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胡樹林
【摘要】中小企業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還未得到緩解,如何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概括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概況以及中小企業常見的融資方式,然后闡述中小企業的融資的問題和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的方法并提出融資的拓展方式。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 融資困境 融資方式拓展
一、中小企業常見的融資式
(一)債權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
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按照融資過程中的資金產權歸屬分也可以分為債權性融資和權益性融資。
(二)債權性融資
債權融資主要分為國內銀行貸款,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商業信用融資,租賃融資,民間借貸融資,信用擔保融資和租賃融資和國外銀行貸款。
(三)權益性融資
權益性融資一方面運用法人投入的直接資本,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積累、把留存盈利、折舊、票據貼現方式去的的融資轉化為資本,并通過企業增資來吸引新股東,其融資完成后企業的權益性資本會增加。
(四)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
內源融資是企業通過自有資本,留存收益和折舊資金取得的資本。外源融資是通過吸收其他外部經濟體的資金,把它轉化為企業自身發展的資金來支持企業發展的需求。
(五)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中小企業的融資從是否通過中間機構來去的融資有分成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目前常見的間接融資方式是通過銀行來去的融資,直接融資則不需要中介機構的介入,常見的有通過股票,債權和民間借貸的方式來取得融資。
二、中小企業融資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債融資比例不合理
中小企業在創業初期往往能通過內源融資來滿足起早起發展需求。但企業需要擴大再生產,僅僅依靠內源融資是遠遠不夠的。2013年國家宏觀經濟研究院的數據表示,我國中小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為62%,比同行業大企業高5%,而其自有資金比率約為37%。一個企業如果自有資金比率過少,負債資金過多,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并企業加大其財務風險,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在融資能力。
(二)金融機構歧視性待遇
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中小企業選擇外部融資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貸款,同時,相對于穩定的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較大,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中小企業缺乏對信用形象的建設,信用參考條件不佳,為中小企業帶來了融資困難。
(三)股權、債券融資不暢
在我國股票市場交易門檻高,大部分為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上市標準高,幾乎毫無希望。債券作為企業直接融資的方式之一,與股票相比有不分散企業經營控制權的優點。我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門檻都較高,中小企業以現有的規模相要通過股票和債券來取得融資非常困難。
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內部原因分析
1.企業實力弱,經營狀況不佳。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取得外源融資本就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仍然不注意自我積累,導致其內源融資能力進一步削弱。
2.中小企業財務報表真實性缺失。中小企業很難提供真實度完整的財務報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投資方懷疑其可行度從而需要投入資金去申請對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進行嚴格的審查,增加了額外成本,這樣的情況自然而然會降低投資方對中小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3.中小企業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投資原則不匹配。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區域快速性,少量性,高頻率性。但金融機構的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評估,考察投資可行性和收款風險,無法提供及時有效的投資,中小企業若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得不到有效的援助,發展歲將雪上加霜。
4.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差。中小企業的生產結構簡單,產品種類單一,業績波動大,在市場競爭中抵抗風險的能力弱。市場和其供貨商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中小企業一旦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就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到淘汰。投資者在判斷是否投資時很容易因其抗風險能力差懷疑起盈利能力進而放棄投資。
(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外部原因分析
1.稅收制度障礙。我國現行的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并不完善,形式單一,同時條件苛刻,優惠力度不大,這樣的稅收優惠很難普及到每個中小企業,達到充分扶持在中小企業的效果。
2.金融機構的歧視性待遇。由于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不完整,金融風險和信用水平相對于大企業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融資時對中小企業常保持不信任態度,采取嚴格的考察原則,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取得困難。
3.社會信用條件不佳。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實力和風險,還有管理素質參差不齊,信用評估制度尚未完善,造成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考察耗時多成本大。
四、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對策
1.政府的解決對策。政府建立健全我國中小企業的服務和資金扶持政策體系,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加大政府援助力度。完善中小企業的立法,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有保障,提高中小企業的社會地位。
2.金融機構的解決對策。金融機構要正確看待中小企業餓融資需求,創建一個良好公平的融資環境,推進中小企業信貸營銷業務。銀行應該建立一個高效科學的信貸管理體制,通知健全中小企業的你帶評估體制,用科學,系統的方法來評估中小企業的資信狀況和償債能力。
3.中小企業自身的解決對策。中小企業以及其管理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堅持誠實守信原則勉勵良好的信用形象,同社會金融機構保持良好聯系。在財務信息上,公司要保證真實性和透明性,完善公司管理機制,生產優質優良的產品取得顧客的信任,進一步提高其社會信譽。
五、中小企業融資方式的拓展
(一)通過創業板來取得融資
資本市場時中小企業在取得直接融資的首要選擇,而創業板則是最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在我國證券市場中,創業板的市場上市門檻較低,符合中小企業規模,同時其更記住中盈利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符合中小企業的發展要求。中小企業要看到創業板帶來的融資機會,積極運用。
(二)有效利用民間資金
民營銀行和民間互助金融機構雖規模不去大銀行壯大,但不可置疑的是其確實為一條有效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不能盲目依賴于過去的融資手段,要看待民間資金的有效性。
(三)利用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
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強有力肥料。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能為融資困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無擔保或少量擔保的貸款,以滿足其當前發展需要。中小企業應該看到風險投資的創業投資的好處,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可信度。
(四)利用融資保險模式
保險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中,應該被中小企業提到融資的渠道之一。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由于其客觀的物質問題無法提供抵押物或者按時還款,大大加深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同時,保險業由于其有廣泛和良好的信用形象可以幫助提高中小企業取得融資的信用形象,提高中小企業取得有效融資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1-12.
[2]中國力學學會.第3屆全國實驗流體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天津:出版社,1990:2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