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詞語積累為重點進行分析,從課前預習加強初步積累、貫徹學法深化積累內容、學用結合夯實積累這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其目的在于增加小學生詞匯積累量,為日后語文寫作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語;積累
一、 引言
詞語積累與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有莫大關聯,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需給予詞語積累高度重視。語文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語言應用,而詞語是構成語言的關鍵要素,為學生語言學習的基礎,所以小學生的詞語積累量多少不僅會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質量,還會使其他學科學習受影響。因此,加大詞語教學力度,增加學生詞語積累量,不但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點的基礎,還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以下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詞語積累為中心進行闡述。
二、 基于課前預習為主,增強初步積累
要求小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日后學習語文。小學語文教師需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比如,對教材內容做標記,標出生字;借助字典、詞典練習生字拼寫,掌握新詞匯在詞典中的含義;將教材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到筆記本上。上述內容單憑課堂教學時間無法實現,更無法對詞語進行深入講解,所以,課前預習十分重要。高效的課前預習不但能夠讓學生提前了解一些生字、生詞的含義,還能使他們積累更多優美的詞匯,并鍛煉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對于詞語的理解,新課標有著明確要求,依據字典、詞典、實際生活積累一些生詞。而這些要求小學生在預習階段就能夠實現。通過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不但能培養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的習慣,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致,并實現積累優美詞語的目的。
三、 基于教學方法為主,深化詞語含義
若想有效利用詞語展開表述,就務必要理解詞語的具體含義。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為學生能夠利用不同的方法來了解詞語的具體含義。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比較多,具體如下:
1. 替代法
在學習語文課文時,若是遇到無法理解的詞語能夠將它替換成其他詞語來理解。例如,在教授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時,在引導學生理解“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這段中的“挺拔”一詞時,教師可以這樣問學生:“挺拔”是什么,能夠給“挺拔”換一個詞語嗎?學生則換成了高大、堅挺等詞語,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詞語應用到文章中,進行重新閱讀,感受詞語變換之后文章的改變。此種方法不但能夠使學生領悟到文中“挺拔”的含義,還能使學生學會高粱的堅強。詞語替換法,不但可以讓學生鞏固舊知識,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文章對詞語的獨特應用,進而實現積累新詞語的目的。
2. 演繹法
通過動作、語言等,也有利于學生理解詞匯。比如教師在教授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我不是最弱小的》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芳香撲鼻、隨風舞動”等詞語,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飾演薔薇花,教師飾演雨傘,學生與教師從動作、語言等方面著手進行表演,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文章中詞語的含義。通過表演法的利用,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加深對詞語與文章的理解。
3. 聯系上下文
同詞匯所對應的前后文相結合來理解詞語具體含義是閱讀的常見方法。應新課標要求,在講解詞語時需聯系上下文,感受關鍵詞語在課文中的情感表達與應用意義。絕大多數的詞語,學生在讀完文章之后就能理解其在文中的具體含義,也就不用進行字典查找其含義的步驟了,這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4. 結合實際
同實際生活相結合,來了解詞語含義,這是當前語文教學中詞語積累的有效手段。比較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天鵝的故事》課中“盤旋”這一詞時,教師需在文章找出包含“盤旋”這一詞的句子,之后讓學生進行自由探討生活中的盤旋。小學生就給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飛機盤旋、烏鴉盤旋等。基于此,學生能夠快速理解盤旋這一詞的含義,表示旋繞飛行。教師還需教育學生要全神貫注的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地融入到文章中,進而了解詞語含義。
除了以上教學方法之外,理解語文詞語的方法還有很多,利用以舊帶新法、分解組合法、聯系插圖法、想象法等。而語文教師需依據學生具體需求與實際學習狀況,來選擇教學方法,以此來保證給予學生優質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加強詞語理解能力,增加語文詞語積累量。
四、 基于學用結合為主,夯實詞語積累
讀書不單單局限于讀,還應該學會靈活運用。歌德曾說過:“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闭Z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找出學與用之間的連接點,讓小學生利用所積累的詞語進行語言表達與寫作,把所學習到的詞語切實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實現夯實積累的目的。比如,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一課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文章第二段的內容,感受作業所描述的“小偷溜進他家偷東西,見家徒四壁,無物可偷”這一場景時所利用到的寫作技巧,并嘗試著讓學生也寫一段敘事文;學完描寫景物文章之后,可讓學生對景物的具體形態進行描寫。夯實積累的最佳方法就是靈活利用課文中含有的知識點。一位法國學者這樣講:“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模仿。”語文教師在培養低年級學生時,可以讓學生對優美的語句進行仿寫,進而實現學用結合,保障詞語積累效果達到最佳。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給予詞語積累高度重視,其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積極作用,教師需利用有效的手段,從課內拓展至課外,由書本延展到生活,使學生積累大量語文詞語。在保障小學生記憶、理解的基礎上,還需促使學生積極運用,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朝紅.趣味感知巧妙積累靈活運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詞語盤點”教學策略淺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8):63-64.
[2]朱忠艷.小學語文低年級詞語積累與運用教學策略研究——以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為例[J].教師,2017,(4):24.
[3]段云軍.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探討[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作者簡介:王婷,二級教師,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怡馨花園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