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康+張雪穎
【摘要】本文梳理了國內外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式,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的路徑。未來的研究應重視農業信息化水平和農業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研究,更加具體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 農業信息化模式 農業信息化路徑
我國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迫切。農業信息化在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引導農業創新發展方面能發揮有力的作用。因此,尋找農業信息化發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徑很重要,進行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式和路徑研究的有關文獻梳理和討論具有現實的意義。
一、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式研究
(一)國外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經驗和模式的探討
曹俊杰總結了日本、韓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經驗,一是都重視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包括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及時建立完善的、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制度法規;三是政府主導和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四是把積極為農戶提供農業信息服務作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日本率先在亞洲開展都市農業信息化建設,戴宴清(2014)總結了其發展的重點方向是注重都市農業設施建設、農產品加工及觀光休閑農業建設,主要發展都市農業的綠色、環保、休閑、體驗和示范功能,建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鑲嵌式多功能的“綠島農業”。賀洪明,肖友國總結出美國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模式是以電子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支撐農村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廣泛采用先進的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投入模式是以政府投入與市場運營相結合,形成多元化信息服務主體共存的局面,他們在服務內容上有所側重,服務對象和群體規模各有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補性。戴宴清(2014)總結了美國都市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模式,主要是重視農業數據資源及網絡發展、用高科技打造精準農業、計算機模擬和模型技術幫助生產決策、食品安全信息化。
(二)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模式探討
王振,張越杰提出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兩種模式,即政府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資源,以及企業提供具有私人產品特性的農業信息產品。廖進球,安森東(2012)從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區域農業經濟類型兩個維度構建了11種中國典型區域農業信息化建設模式,指出在信息化建設模式的選擇中,必須考慮自然條件、經濟區位、地理方位、民族特點、區域功能等重要因素的影響,非典型區域的建設模式選擇必須符合其適用條件與適用方法。趙蘋,駱毅指出世界城市背景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注意把握應用新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模式上的變化。農業進入了“以IT為基礎的高級農業階段”,商品化、組織化程度、農產品附加值變高,務農需要專門技術,農作物種植不再以耕地等為先決條件,農村不再是人均收入較低的區域。李國英(2015)指出中國未來的農業信息化,從商業模式來看,農資一體化將是大勢所趨;在生產環節,農業信息化主要以精準農業的形式體現;在流通環節,將以農業電子商務的形式體現。
二、促進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路徑及建議
桂學文凝練出農業信息資源及其開發與利用、農業信息技術及其應用、農業信息服務及其體系、農業信息產業及產業化、區域農業信息化五個建設熱點。張會田、吳新年(2013)對農業信息資源建設相關政策建設體制、涉農機構信息公開、標準與規范、資源共享與產權保護、資源整合與存儲管理、產業市場調控、服務利用綜合評價7個層面提出我國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體系框架。方松、趙紅萍從工作方式、管理理念、工作基礎、推進形式、運行機制等方面提出了開展我國農業建設項目信息化管理的相關建議。白玲(2014)等從網站的體系結構、功能模塊設計和數據庫的設計等方面提出了遼寧農業信息網站建設總體思路、前后臺功能管理及網站信息資源建設內容,為進一步開展農業信息網站的建設提供參考。張建華等以重慶市為例,提出了完善農業信息化投入方向、創新機制與改善農業信息化投入效果。周向陽、劉涵提出了中國農業市場化信息化法制建設措施。李瑾等提出加快農業信息技術產品研發、健全農業信息化工程規范和評測體系、建立農業信息化示范基地群、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等對策建議。李明德等提出了提升農村居民信息意識的相關建議。楊麗君(2016)提出我國借鑒以色列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明確政府在農業發展中的角色定位,適時調整農業產品和產業結構。
三、研究述評及未來研究展望
我國對農業信息化的研究起步較晚,從農業信息化內涵界定、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式、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影響因素等方面全面研究,能夠對比中外、結合國內實際,提出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模式和建設方向。學者們對農業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農業信息技術、農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等建設的基礎技術和實施上,理論上分析了農業信息化的作用,但在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效果量化方面的研究稀少。農業信息化水平和農業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研究,對更加具體和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農業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戴宴清.美國、日本都市農業信息化實踐與比較[J].世界農業,2014,(05):24-28.
[2]廖進球,安森東.中國區域性農業信息化建設模式的構建與選擇[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3):52-58.
[3]李國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及商業模式解構[J].農村經濟,2015(9):29-33.
[4]張會田,吳新年.我國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政策體系構建[J].情報雜志,2013(3):159-165.
[5]白玲,王霖,李鷗,等.遼寧省農村農業信息化門戶網站平臺建設研究[J].現代情報,2014,34(2):72-75.
[6]楊麗君.以色列現代農業發展經驗對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啟示[J].經濟縱橫,2016(6):11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