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不僅面對著外資銀行的沖擊,而且還面臨國內金融市場的殘酷競爭,因此提高自身競爭力成為商業銀行首選的解決途徑。在提高競爭力的進程中,盈利能力是我們最應關注的因素。本文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分析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并就此對其今后的發展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 盈利能力 政策建議
一、引言
銀行是我國最典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是資金融通中介還是金融服務的供給樞紐。同時,商業銀行的本質是企業,其經營的三性原則中安全性是基礎,流動性是保證,盈利性是其最終目標,只有通過商業銀行的盈利,才能保證銀行的正常運作,進而發揮其在社會經濟中的職能和作用,達到保障社會經濟合理、正常運行的目的。然而,由于銀行數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其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巨大的市場占有份額,但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組織治理不合理等導致了資金利用效率不高,我們有必要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
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銀行盈利能力的因素有很多,總體來說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銀行業務經營所處的經濟環境制約著銀行的盈利能力。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銀行的規模和盈利水平有所不同。在經濟繁榮時期,資金的需求大,銀行的業務規模擴大,盈利水平提高;而在經濟的蕭條時期,社會對資金的需求較少,銀行的基礎業務和中間業務的規模都大幅減小,導致盈利水平大幅縮水。因此,銀行的盈利能力與其所處的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影響銀行盈利狀況的外部因素有國民經濟的發展、基準利率以及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
1.國民經濟發展狀況。國民經濟的發展直接決定了社會對銀行資金的需求,進而影響了銀行的業務規模,從而影響銀行的發展。
2.基準利率?;鶞世蕸Q定了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水平,影響銀行的存貸款規模,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
3.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限制了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影響商業銀行業務的開展。一般而言,外部影響因素銀行很難控制。
(二)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是影響銀行自身的特征,相對于外部因素而言,內部因素銀行較易掌控,銀行可根據外部環境即時調整自己的內部因素以促使銀行更好的經營發展。內部因素包括銀行的組織結構、經營管理者水平、資產負債結構、資產質量、中間業務、撥備覆蓋率等等。
1.銀行的組織結構。銀行的組織結構影響銀行的經營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從而影響銀行的盈利能力。
2.經營管理者水平。經營管理體系是影響銀行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具體包括對經營的計劃、組織結構、人員安排和監督控制等環節,每個環節對銀行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資產負債結構。資產負債結構即銀行存貸款之間的結構及數量關系,貸款是銀行主要的資產,貸款利息是銀行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應根據經濟的發展狀況合理決定貸款的發放情況。
4.資產質量。銀行資產質量的衡量標準為資產的風險和預期收益率,資產質量的高低對銀行的盈利水平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銀行應合理配置資產負債結構以降低資產風險,提高資產預期收益率。
5.中間業務。銀行的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存貸、結算業務已不能維持銀行穩定的利潤,理財顧問和信息提供等為銀行開辟了新的盈利途徑。
6.撥備覆蓋率[2]。撥備覆蓋率衡量的是貸款減值準備余額與不良貸款余額的比值,反映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撥備覆蓋率越高,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越強。
三、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優化銀行的組織結構,提高管理者的經營管理能力。根據經濟的發展狀況和社會的需求情況適當調整銀行的組織結構,并健全培訓機制,適時組織管理者進行交流學習,組織工作人員進行統一培訓,進一步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3]。
2.合理規劃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質量。銀行在資產負債管理中應根據經濟金融環境合理配置資產負債的結構,慎重發放貸款,加強貸款發放后的信息回訪以及風險管控工作。
3.順應金融發展的趨勢,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發展對策,積極謹慎地進行金融創新,合理發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在保證銀行安全性的前提下積極進行金融產品和金融體制的創新,推進銀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瑞霞.影響中國銀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J].金融經濟.2015,(15):51.
[2]齊慧云,李錦.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研究[J].時代金融.2015,(21):167,173.
[3]梁曉玲.中國銀行盈利能力淺析[J].經貿實踐.2017,(17):89.
作者簡介:李慧(1996-),女,本科,安徽安慶人,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5級金融學在讀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