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其語言環境既包括生字的詞語、句子,也包括段落 (或短文)等。新課標教學明確提出, “在語境中識字”,基于語境,讓學生快樂識字,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多元識字,繼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下面,筆者就 “基于語境,讓學生快樂識字”的相關問題作以下幾點分析探討。
在語境中識字主要是指讓學生在識詞中認字,在語句學習中識字,并將所學的詞組、語句等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其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的識字能力能夠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得到提高,繼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首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此時學生的個體語言獲取往往源于特定環境下的自我觀察與模仿,基于語境的前提下進行認字、識字,十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語言學習規律。其次,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進行教學,根據學生對生活事物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漢字音、義、形的相關知識和聯系,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幫助學生建構事物概念,繼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1)借助故事、兒歌優勢創設語境。低年級的學生容易被趣味性的故事所吸引,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兒歌將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繼而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愉快地學會認字、識字。例如當學生學習到“雨點”一文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將 《小雨沙沙》的MV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該MV的音樂曲調較為歡快、愉悅,學生的興趣立即被這愉快的樂曲所吸引,進而情不自禁地跟著歡快的樂曲唱起來。在上課時,教師結合學生喜愛猜謎的游戲將 “雨點”一詞引出,并借助古文字圖對學生進行 “雨”字的字義、字形教學,通過借助故事、兒歌優勢創設語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 “雨點”的認識。
(2)借助實物、圖畫資源創設語境。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主要源自直觀的物體展現,或者視覺上的觸動感知,借助實物、圖畫資源,能夠勾起學生對生活的記憶,繼而有效加強學生對漢字與客觀事物之間關系的理解,最終有效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有限,低年級學生的語文課本教材往往是圖文并茂的,在抽象的文字基礎上插入圖畫,能夠將難懂的文字轉為形象、直觀的圖文符號,繼而讓學生在生動的主體表達中學會認字、識字。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圖文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讓教學更賦有情趣性。例如當學生學習到第二冊 “識字 3”一文時,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學生已經接觸到 “泉” “石” “川”等事物,教師在教學中再借助插圖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談一談對這些事物的認識,并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等,通過借助實物、圖畫資源創設語境,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學會將具體事物與字形等聯系起來。
(3)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語境。現實生活是教學的源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資源作為教學內容對學生展開識字教學。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切入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巧妙地將生活與教學聯系起來對學生展開識字、認字、寫字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親切、自然的學習環境中愉快地接受知識。例如當學生學習到第一冊 “識字4”一節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發揮課程資源的優勢,將識字作為中心,同時將游園作為主線進行 “美景欣賞”以及“游樂設施趣玩”教學環節設計,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體驗中快樂地感受到識字的學習樂趣,從而使教學課堂充滿生機。
(1)在語境中把握漢字構字規律。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它的字形、字義存在多重意義。每個漢字所傳遞的信息均蘊涵著其自身的思想文化內涵,在對學生進行文字教學中,建立起與之相關的語言情境,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進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漢字的基本構字規律。例如在第三冊“識字4”一節時,教材課本中將 “苗”作為基本字,而后衍生出 “貓” “喵” “描”等與之相似的生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 “轉盤識字”的游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生字、生詞認字,讓學生觀察、比較它們之間的字形區別,而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生字進行講解,進而有效糾正學生的認知錯誤,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字形特點,使其在游戲課堂中逐步認識到 “苗”的構字方法和規律。
(2)語境中把握獨立識字的方法。文字是一種語言符號,它是人類發展的產物,一旦脫離語境,文字的理性符號系統將會失去原有的意義,若在特定的語境中表現出來時,其意義則變得靈動、鮮活起來。 例如在第三冊 “識字 8” 一節中, “水泡”“書包”等詞語的呈現均為字面意義,其中,僅有“飽”字使用了引申的意義,即充足、充實的意思。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語境創設,如為學生設計選詞造句教學環節,讓學生在語境中將 “飽滿”的含義突顯出來;而后進行擴詞訓練,通過多語境學習,學生可以較好地理解“飽” 的多重含義, 如把握 “吃飽” “大飽眼福” 的字面意義、語境意義等。通過不同語境的創設,能夠讓學生在認字過程中學會總結歸納,如學會進行同音字辨義,能夠熟練地進行生字加減筆畫練習,可以明確形近字的區別等,繼而學會自主識字,最終讓學生把握獨立識字的方法。
(1)多種途徑教學,提高學生整體識字水平。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提高學生的整體識字能力,繼而更好地適應生活,基于大語境前提下,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便于學生認讀。大語境有家庭、學校、戶外等,如學校圖書館標語、年級黑板報、家庭家用電器標簽、戶外廣告牌等,這些均為學生的識字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語境空間,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條件和機會。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資源,繼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2)主題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識字能力。語文教材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即以 “單元”為板塊進行教材內容編排。主題閱讀是指將教材內容的不同單元分為各個整體,使主題統領整個單元,在具體教學中以課文教材為例,對學生的閱讀、識字等學習過程進行統籌規劃和安排,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主題閱讀,繼而有效拓展學生的識字能力。通過閱讀,相同的漢字可以反復出現在學生腦海中,當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增長時,其識字能力也在無形中得以提高。與此同時,教師再將國學經典作品 (《三字經》 《道德經》)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午間誦讀,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還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漢字的獨特魅力。通過將誦讀內容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學生的閱讀識字過程將會變得更加輕松,最終能夠達到獨立識字的教學目標。
“基于語境,讓學生快樂識字”所指的語境包括詞組、語句、短文等,在語境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語言運用,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識字活動中,繼而讓學生深刻感知和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
[1]吉艷萍.在語境中激趣讓識字活起來[J].內蒙古教育,2011,(6).
[2]張耀鋒.多姿多彩的識字教學手段[J].文學教育(下),2015,(4).
[3]孫曉娓.讓識字教學在語境中生動起來[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5).
[4]徐穎.語境創設隨文識字——談語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