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泓瑞
【摘要】區域金融在我國地方金融發展中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對我國的地區經濟影響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年來區域金融的差異性受到政府和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對區域金融的研究成為熱點。國內對區域金融的研究主要在于對區域金融的內涵、區域金融的內容、區域金融差異與測度、區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等問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通過這些研究,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中國目前區域金融發展的現狀、不足以及區域金融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目前對區域金融研究也存在著不足,即研究的理論體系尚未統一,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思維。
【關鍵詞】區域金融 研究現狀 金融中心
本世紀以來,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差異性開始受到國內政府和學者的重視,并著手探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關問題[1]。然而,綜合目前已有文獻看,對區域金融的研究,至今還未得到各方面的充分重視,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對對中國區域金融缺乏全面的定量研究[2-3]。我國地域遼闊,地勢地理等自然條件和資源的可獲得性迥異,各地市場規模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國情構成成了區域金融存在的基礎[4]。目前,我國對區域金融的研究并未形成統一的、系統的研究框架和理論體系。用什么方式來促進我國區域金融的協調發展,值得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通過對已有文獻進行比較分析梳理,試圖對我國區域金融的內涵、區域金融研究的內容、區域金融差異與測度、區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等問題進行闡釋,以期供各方人士參考。
一、區域金融的涵義
什么是區域金融,對于這個問題學者們有不同的表述。張軍洲在《中國區域金融分析》一文中首次提出:“區域金融指的是一個國家的金融活動運行及其金融結構在不同空間上的不同分布狀態。它反映出層次差異、形態差異及金融活動的若干金融區域的差異”[5]。鄭長德[6]研究指出:研究區域金融,就是把金融放置于區域經濟的環境中進行分析。過去,我國對區域經濟理論的研究,未對資金的區域化運行問題給予充分重視。然而,按照目前市場經濟的發展特點與趨勢,區域經濟與區域金融的相互關系日益豐富與復雜且重要,與早期張軍洲對該涵義的理解,區域金融涵蓋的范圍和研究的視角更加寬廣?,F今按蔣三庚[7]等學者得觀點,區域金融的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區域金融的對象是金融的空間分布狀態;二是區域間的差異應當是區域金融存在的前提;三是不能忽視中央的調控作用,雖然金融運行應當強調市場的決定作用;四是區域金融需要同區域經濟發展相匹配,如果匹配不恰當,可能會適得其反;五是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情況不同,區域金融研究的重點應有所差異。
綜上諸多學者的觀點,隨著時間和研究者對區域金融的涵義研究更加深入,他們的側重點和研究方向可能有所不同,但他們提出了共同的涵義:一是時空性。區域是一個空間概念,金融活動都會被定義到一個既定的區域空間,從而分析隨著時間變化的空間金融活動規律,時空性是研究區域金融學的前提;二是金融結構與發展水平差異。區域金融差異主要由金融發展水平差異和金融結構差異兩者構成。金融發展水平差異主要是從量的角度來探討區域金融差異,金融結構差異主要是從質的角度來探討區域金融差異問題,它們二者的差異共同決定了區域金融差異的程度;三是環境差異。金融與其他社會活動有著緊密的社會關系,所以社會環境對區域金融有重要影響,主要包括地方法律法規、稅務制度、經濟金融政策法規和經濟結構、文化特色與地理位置。
二、區域金融研究的內容
區域金融不是“區域”與“金融”兩個詞純粹的組合,而應將區域與金融結合成一個系統整體來研究,分析其所有活動的產生、發展和活動規律。王維強[8]在分析了中國區域金融差異的現狀特點后,指明了我國實施區域金融政策的存在問題;提出了我國實施區域金融政策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概括了我國區域金融發展的4種模式(分別是市場競爭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政府適度主導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城鄉差異型金融發展模式和政府扶植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討論了實施區域金融政策的相關詳細問題。徐小林[9]以山東省為研究對象,選出與利潤相關的指標和與資產有關的指標,然后對區域金融的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并針對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提出了政策建議與解決辦法。張林[10]等學者在研究區域金融實力、FDI溢出與實體經濟增長相關問題時,首先通過構建一個經濟增長模型,然后建立以區域金融實力為門檻變量的面板門檻模型,利用2002~2012年中國31個省區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全國范圍還是分東中西部地區,區域金融實力對實體經濟增長均具有直接促進效應,提升區域金融實力可以顯著地促進實體經濟增長。謝軍[11]等學者在研究區域金融發展、內部資本市場與企業融資約束時,以中國深滬兩市2003~2011年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研究了區域金融發展對內部資本市場的影響。結果表明:相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具備更強的內部資金管理能力;內部資本市場不能替代區域金融市場的功能效應。蔣岳祥[12]等學者利用我國30個省區市的數據,分析區域金融創新效率水平,研究不同單元環境影響因素后發現:各個區域經濟實力、政府干預程度和區域金融市場的建立完善程度等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區域金融創新的效率水平。付冠英[13]等學者研究了四川區域金融的發展差異,根據綜合因子得分進行排名得到四川省各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順序,按由高到低分別為成都、攀枝花、綿陽、宜賓、德陽、雅安、達州、自貢、滬州、樂山、南充、眉山、廣元、資陽、遂寧、內江、廣安、巴中。再根據聚類分析,分析了四川各地區人均GDP及人均金融資產總量時發現:2003~2008年間成都地區的人均金融資產總量相對差異系數在逐步增大,而四川其他地區的人均金融資產總量相對差異系數整體來說在下降。這說明金融資源在四川地區存在“回波效應”。黃少安[14]等學者提出,在土地所有權改革存在意識形態剛性束縛的情況下,根據我國目前國情,解放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意識形態,努力提高土地使用權權益,可以改善城鄉二元金融結構,縮減城鄉貧富差距,緩解農村金融缺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