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
【摘要】根據國家、省、市改革改制文件精神的規定,經股東大會同意,某公司國有股股權以公開進場方式進行轉讓。為深化某公司改革發展,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把深化企業改革和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引進戰略投資者,借助資本平臺實現國有資產從競爭性領域的穩步退出,結合某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關鍵詞】產權制度 改革方案
一、企業基本情況
(一)歷史沿革
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為市屬國有控股企業,注冊資本450萬元,現隸屬某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主營業務為市場租賃和汽車修理。
(二)經營及資產狀況
近三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三)財務狀況
依據某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某公司資產評估報告》,截止評估基準日2008年8月31日中介機構評估值企業總資產22793.30萬元(其中:非經營性資產1626.30萬元,經營性資產21166.99萬元),負債5330.23萬元,扣除非經營性資產后,經營性凈資產15836.76萬元,納入改制的經營性資產以國資委產權處界定為準。
(四)企業職工的基本情況
至2009年6月30日,某公司共有員工1389人,其中離休干部21人,退休職工876人,內部退養人員249人,在崗職工243人,另有供養遺屬43人。
二、改制的必要性
公司經營仍維持在一個低水平的狀況,落后于社會同期的發展水平。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目前仍面臨以下主要困難:
(一)企業產品無競爭力
企業產品單一,無市場競爭力。經營項目附加值不高,抗風險能力低,缺乏高附加值項目及資金,導致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二)冗員過多
員工年齡結構老化,技能單一,觀念陳舊,冗員過多,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企業辦社會負擔過重
鑒于以上原因,靠自身滾動發展,難有大的起色,企業長足發展難以突破瓶頸,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才能有所突破。為了使企業真正走上一條符合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公司必須進行改革,實施項目發展。
三、改制指導思想及政策依據
(一)改制指導思想
第一,公司產權制度改革及人員安置,必須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省市政府關于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相關文件政策為依據,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公開透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操作的原則。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持續發展;確保現有職工的就業保障權和現有經營班子和職工隊伍的穩定;確保職工工資待遇根據企業發展按比例穩步增長。
第二,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和“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第三,引入戰略合作伙伴,通過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實施品牌化、資本化與國際化經營,以創新體制和人才培育為前提,以產業聯動與資源整合為手段,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實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升,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改制政策依據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省、市相關改革改制文件精神,規范本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股權轉讓行為。
四、改制的目標、范圍、原則
第一,改制目標。解放思想,科學實踐,依據法定程序,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實現國有資產全部或部分退出;通過尋求項目,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整體改制;實施項目發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避免重資本運作,輕項目實施的行為發生;充分挖掘潛力,進一步提升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益,最終通過戰略重組、資源整合、產業擴張和資本運作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改制范圍。某公司的全部國有經營性資產。
第三,改制的原則。一是堅持“資產不流失,債務不懸空,職工有安置”原則。二是堅持“兩個最大化”原則。即在企業資產范圍內,按政策規定,職工轉變身份經濟補償,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在職工自愿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員工再就業,盡可能對職工進行妥善安置原則。三是戰略合作伙伴必須本著誠實信用、協商一致、互惠互利的原則,實現全面共贏,在重組中妥善解決企業遺留問題,維護經營管理團隊和職工隊伍的穩定。
五、職工安置方案
按照某市招商引資和國有企業改革的工作要求,為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根據某市深化改革文件職工安置分類,將以以下分類安置職工
一是離休干部。二是退休職工。三是內部退養人員。四是在崗職工。截止2009年6月30日,某公司在冊人員總人數1389人,另有供養遺屬43人。其中:離休干部21人;退休人員876人;內部退養人員249人;在崗職工243人。
(二)受讓方對在崗職工按以下步驟進行安置
一是辦理內部退養。二是上崗安置。三是自謀職業。按有關政策,目前在崗的職工在本次改制過程中,如本人自愿提出自謀職業申請的,可以辦理解除勞動關系自謀職業,但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之內的職工不得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
(三)供養遺屬
現供養的43名遺屬以及并購完成后產生的遺屬,由受讓方按現標準逐月發放生活困難補助費。若遇政府勞動保障政策調整時,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應做相應調整。endprint
六、改革成本測算
根據某市深化改革文件職工安置辦法,分類測算職工安置相關費用。
具體測算如下:
(一)離休人員有關費用:308700元
21名離休人員未納入社會統籌的政策性補貼:
總費用=1470元/人·年×10年×21人
=308700元
該項目應列入成本費用308700.00元。
(二)退休人員有關費用:8449680元
退休人員876人,其中患特殊疾病人員136人。
1.未納入統籌的政策性補貼:7621200元
總費用=退休人員總人數×870元/年·人×10
=876×870×10
=7621200元
2.活動經費:157680元
活動經費=876人×60元/人·年×3年
=157680元
3.節日慰問費:262800元
節日慰問費=876人×100元/人·年×3年
=262800元
4.患特殊疾病人員的其它費用:408000元
患特殊疾病人員的其它費用=1000元/人·年×3年×136人
=408000元
該項目應列入成本費用=1+2+3+4
=8449680.00元
(三)內部退養人員相關費用:34099660.56元
內部退養人員249人,距法定退休年齡總月數28924個月。
1.生活費。
費用總額=生活費標準×距法定退休年齡總月數
=680元/月×28924個月
=19668320元
2.社會保險費用。
費用總額=繳費基數×費率×距法定退休年齡總月數
=[1202×(20+0.9+0.5)%+1263.05×(10.6+2)%+1]×28924
=(257.20+159.14+1)×28924
=417.34×28924
=12071142.16元
基本養老、工傷、生育保險費率=20%+0.9%+0.5%=21.4%
基本醫療、失業保險費率=10.6%+2%=12.6%
3.住房公積金。
費用總額=繳費基數×費率×距法定退休年齡總月數
=680×12%×28924
=2360198.4元
總費用=1+2+3=34099660.56元
該項目應列入改革成本費用34099660.56元。
(四)遺屬生活費:138368.50元
依據政府相關文件精神,供養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計發至74周歲或上學年限23歲,43名企業供養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平均標準113元/月,距法定供養年齡總月數2580個月。
遺屬生活費=生活費平均標準×距法定供養年齡月數
=113×2580
=291540元
該項目應列入改革成本費用291540元。
(五)經濟補償金2448954.00元
依據相關文件的規定,經濟補償金補償標準為:工齡每滿1年計發1個月本人工資(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若本人工資低于企業平均工資的,按企業平均工資計發經濟補償金。某公司現在崗職工243人,計算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和一次性安置費,公司在職職工平均工齡為6年,企業在職職工2008年度平均工資1376.67元/月,低于2007年度某市企業平均工資1413元/月,故職工經濟補償金標準按2007年度某市企業平均工資1413元測算,一次性安置費標準按8000元/人測算。
費用總額=在崗職工總人數×1413元/年·人×6年+安置費
=243×1413×6+243×20%×8000
=2060154+388800
=2448954.00元
該項目應列入改革成本費用2448954.00元。
以上5項改革成本測算總費用共計為45445363.06元:
1+2+3+4+5=45445363.06元
七、其它請求政府給予解決的問題和配套政策
第一,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第二,給予享受企業辦理土地出讓相關優惠政策。第三,改制后請求政府繼續給予享受國有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及國家給予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免交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所得稅、營業稅三年。
本方案具體實施時,職工安置費用政策外的資金缺口由受讓方承擔。改革成本費用測算截止時間為政府改革論證會通過本方案之日。本方案須提交職代會審議,其中《職工安置方案》須經職代會審議通過,經某市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審批同意后,某公司國有產權可進入某市產權交易中心轉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