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財務管理是出版社各類業務運行有效支撐,以及在維持與強化出版社競爭實力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等實況,提出了積極探究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財務工作方式的建議。具體是在闡述現階段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財務管理體系健全性缺乏、缺乏對資金管理的重視、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防控意識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希望在協助出版社強化自體盈利能力,以及推動行業發展等方面有所助益。
【關鍵詞】出版改制 出版社 財務管理現狀 措施分析
伴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改革進程,國內各大出版社業務積極踐行改革發展的路線。當下,中央各部委所轄出版社、高校等出版社均在出版體制改革路線表引導下落實轉企改制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也間接的表明版社在后續發展中將會面對不同程度的沖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積極迎合市場化運作與經模式,解讀市場經濟運行規律,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方式,本文進行詳細解析。
一、目前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財務管理體系健全性缺乏
國內多數出版社為了參照中央頒發的出版單位轉企改制時間規定,并在限定的時間段中落實改制任務,它們改制任務的完成過程倉促性極為顯著,經改制的出版社只是披上了了企業的“外套”,但是運營期間依然流淌的是傳統事業單位的“血液”,體制與觀念的轉型滯后性極為顯著,沒有建設滿足自體業務發展需求的完善型內部財務管理體系,長期沿用著傳統老套的財務管理模式,與適應商業化運營標準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財務管理職能,限制了自體的發展效果。
(二)缺乏對資金管理的重視
眾所周知,資金的應用與管理效率對現代企業資金周轉效果以及業務運行模式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可以被視為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脈”。但是現階段,國內多數出版社領導還沒有樹立資金管理意識,也沒有對資金的使用方向做出周密性的規劃,具體表現在應收賬款回款速度緩慢,資金周轉效率長期得不到提升,以及存貨資金占有率相對較高等問題,上述問題若長期得不到改善,將會造成出版社資金運轉緊張的局面。
(三)財務管理人員沒有樹立風險防控意識
現代企業在運行期間面對財務風險是必然的事實,出版社也如此。但是現階段出版社多數財務人員沒有樹立風險防控意識,或者是風險防控意識極為淡薄化,無法從根本上把持財務風險性質,片面的認為只要在資金管理與應用效率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上,就不會有財務風險衍生出來[1]。此外,在對財務管理期間,也存留著大批量主觀判斷的現象,財務管理中依附的數據信息完全性極度缺乏。出版社各類業務在運行期間,財務預測、決策與管理所參照的會計報表、財務分析等信息資源一般是貼近現實情況,但是在真實呈現實物上存在較大難度。
二、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財務工作方式
(一)徹底整改粗放財務管理模式
在后續發展中,出版社應積極摸索強化集團整體預算編制水平的措施,徹底整改粗放式財務管理模式,即對收支情況進行有效管理,整體推行單品種、單項目成本核算模式,不斷強化預算編制內容的詳實性,最終構建精細化財務管理新模式[2]。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財務預算工作運行的科學性、可操作性,每年預算執行進程中建議可以增設一次預算整改工作,借此方式協助出版社能夠更加快捷的對財稅政策整改與經濟市場運行狀況做出有效應答。新興預算管理方法側重點在于建設健全預算考核體制,將預算編報工作整合進行部門工作評價體系內。出版社各部門、經營實體主要負責人應積極參與進財務預算工作進程中,深度專研政府機關下達的相關政策文件,結合發展過程中間高產生的各類數據信息,同時結合下一年的發展戰略目標,梳理預算與現實工作兩者的關系,派遣專職人員定期落實新一年度的財務預算編制任務。要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密切合作,迅速調整工作狀態,不斷強化財務管理工作的規劃性,并將財務管理與財務預算工作有機整合,盡快實現出版社設定的各類經濟指標,為出版社財務工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注入能量。
(二)不斷提升出版社管理層的財務管理水平與財務風險防控意識
出版社管理層領導應深刻認識到,在出版改制背景下強化自體財務管理水平是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辦法,對各類業務運營成本起到一定的限制,構建規范性運行模式,滿足連續強化內部管理水平的現實需求。出版社在后續發展期間,只有不斷強化財務管理效率,其才能夠轉企改制之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擁有一片立足之地[3]。出版社領導在以往運行期間沒有給予財務管理工作一定重視,人力資源投入量無法滿足財務部門業務發展需求,故此,在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應不斷聘用復合型財務管理人員,構建優秀的管理團隊,財務管理人員在實踐中也應不斷改善財務管理方式,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手段。出版社也應構建與推行激勵體制,最大限度的調動財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優化財務管理部門的建設水平,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將風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三)合理規劃出版社花銷,改善現有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過去,出版社單一式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漏洞百出,常見的有成本計算真實性缺乏、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管理意識低下,上述缺陷若長期得不到有效處理,就會使虛盈實虧、弄虛作假、亂攤亂擠成本、損失浪費等現象衍生出來,對出版社相關決策的正確性與有效性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出版社改制以后,伴隨著經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行業競爭極為顯著。在這樣的情景中,出版社應再次審視市場運行模式,對財務管理意義深度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出版社不必要的開支數額,革新現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對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三大費用進行嚴格管理,優化稿費、印刷、裝訂、制版、紙張、等直接成本費用配置情況,限制樣書贈閱費、、組稿采訪費、差旅費、攝影費、招待費等間接費用,合理降低能耗量,對不同費用參照類別與品種來去有規劃的監管、計算,這均是出版社財務人員務必要細致化進行的工作。
三、結束語
綜合全文論述的內容,對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財務工作方式革新的意義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掌握了幾種有效措施。出版社財務管理人員在后續實踐中應樹立新興管理觀念,調整管理方法,樹立風險防控意識,最大限度的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紹耕.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財務管理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31:134-135.
[2]段淳林,李倩文.基于微信5.0的大學出版社品牌形象塑造與傳播[J].中國出版,2014,13:51-54.
[3]張潔.新會計準則對改制出版企業的影響和對策[J].現代商業,2017,02:200-201.
作者簡介:楊淑華(1964-),女,漢族,北京人,學歷:本科,職稱: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