出中小學骨干教師到培訓機構與優質中小學進行為期3~6個月的脫產研修。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一般分為集中研修、 “影子教師”實踐、總結反思、返崗實踐等4個環節。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的有效內容和方式是什么?如何有效地管理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如何提高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的實施效果?到目前為止研究還比較少,仍沒有較為成熟的模式。本研究對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進行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影子教師”是指讓參與培訓的學員充當指導教師的 “影子”,與 “指導教師”如影相隨,在現場的教育實踐中,細致觀察 “指導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和教研科研行為,并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把 “聽、看、問、議、思、讀、寫”等自主學習行為整合為一體的培訓方式,以深刻感受與領悟 “指導教師”的教學和教研科研理念、策略和行為等的培訓方式。
貴州師范學院 (簡稱 “我校”)是貴州省的中小學教師省級培訓基地之一,自2010年起開始承擔 “國培計劃”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為進一步提高 “影子教師”實踐的質量和效果,我們不斷探索,構建了 “五位一體”的基于團隊研修的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團隊研修的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
2014年教育部改革創新 “國培計劃”教師培訓模式,倡導集中研修與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模式,該模式的有效實施需要有能貫穿全程的研修團隊。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從源頭上抓起,選派學員時充分與省教育廳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溝通,每個項目縣每個學科選派5名骨干教師,以縣為單位組建研修團隊,每個培訓班組建10個研修團隊,研修團隊一直貫穿項目的始終。在 “影子教師”實踐階段,每個學科選派一個研修團隊到 “影子教師”基地學校。
置換脫產研修項目要求為學員選派 “雙導師”,一方面組建 “影子教師”基地學校指導教師團隊,每個基地學校每學科選派3-5名教師作為學員的指導教師團隊,每1位指導教師與1-2名學員結對子,形成一對一指導與團隊指導相結合的指導模式。另一方面組建培訓機構 (高校)指導教師團隊,3名培訓機構(高校)教師組成一個指導教師團隊共同指導3個學員研修團隊,同時每名培訓機構 (高校)指導教師又與1個學員研修團隊結對子,也形成一對一指導與團隊指導相結合的指導模式。
不同的基地學校有其各自的特色和優勢,為了讓學員的學習視野更寬廣、共享不同基地學校的優質資源,將一定區域內的3-5所學校組成1個基地學校團隊, “影子教師”實踐期間同學科的學員研修團隊可共同到1所基地學校開展聽課、上課、議課、教研科研觀摩、主題研討等活動。
為有效落實集中研修與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學校建設的貴州省中小學教師研修平臺 (http://yx.gzteachers.cn/portal/shixun/),在項目開始實施前組建多個網絡研修團隊 (或稱網絡研修社區),每個網絡研修團隊由1個學員研修團隊、1個基地學校指導教師團隊、1個培訓機構 (高校)指導教師團隊共同組成。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交流研討、跨時空指導、問題反饋與解決、學員學習過程監控等。
根據本省 “國培計劃”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的要求,設計了4個階段一脈相承、相互聯系的研修課程內容,構建了 “理論學習——實踐轉化——反思提升——行動應用”的一體化研修程序,“影子教師”實踐環節的時間為30天 (4周),學員的研修內容、考核要求和研修時間如表1所示:

表1 “影子教師”實踐的內容、要求和時間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涉及的單位和人員比較復雜,必須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才能確保該環節的培訓效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參訓學員數量較大、學科領域較多的特點,我校整合多方資源,緊密聯系優質區級教師發展中心或教師進修學校,充分發揮他們監督指導和行政管理的功能,建立了高等學校項目統籌管理部門、高等學校項目執行院(系)、優質區 (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基地學校相互聯動的有效管理機制,所涉及的每一個單位選派1名領導、1名項目負責人和1名聯絡員進行對口聯系、監督和管理,力求實現環環有人抓、層層有落實、時時有指導、處處有監管。具體的管理機制如圖2所示:

圖2 “影子教師”實踐的聯動管理機制
我校2014年承擔 “國培計劃”中小學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和幼兒園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參訓學員550名,涉及小學語文、小學數學、小學英語、初中語文、初中數學、初中英語、初中物理、初中化學、初中政治、學前教育等10個學科領域,對基于團隊研修的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進行了實施,整體培訓效果顯著,在教育部的網絡匿名評估中,項目綜合平均得分在全省承擔任務機構中名列前茅。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為全面了解基于團隊研修的“影子教師”實踐模式的效果,參照教育部的匿名評估問卷設計了相關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的每個題項使用李克特5點計分方法, “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選項分別計為 “5分、4分、3分、2分、1分”。培訓結束時利用問卷對各學科領域參訓學員進行抽樣調查,共抽取110位參訓學員 (占參訓學員的20%)填寫了調查問卷,回收的110份問卷全部有效。利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的培訓效果非常顯著,各題項綜合滿意度平均分為4.72,具體各題項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參訓學員滿意度情況
總的來說,通過基于團隊研修的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的構建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在參訓學員的訪談中,他們提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及需要優化的地方:①以縣 (區)為單位組建學員研修團隊雖然有利于貫穿研修項目的始終,但來自不同縣 (區)的學員之間共享資源會受到一定的影響;②同課異構教學實踐以學員研修團隊為單位完成任務,極個別學員的參與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效果,未能有效實現人人轉化的培訓目標;③基于團隊研修的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涉及的單位和人員較多,對各類單位和人員工作情況的考核評價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我們將針對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培訓工作中不斷探索,對基于團隊研修的 “影子教師”實踐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進,以提高 “影子教師”實踐環節的培訓效果。
[1]汪文華.帶課、帶研、帶學、帶資,促進“影子教師”培訓有效實施——以2010年“國培計劃”安徽省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3):8-10.
[2]袁振東,李沛璇.初中化學骨干教師“影子教師”培訓現狀調查研究[J].化學教育,2014(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