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老齡化高峰加速到來,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加大等背景下,近年來,“延遲退休”的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爭論。本文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并不能完全彌補養老金缺口。本文提出可以采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大對社保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等措施有效彌補養老金缺口。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養老金缺口 延遲退休年齡
隨著經濟發展及醫療技術的提高,較低的退休年齡與人口預期壽命延長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進而導致了養老金缺口問題。目前我們國家養老金缺口的難題顯現出來了,社會各行業人士對養老都很是重視。養老保險制度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基本養老金是否能維持收支平衡,如果收支平衡且稍微富余,則說明養老保險制度是可持續發展的,反之,說明它不適應時代,應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由于人口的構成發生了改變,其中老年人數不斷增加,全球各國的養老金也越來越多難以維持收支平衡,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越發困難。伴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及養老金缺口加大,很多西方發達國家采取了延遲退休政策來應付養老保險制度難以維持的難題。
一、我國養老金缺口的近況分析
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由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以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部分組成。相對而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發展時間較長且相關統計數據完備,是以本文主要討論的是它的養老金缺口。
對于養老金缺口的測算,官方、學者、機構各有各的的理解和計算口徑,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本篇文章采用的養老金缺口是在剔除財政補貼后,養老金繳費收入減去養老金當期支出的數額。
依據我國《2005~2014各年社保發展的統計公報》,能夠得出2005~2014年養老金收支狀況。可以更加直觀的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2005年到2013年我國基本養老基金的征繳收入一直大于總支出,但可看出我國養老金支出的增速快于征繳收入。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若養老金當期結余繼續下降并不再改善,如果去除政府的財政補貼,養老金缺口在未來必將出現,養老金累計結余將無法彌補養老金缺口,城鎮職工養老金面對著很大挑戰。
二、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成因
(一)人口老齡化
我國早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正在逐步加深。人口壽命的延長使退休員工領取養老金的年限隨之變長,從而導致養老金支付總量增大。此外養老金支付壓力也受養老金待遇的剛性增長影響,從而使養老金支付規模不斷擴大。就中國目前狀況,人口老齡化給中國養老保障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二)制度轉軌帶來的隱形債務顯現
1997年中國的養老保險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換。因為制度的變化,“老人”和“中人”的個人賬戶中無基金,養老金繳費出現了代際斷層,構成了當局對部分員工的欠債,即我國的隱性債務。我國的隱性債務根據規定由統籌賬戶統一支付。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隱性債務的規模也會更加大,僅靠統籌賬戶不能夠應付當期支出。
三、延遲退休政策的提出
(一)現行退休制度的不合理
我們國家目前使用的法定退休年齡是1951年規定的,其中男性員工的退休年齡是60歲,女性員工的為55歲。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方面的進步,在2012年我們國家人民的壽命達到75歲,人民的平均預期壽命是不斷提高。這一規定已經不再適合當今時代。
(二)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
最近幾年來,我們國家的老齡化水平不斷提高,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國家的人口老齡化進程過快。首先,人口老齡化表現為退休人數不斷增加及勞動人口絕對數逐漸減少,導致我國撫養比不斷提高。目前我國職工的撫養比是3∶1,也就是3個人養1個人,在職職工的壓力越來越重。其次,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意味著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時間也相應的延長,養老金給付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四、我國養老金缺口與延遲退休的關系分析
延遲退休就是減少退休人口的同時使在職人口增加。由此,從收支平衡考慮,延遲退休是在減少對退休人員支出的同時使養老金的收入擴大。也就是說,延遲退休會使在職員工人數增加,從而是繳費的年限延長,最終導致使養老金收入大幅度的增長。另一方面,延遲退休年齡后,會使一部分在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前本該退休的人繼續待在工作崗位,從而減少退休人口,進而減少養老金的領取數額。這也就是養老金的“增收減支”作用,從而可以彌補一部分養老金缺口,推遲養老金缺口出現時間。
在短時間內,延遲退休的確對養老金差額有著較大的作用;但從長遠來說,延遲退休對養老金缺口只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及推遲養老金缺口出現時間但并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面對養老金缺口的難題,我國應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難題。
五、政策建議
(一)制定合理的延遲退休年齡方案
延遲退休在短時間內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金缺口,養老金的“增收減支”能夠縮減一部分養老金缺口。然而,考慮到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就業率、人民對政策的認可度等因素對延遲退休政策的影響,人社部在制定延遲退休方案的時候必須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的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想要妥善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從養老保險的福利性角度出發,我們國家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漸加大財政的支持,用財政補貼來充實養老保險資金池。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既有利于退休職工分享經濟增長的蛋糕,共享改革開放成果;也有利于縮小養老金缺口,減輕支付壓力。
(三)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
該辦法指出將國有股及國有企業利潤當作全社會的資本收入,對其進行分配,可以統籌社會財富補充社保基金的資本金,有利于緩解養老金支付壓力。同時,該辦法也是我國為應付人口老齡化高峰造成的養老金缺口而采取的有效行動。
參考文獻
[1]金剛.中國退休年齡的現狀,問題及實施延遲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會保障研究,2010(2).32-38.
[2]李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分析與評估——基于養老保險基金水平的視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3-134.
[3]林寶.延遲退休年齡對養老金資金平衡的影響[J].財經問題研究,2014(12):41-49.
[4]湯曉燕.養老金缺口問題探析[J].經濟論壇,2013(3),93-95.
[5]田月紅,趙湘蓮.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與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性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6(1),39-50.
作者簡介:高瑞(199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財政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理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