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反洗錢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條件下,一些新興的犯罪手段也隨之而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以“三農”為首的農村地區已然成為犯罪分子新的洗錢陣地。本文從農村地區反洗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洗錢犯罪反洗錢建議
洗錢,是指通過各種手段將非法所得合法化。在我國,洗錢犯罪是指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手段掩飾、隱瞞非法收益的來源和性質,來漂白販毒、走私、貪污、受賄、盜竊以及偷稅漏稅等非法所得,以達到形式上合法化的行為。從廣義上來講,涉嫌洗錢的案件在刑法中包括“洗錢罪”、“掩蓋、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和“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臟罪”。自《反洗錢法》頒布以來,我國在反洗錢法規體系、反洗錢工作監管、反洗錢實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地下錢莊、非法集資、傳銷、電信詐騙、POS機套現、網絡賭博等新型洗錢犯罪類型層出不窮,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特別是在監管力度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已然成為犯罪分子新的洗錢陣地。
一、存在的問題
(一)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匱乏,反洗錢意識淡薄
從目前機構人員配備來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的反洗錢人員大多是由網點會計主管兼任,反洗錢專業知識比較缺乏。雖然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第3號)等法律規章來加強反洗錢監管,但是從業人員對反洗錢知識及相關規程了解并不透徹,風險防控意識淡薄,大部分臨柜人員只是簡單地、機械化地辦理日常業務,對反洗錢系統提取地大額交易數據和可疑交易案例只是簡單地識別然后予以報送,沒有進行有效的人工甄別和數據分析,缺乏對重點可疑交易線索敏感性的觀察和分析。隨著銀行卡清算市場的開放,第三方支付洗錢犯罪涉案金額的逐步升高,反洗錢人員素質急需提高。
(二)傳統的經營理念,風險防范意識較弱
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發展依舊是傳統的以網點數量和發展為關鍵點,對質量和內控制度建設比較輕視,在大力推進農村地區支付環境建設的過程中,部分金融機構重視盈利能力的追求和主營業務的拓展,對反洗錢工作只作為上級檢查的依據,不作為風險防范的屏障。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實施了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但是部分農村金融機構,依舊將發卡量作為硬性考核指標,無形中為不法分子購買農民手中的銀行卡創造了條件;加上金融機構和員工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保密協議和處罰措施,員工思想松懈,使得客戶身份信息管理存在缺陷,泄密事件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機;再一點是金融機構為了更快發展業務,員工為了獲得更高的績效收益,以吸收短期的銀行存款為手段,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忽視了對資金來源的有效甄別,為銀行的經營帶來了風險。
(三)現代支付結算業務的快速發展,使得反洗錢工作更加艱巨
近年來,中央對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財政專項資金達860.95億元,較上年增長了43%,使得農村人口對銀行業務的傾向更加明顯,特別是在信用卡不斷普及、自助終端設備的增加以及電子銀行等非現金交易品種的頻繁產生新時期。以監管比較松懈的農村地區為例,一些犯罪分子通過“捐款”、“集資”等活動,利用農民的網銀、微信、手機銀行等方式轉移資金,資金交易額與客戶本人實際收益嚴重不符,農民為了蠅頭小利,幫助犯罪分子轉移資金成為新的犯罪趨勢。黨的十九大后中央深改小組在第一次會議上就“三農”問題的闡述接近三分之二,可見在為“三農”經濟提供快捷、安全服務的同時,基層金融機構在客戶身份識別、反洗錢資金交易監測等方面勢必會面臨巨大挑戰。
(四)客戶群體文化素質和風險意識阻礙了反洗錢工作的有效開展
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農民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涉及到的洗錢犯罪關注度不夠,對現代支付結算業務種類和反洗錢知識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化的認識層面,群眾對反洗錢認識程度不足,甚至于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洗錢”,一定程度上為反洗錢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難度。一是農民提供的信息不準確、不完整,信息更換不及時,金融機構持續識別客戶信息難度大;二是客戶不能準確理解和規范使用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客戶保密和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在犯罪分子的誘惑之下,容易出現出售、泄露個人信息或倒賣個人銀行卡現象。特別是在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前提下,在解決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貧富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的同時,勢必會有個別人為了個人利益,鋌而走險,將目光瞄向犯罪。
二、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鞏固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加強反洗錢監測分析系統建設,有針對性地建立農村地區反洗錢類型,不斷完善數據篩選和分析工作,實現對大額和可疑交易的實時監測及報告,加強可疑交易甄別,提高報送質量;同時大力推進涉農支付結算業務創新,以農民習好及地域特點為依據,研發適合農村地區特點的新的支付工具,配置先進的電子支付認證手段。2017年11月29日的金融會議上指出,以互聯網、房地產等方式的金融監管已經提前到來,這意味著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也已刻不容緩。
(二)加大客戶身份識別和監管力度,從根源制止洗錢案件的發生
一是銀行在為客戶辦理業務時,要仔細核查客戶身份信息,嚴格按照規定辦理業務,切實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以“了解你的客戶”為原則,做好客戶身份信息審查以及風險等級的劃分,同時要有選擇性地做好客戶身份信息的調查,嚴格按照人民銀行賬戶管理規定開立賬戶,在做好Ⅰ類賬戶開戶的同時,協調辦理Ⅱ、Ⅲ類賬戶的開戶;二是加強對POS機具、特約商戶的審慎辦理,特別是低扣率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的資格審查、現場檢查以及后續跟蹤回訪,對已經形成的睡眠戶、長期不使用以及風險提示較高的客戶,要及時進行監測,通過多方面的查驗核實,確保非法套現等犯罪情況的發生;三是加強風險防控,對拒絕提供身份信息、無開戶理由或者理由不合理等情況的開戶,要嚴格開戶條件,以“合理懷疑”原則,拒絕對可疑人員的開戶,同時,對已經開戶的客戶要及時更新客戶風險等級,對風險等級較高的客戶要加強電子銀行等非現金支付業務額度控制,必要時,可以限制其進行非現金支付業務的交易。
(三)加強宣傳培訓、完善法律制度,營造良好的反洗錢工作環境
一是加強人員培訓,引導柜面、內控合規等人員及時學習反洗錢相關法律法規,著力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同時,要根據近期出現的反洗錢案例,組織人員集體學習并進行案例分析,提升可疑案例的甄別能力,強化一線臨柜人員的思想意識、責任意識以及職業素養;二是完善金融機構反洗錢內控操作流程及實施細則,綜合利用多種監管措施和法律手段,以多種方式提升農村地區反洗錢制度執行力,切實打擊洗錢犯罪;三是結合縣域農村地區經濟特點,定期舉辦反洗錢宣傳活動,通過電子滾動屏、設立宣傳咨詢臺、張貼宣傳標語、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以及網絡、報紙、微信公眾號等新型宣傳方式,切實從思想上轉變農民的反洗錢意識,確保營造新時期下更加美好的反洗錢生態環境。
作者簡介:樊亞偉(1988-),男,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財務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