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薇
近年來,“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擺在小微企業發展面前的一條難以逾越的橫亙,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當前,直擊小微企業“短、頻、急”的融資“痛點”和多元化融資需求,創新推出一系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融資產品,不斷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降低融資成本。
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經濟興、就業旺和小微活。對于小微企業而言,金融支持是助推其成長壯大以及激發其活力的主要力量。希望能夠對十九大的精神進行全面深入的貫徹和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要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內容進行認真的落實和部署,在此基礎上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我國的小微企業推上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對金融體制的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同時還要結合當前經濟市場的發展情況對多層次市場體系進行健全,特別是普惠金融體系,加快建立良性互動、緊密穩定的銀行和企業關系,在小微金融資源配置中將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商業銀行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勇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主力軍,將小微企業業務作為全行戰略業務深入推進,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為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灌溉金融活水。同時圍繞“簡潔、務實、高效”的原則,構建與傳統大中企業差異化的小微企業專屬信用業務作業流程,并給予小微業務長效激勵政策和資源傾斜,持續加大業務考核力度和專項獎勵,配置專屬信貸規模及風險資產,開辟了小微企業貸款投放綠色通道。
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下沉服務重心,立足區域小微企業差異化金融服務需求,大力推動小微企業集群業務落地,實現小微金融服務“百花齊放”。如推出“銀政擔貸款”、“銀稅互動項目”、小企業簡式貸。另一方面,積極跟進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創新推出“互聯網+銀行+平臺”小微金融服務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如推出“興E融”,上線“e系列”在線融資產品,通過企業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數據的分析挖掘,對小微企業交易訂單、應收賬款或電子倉單等質押物進行管理和質押額度,供企業在線循環使用,有效拓寬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為小微企業真正提供低成本的融資資本,伴小微企業一路成長;幫助輕資產、無抵押,但具有高成長性的小微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實現對小微企業整個生命周期的“鏈式”服務,真正實現小微企業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打通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業的最后關節上,除了要引導金融機構對當前現有的政策進行有效落實以外,還需完善以下幾方面:
一是加強政策傳導,注重市場機制的融合。
在風險防控能力以及自身信用程度等方面,與一些成熟的大經濟體和大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相對而言要弱一些。尤其在小微企業剛創立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小微企業要想得到存活和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有效支持。各地已推出各種小微、“雙創”扶持基金,鑒于此,一方面,政府在增信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對小微企業相關信用制度以及信用信息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政府可以建立公積金繳納、小微企業納稅等多重信息數據庫,對小微企業信用信息進行有效的完善。另外,在傳統運作模式中,銀行抵押需要擔保和抵押等形式與當前小微企業匹配的程度相對來說比較低。在這個基礎上,除了要鼓勵銀行通過量身定做的方式給小微企業打造合適的金融產品,還要對資本市場等一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進行大力發展。
二是通過技術力量,降低小微企業增信成本
隨著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嗎,近些年來,科技金融也逐漸成為金融領域創新和改革的主要方向。在金融服務行業中,小微企業屬于弱勢群體,具有較大的風險,而且分散程度比較高,單筆業務量通常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通過大數據將小微企業的價值畫像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勾勒出來,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的增信成本。
三是加大創新,探索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新路徑。
李克強總理強調“對金融體制的改革進行進一步的深化,同時還要結合當前經濟市場的發展情況對多層次市場體系進行健全,特別是普惠金融體系,加快建立良性互動、緊密穩定的銀行和企業關系,在小微金融資源配置中將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其中“普惠金融體系”并不是一種單一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完整性的生態體系,需要企業和銀行的相互支撐。除此之外,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征信機構或者政府提供“增信”,從本質上來說都需要依賴小微企業自身的良好發展。
四是從根本入手,分層營銷,提升服務效率。
商業銀行基層行從工商局注冊企業名錄和海關進出口名錄篩選出一批小微企業,作為重點營目標客戶做到分層營銷、包戶包效,并將拓展進度反饋支行并做好相應的落地服務,此外還要營造出開放、公正和公平的市場環境,對小微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些繁瑣程序進行簡化,這也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瓶頸的重要舉措。
五是加強業務培訓,打造素質過硬的普惠金融服務團隊。
打鐵還需自身硬,提升金融服務能力要練好基本功也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商業銀行不斷完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運營體系,注重業務培訓,打造了一支人員充足、素質過硬的普惠金融服務團隊。實現營銷模式從個體轉向團隊,客戶開發模式從零散轉向集群,產品服務模式從單一轉向多元的產品服務轉型,實現批量操作,提高金融服務效北。構建起了省分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部、分支行小微企業金融業務中心、專營支行的三級聯動服務模式,并在資金優惠配置、成本利潤核算、風險控制機制等方面建立了獨立、專營模式。不斷增強團隊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支專業化、高素質、懂市場、會創新的普惠金融專業服務團隊。
在具體的業務操作中,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需求特點,積極推動建立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專享流程,逐步將客戶經理從繁瑣的業務操作中解放出來,將工作重點真正轉移到前臺調查服務和后續業務跟蹤上,充分體現小微企業融資及時、高效的專業服務特點。
六是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小微貸款辦結時效。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授權,實行限時審批制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實行區別于一般法人的評級、授信、押評、貸款業務四合一流程,流程角色精簡,極大優化了小微企業信貸流程;實施貸款靈活定價,在貸款利率確定上,按照市場化原則實行風險定價,具體執行利率由經辦行根據貸款風險度確定,同時明確要求各行不得對小微企業客戶征收承諾費和資金管理費等監管部門和總行不允許收取的費用。
十八大以來,關注小微、鼓勵小微、支持小微的政策暖風頻吹,未來幾年,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將逐步得到改善,小微企業也將在政策的東風下,不記初心,牢記使命,履行社會責任,帶領企業員工奮力拼搏,全面推進品牌戰略,堅定企業人走品牌發展之路的信心,促進轉型,提高經營效益,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作出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