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
摘 要:分析了門式起重機走行機構軸承頻繁損壞的原因——起重機偏載、走行軌道的軌距、標高偏差超過允許范圍,提出了幾種解決措施并進行了比較分析,最終采用更換軸承類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
關鍵詞:門式起重機;走行機構;軸承;故障分析;解決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070
0 前言
門式起重機是建設高速鐵路預制梁不可缺少的設備,主要用于預制梁場內模板、鋼筋籠或其他重物的起吊、轉移等工作。走行機構承載整機與吊物的重量,通過電機與減速機驅動鋼輪在鋼軌上行走。走行機構軸承采用圓錐滾子軸承,設計工作時間為1000小時,而實際工作中,本門式起重機的軸承通常僅運行8至10周(448-560小時)就發生損壞,更換一次軸承至少需要停工4小時,嚴重降低了生產效率,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1 故障分析
1.1 起重機偏載
門式起重機跨度為40m,共16個鋼輪(每側行走機構設置8個鋼輪),整機重量為G(=110t),其中天車重量為G天車(=10t)。
由以上計算可知,跨端極限位置起吊工況與跨中位置起吊工況相比,鋼輪所承受的最大載荷差別較大,即偏載現象造成軸承上的載荷急劇增大。滾子軸承的壽命隨載荷增大而降低,因此,偏載是造成軸承頻繁損壞的原因之一。
1.2 走行軌道的軌距、標高偏差超過允許范圍
根據GB 50278-2010《起重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2],同一截面內兩平行軌道標高的相對差,不應大于5mm;軌道沿長度方向上,在平面內的彎曲偏差,每2m檢測長度范圍內不應大于1mm,在立面內的彎曲,每2m檢測長度范圍內不應大于2mm;在起重機跨度大于10m時,軌距允許偏差按照下式計算,且最大值為±15mm。
上式中,為軌距偏差(mm),為起重機的跨度40m。
綜上所述,本起重機走行軌道的標高偏差不應大于5mm,軌距偏差不應大于10.5mm。
若實際走行軌道的軌距、標高偏差超過以上允許范圍,將分別導致鋼輪相對于軌道的水平偏斜與垂直偏斜。本起重機原采用的圓錐滾子軸承的允許偏斜角為2,即0.033°,若超過此允許值,圓錐滾子軸承便會發生破壞。
采用對角線測量法[3],實測數據表明在每側大車基距10.73m長度范圍內,軌距偏差為4.3mm - 11.4mm,產生鋼輪(軸承)偏斜角0.023°- 0.061°,超出了圓錐滾子軸承的允許偏斜角,因此容易發生損壞。
2 解決措施
2.1 解決措施分析與采用
針對以上故障分析,解決走行機構軸承頻繁損壞的措施有三種:(1)更換更大型號的圓錐滾子軸承,以適應偏載產生的軸承承載增大,此種方法需要新制或改造鋼輪軸、鋼輪、傳動系統等相關部件;(2)校正鋼軌,使鋼軌軌距、標高偏差達到允許限值,但此鋼軌基礎已固定,校正難度和成本較高;(3)更改軸承類型,以適應軸承所受的較大徑向載荷與較大角度偏斜。
綜合考慮解決成本、解決效率、解決難易程度,決定將走行機構中圓錐滾子軸承更換為調心滾子軸承。
調心滾子軸承有兩列對稱型球面滾子,外圈有一條共用的球面滾道,內圈有兩條與軸承軸線傾斜一定角度的滾道,具有良好的調心性能,能補償同軸度誤差。在較低轉速下,可承受較大的徑向載荷,同時也能承受任雙向作用的軸向載荷,特別適用于重載或振動載荷下工作。當軸受力彎曲或安裝不同心時軸承仍可正常使用,調心性隨軸承尺寸系列不同而異,一般所允許的調心角度為1° - 2.5°,具有較好的抗沖擊能力。
調心滾子軸承的以上性能可較好適應起重機偏載與鋼軌軌道的軌距、標高偏差情況,且調心滾子軸承在國內外用途廣泛且技術成熟,所以決定把圓錐滾子軸承更換為調心滾子軸承。
2.2 調心滾子軸承的計算校核
(1)每個鋼輪中裝有兩個軸承,軸承徑向載荷:
(2)根據既有的軸承裝配尺寸,選擇調心滾子軸承的型號為22220CA/W33,設計使用壽命10000h,按照下式進行校核:
參考文獻:
[1]孫民,蹤雪梅等.輪胎式提梁機行走系統的結構分析[J].起重運輸機械,2010(12):30-32.
[2]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起重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S]. 北京: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