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蓮
【摘要】PPP模式是指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是一種新型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與傳統的融資模式相比,PPP模式在對社會閑散資金的吸收能力以及分散投資風險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逐漸在世界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得到推廣。本文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出發,分析了我國在PPP模式下社會投資商的投資問題。
【關鍵詞】PPP模式 社會投資商 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逐步發展與完善中,隨著產生了大量的資金需求,僅僅依靠財政支持已經無法滿足其需要,必須依靠社會閑散的投入,這就為PPP模式的應用和發展提出了要求。但是我國目前在PPP模式的應用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加之該模式運行起來比較復雜多樣,因此PPP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中還存在著較高的風險。
一、我國PPP模式發展現狀分析
從1994年開始,國家計委逐漸開始在一些BOT項目中進行試點,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規定,最初主要是針對一些外來資本,后來逐漸在一些民生、市政項目中得到推廣。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寬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我國在PPP模式的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仍處于探索和推廣階段。從發展前景來看,傳統的僅僅依靠政府投資來建設的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下城市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的需要,并且政府投資建設也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資源浪費嚴重、施工效率等下等,這些又轉而成為制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因素。因此,及時引入社會閑散資金,大力推進PPP模式的應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PPP模式下我國社會投資商面臨的風險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
一直以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由單純的財政支持,并且是由國有企業來進行壟斷經營,PPP模式的應用是對這一模式的徹底打破,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職能必須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要更多地發揮監督和管理的職能。但是目前我國的相關監管機制還很不完善,如果政府部門不能在這一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或者出現濫用職權或者職權越位的情況,都會損害社會投資者的積極性,同時也會破壞整個投資市場的秩序,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PPP模式的應用以及社會投資商所面臨的風險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監管機制的建立。
(二)缺乏成熟有序的市場機制
PPP模式在基礎設置建設領域的應用,即要實現基礎設施投資的社會化,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完善的市場機制,依賴于完善的產權和競爭機制。與傳統的政府投資模式相比,PPP模式的重要轉變就是引入了市場競爭,社會投資商、社會資金的引入從本質上來將就是引入了市場中的競爭因素,因此要想實現這一模式的順利推廣和應用就離不開成熟的市場競爭機制,離不開一個發展完善的市場環境。我國目前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目前市場機制仍然很不完善,這也成為社會投資商投資風險的一個重要來源。
(三)投資權益缺乏保障
從總體上來講,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實現了多種方式的融資,但是具體來講,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很多融資渠道并沒有在民營企業的融資中實現充分開放,短期資本借貸目前仍然是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是短期信貸具有期限短、規模較小以及品種單一等問題,難以滿足民營企業多樣化的發展需要,成為限制社會投資商資金累計的重要因素。同時,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投資權益還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環境的約束,社會投資商投資所有權的安全與完整仍然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
三、PPP模式下社會投資商的風險管理對策
(一)提前做好投資的風險評估工作
在正式簽約投資項目之前,社會投資商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應該對PPP模式做出科學詳盡的分析和判斷,判斷其風險水平和潛在的風險因素,并對自身的投資實力和風險應對能力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夠進行項目的談判。其次,要注重研究項目合同中的條款內容,判斷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在進行合同談判時進行充分討論和修訂,并及時根據其中的風險制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最后,要注重考察合同方的信用水平和償債能力,并預留一定的備用金以應對各種風險問題或緊急情況。
(二)注重分散風險
基礎設施建設一般都是大型的項目,持續的周期也比較長,項目收益也很慢,這就意味著社會投資商要想參與到PPP項目中,就必須有足夠的資本來保證項目的運行,或者有完善的資金鏈為支撐,否則很難保證項目的順利完成而承擔違約風險。因此,社會投資商要注重借助資本市場的機制,充分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來分散投資風險。具體來講,就是私營企業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保證企業能夠長期獲得比較穩定的資本流入。同時,要善于利用政府的政策優惠和稅收優惠,合理規劃企業的財務活動,保證企業能夠穩定有序地運營。另外,私營企業可以同合作的銀行機構、供貨商、項目建設承擔者等之間建立合作共贏的機制,這樣能夠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進而能夠有效地分散項目投資的風險。
(三)培養PPP模式下的專業人才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發展中最具創造性和能動性的因素,社會投資商要善于利用這一因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在推動PPP模式下企業運營的重要作用。PPP模式是一種比較新型的合作模式,這一方面的專業人才相對比較缺乏,因此,一方面私營企業要注重引入這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全面掌握財務、法律、溝通談判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對人才的后期培養,結合具體的PPP項目組織人員參加相關的培訓,充分了解政府的相關政策措施和項目的運行情況,有效維護社會投資者在PPP模式下的權益,盡可能降低其投資風險。
四、小結
本文從社會投資商的角度出發,具體PPP模式下社會投資商所面臨的投資風險和化解風險的具體措施。但是PPP項目風險的分散以及PPP模式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還需要政府觀念的轉變,以及市場機制、法律環境的進一步完善等,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郭媛媛.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投資風險及其對策[J].中國商論,2017,(15):177-178.
[2]錢利明.PPP項目的投資風險與應對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7,(18):125,127.
[3]關銳,宋肖玉.PPP模式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完善措施[J].商,2016,(11):177.endprint