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薇
【摘要】隨著財務會計相關法律與操作規范的改革發展,公允價值的力量歸入到了資產評估當中。在市場價值體系中,公允價值與資產評估有著必然的聯系。他們既有著共性特征,又有著一定的差異性。那么,隨著產權評估與交易的日趨完善法制,公允價值與資產評估的融合具有著更大的現實意義。因而,為了更好的發揮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的職能作用,就需要對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確定與資產評估方式,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財務會計 公允價值確定 資產評估方式
隨著財務會計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相關的會計準則與標準也趨于完善。公允價值逐漸引入到了資產評估體系中,給財務會計行業帶來了較大的工作變化。隨著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的融合,開啟了全新的財務會計價值評估體系。那么,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的職能作用,就需要財務會計深度研究公允價值確定與資產評估方式。從而更好的推動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方式中的合理應用。
一、綜合概述財務會計公允價值確定與資產評估方式
(一)概述公允價值確定
公允價值,屬于一種道德上的理念,而會計行業通過引入這一道德理念,就形成了會計行業的公允理念。根據公允理念來對相關的計量對象進行精準的計量。最終,確定了公允價值。因而,公允價值的基本含義,就是其歸屬于會計計量的基本屬性,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實現交易雙方自愿的達成的,債務清除或者資產交換的經濟效益。
(二)概述資產評估方式
資產評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產物之一,更是世界經濟體系重要的構成。資產評估,是對資產進行合理評估的重要方式。它是實現對現有資產進行評價與估算的主要技術手段,更是集統計、會計與工程為一體的強大的系統構成。資產評估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即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
二、公允價值確定的方式
(一)現行市價的確定方式
1.適用范圍。公允價值確定的現行市價方式,主要適用于不準備長期擁有持有權可隨時變現的有價證券,還有對外出售或準備出售的無形資產、實物資產等。
2.運用條件。其一,必須具備活躍度較高的公開性的交易市場;其二,在公開的市場內,能夠找到與所計量對象相似或者相同的參照物來進行價值的確定。
3.具體的運用程序。首先,要選定相應的參照物。依據所計量對象的實際性質,進行公開性交易市場的選定。在公開交易的市場中,要找到與計量對象相似或者相同的參照物。為了切實的保障能夠準確的實現計量,要選擇三個以上的參照物。
其次,進行比較分析。對所計量的對象與所選定的參照物,進行綜合性的比較分析。把二者之間的相同與異同之處查找出來。最終,選擇一個差異性較大的,對比所計量的對象進行量化的分析與研究,把二者的差異率與差異額精準的計算出來。
最后,進行實時的計算調整。以參照物的成交價格為基準,對參照物與計量對象的差異進行有效的調整,依據計量對象的所有屬性指標,對參照物價格進行有效的調整,將其恢復到正值。最終,把每個參照物的正值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分析,將各自的權重與代表性進行確定,利用加權平均的計算方式來計算出最終的結果。
(二)現行成本的方式
1.適用范圍。現行成本方式,主要的適用氛圍有兩個。其一,是以自用為主的,不準備變現或者對外出售的資產項目;其二,是不能夠變現或者對外出售的資產項目,如租入的固定資產所進行改良的支出、遞延所得稅的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
2.理論模型。現行成本的方式下的理論公式,即計量對象公允價值=重置成本-經濟性貶值-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其中的重置陳本,通常是指所采用的最新方法、技術及材料,通過現行的價格進行構建。同時,與計量對象有著共同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要的所有成本;實體性貶值,主要指有形的損耗,分為自然與使用損耗。要通過對有形損耗的計算,倆對計量對象實體性貶值進行估算,公式為實際已使用年限÷總使用年限=有形損耗率;功能性貶值,是通過對繼續使用舊設備后比新設備所增加的成本進行計算與估算;經濟性貶值,是先將使用的新型資產與繼續使用計量對象后剩余的壽命期間遞增的收益額進行計算,再將所有的收益額進行折現,在變成現值后加總數就能夠即可得出。
三、資產評估的方式
(一)成本法
資產評估的成本法,要對所評估的資產按照重置成本方法,來進行有效的估測。并估測資產評估中所存在的所有不利因素,把重置成本中的所得到的資產資產價值進行有效的扣除。這種方式,就是資產評估的成本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任何潛在的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某項資產時,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購建該項資產的現行購建成本。如果投資對象并非全新,投資者所愿支付的價格會再投資對象全新的購建成本的基礎上扣除各種貶值因素。
(二)收益法
資產評估的收益法,主要是對所評估的對象預期實現的收益,與資產在未來實現的價值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由現實收益來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社會上的收益越大,資產價值就越大。此外,在利用市場法進行資產評估時,多數應用的是資本化與折現,對資產進行價值的判斷與估算。
四、財務會計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方式相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財務會計進行資產評估時的業務需要
從當的企業資產公允價值確定情況來看,多數都要依據財務會計的經驗倆進行判斷確定。而我國的財務會計技能水平處于較低的階段,對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與評估,不僅缺乏較多的經驗,且專業性不強。因而,通過將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的融合,極大的便利了財務會計的資產公允價值確定與評估工作,提高了資產公允價值確定與評估的準確度,能夠更好的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控制好財務成本。
(二)資產評估的專業性需求
隨著各項財務會計準則的深入改革,對財務會計的資產公允價值確定與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于財務會計缺乏較強的資產公允價值確定與評估技能,無法更為專業的對資產進行價值的精確判斷與評估,無法更為準確地掌握市場價格,更不能夠靈活的利用重置成本等一些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合理評估與確定。而通過公允價值確定合理的引入到資產評估方式中,構成強大的資產公允價值評估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滿足了企業對資產評估的專業性需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復雜化發展,財務會計法律法規的深化改革。企業對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與評估,提出了更為專業性的需求。那么,財務會計為了更好的實現對企業資產價值的確定與評估,就需要綜合分析公允價值確定與資產評估方式,并對公允價值計量與資產評估融合的必然性進行研究。從而通過公允價值計量合理的引入到資產評估方式中,構建起強大的財務會計資產公允價值確定與評估體系,提高資產公允價值確定與評估的準確性與專業性。
參考文獻
[1]孫旖旎.資產評估方法在財務會計公允價值確定上的應用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2:26-27.
[2]孫旖旎.企業合并過程中合并資產負債表項目公允價值的評估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06: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