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存金融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現代經濟核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缺陷也越漸明顯,最突出的是:現代金融傾向服務于具有高價值的客戶,大多數有發展潛力,但價值相對較低的客戶被金融服務所排斥。普惠金融的出現就是對現有金融體系的一種反思,普惠金融旨在為社會各階層群體提供公平的融資渠道,進而消除金融服務歧視。本文對普惠金融的基本發展框架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普惠金融 微型金融 扶貧 金融服務 農村金融
傳統金融學理論的假設前提是完全競爭,認為金融市場能自動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忽略了金融體系的二元結構問題。普惠金融的發展源于對傳統金融的反思和推進,它的目標在于解決現存于金融體系中的缺陷,從而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收入分配、增加就業、實現更為公平合理可持續的發展。
金融的重要功能就是在資金盈余方和資金短缺方的經濟活動中建立聯系,從而調劑社會資金的分配,達到對社會資金的有效利用,進一步提高社會經濟水平、福利水平。是否能獲得金融服務與社會成員的生活息息相關。貧困群體與富裕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形成二元金融結構。貧困群體需要的貸款數額小、相對風險大、成本及交易費用較高,處于成本收益考慮,傳統金融機構不愿為這個群體提供相應的信貸服務。而處于弱勢地位的低收入群體缺乏機會與能力去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及產品,從而被迫向非正規機構借款,忍受價格歧視,這一結果也進一步加劇了貧困群體風險防范的脆弱性。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實踐證明,貧困者不缺乏盈利能力。而貧困者能否獲得所需的必要融資,直接關系到他們今后的經濟發展情況。信貸能釋放經濟潛力,能使貧困者在必要資金支持下充分利用自己擁有的一切來實現財富的增加。
每個人都有獲得基本金融服務的權利,這在一些國家的立法上表現出來。法國1984年《銀行法》中就有所規定:法國擁有住處的自然人或法人,若無活期存款賬戶,郵儲、財政部就會來為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當然,自己也有權選擇信貸機構開立賬戶。
很多國家公共支出不能為貧困人群提供服務,一些扶貧政策也只能暫時緩解貧困人群的生存狀況,不可持續。造成貧困的原因很多,從金融、經濟發展視角來看,缺乏相應的金融支持是造成貧困者無法脫貧的主要原因。普惠金融是人們在探索如何為廣大人群提供金融服務的實踐中,不斷進行嘗試、總結和創新中誕生的,從最初小額信貸階段,發展為微型金融階段,到如今為社會所有群體提供便利、可持續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階段。
一、小額信貸
15世紀,意大利慈善人士通過向低收入群體提供小額信貸抑制高利貸的發展,從而降低了低收入群體取得金融服務的成本。20 世紀70年代,現代小額信貸在巴西、孟加拉國等國陸續出現,其中,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國開展的小額信貸扶貧實驗取得巨大的成功,引發了多國競相效仿。
20世紀80年代,小額信貸突破了早期的方法論,打破扶貧投融資的理念,小額信貸機構通過吸收相應區域內的存款,一定程度上提高貸款利率,向社會群體發放商業貸款及小額信貸,從而達到盈虧平衡,確保可持續發展。此后,小額信貸逐漸擺脫政府補貼和社會捐贈,直接面向低收入群體,為其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二、微型金融
貧困群體對金融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使得小額信貸機構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微型金融是小額信貸多樣化及持續化的發展結果。微型金融的包含內容非常寬泛,它既包括傳統金融機構能提供的存款、保險等服務,也包括其他類金融機構及個人開展的微型金融服務。該階段顯著特點為:大型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貸組織等機構為社會各階層群體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服務內容包括信貸、儲蓄、保險和支付結算等。
三、普惠金融
2005年,聯合國提出:建立普惠金融體系以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的目標是整合微型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并將整合結果融入到金融的整體發展中。普惠金融的先進性體現在:建立一個完整的金融體系,貧困群體能獲得所需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不僅具備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在有效扶貧方面的優勢,而且它的服務群體覆蓋面廣于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微型金融、小額信貸對貧困群體的服務仍被一定程度的邊緣化,只有將為貧困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納入到國家整體金融服務體系中來,才能實現大規模、可持續性的發展,這種融合發展的過程就是普惠金融體系建立的探索過程。
我國推行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里指出:普惠金融立足于機會平等,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以群眾可負擔的成本為社會各階層及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目前,普惠金融重點的服務對象包括: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群體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普惠金融強調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強調公平合理的金融權
金融權也是人權的一種,人們享有金融權,應該視同人們享有生存、自由、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普惠金融旨在讓社會上所有群體,特別是貧困群體,都能夠以自身可負擔的成本去獲取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務,從而有效地參與到社會經濟活動中來。普惠金融的客戶群更加廣泛,包括社會各階層群體,旨在提供中小企業、廣大貧困人群可以接受的金融服務。
(二)強調可持續發展
普惠金融的目的是要創造一個良好可持續、易獲取的金融市場競爭環境。這應當被理解為一種向貧困人群提供市場化扶助的機制,一個向市場化程度較低的貧困地區傳輸市場意識的通道。這也說明普惠金融不同于傳統扶貧救助模式,普惠金融不限于向貧困群體提供救助,而是注重引導貧困人群和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通過整個金融體系的全面參與得以滿足,從而均衡社會資源的配置,實現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三)普惠金融提供多樣化的業務種類
普惠金融旨在為社會各階層客戶提供價格更合理、便利的全部金融服務。普惠金融體系涵蓋了種類豐富的金融機構,因此它還要求內部各組織機構間能夠實現互補。
作者簡介:魯斯琪,女,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海南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